分享

太极掌门三秒钟被打休克?这就对了,传武大师早说过武术源自舞蹈

 hys128 2023-08-12 发布于云南

(倒地者为马保国掌门)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最近传武界最热门的新闻大概就要属混元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于2020年5月17日在山东首次参加搏击比赛,结果30秒被对手击倒三次,直接休克。

很多人因为马保国掌门在比武中被击倒而愤怒的称马保国掌门是“骗子”、是“传武骗子”,其实这是不对的。

马保国掌门武术实战能力如何暂且不谈,只谈马保国掌门的师承,他真的是陈氏太极的正宗传人。

马保国真的是陈氏太极名家王长海先生的徒弟,不但是王长海的徒弟,还是形意拳大师尚济的亲传弟子。马保国掌门还专门出版过一本《尚济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

可以说,马保国是真正的来历清楚,师承明白,绝不是有些人口中的“传武骗子”。

《尚济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马保国著

究竟是不是传武业内人士,首先还是要看师承,而不是看输赢,总不能谁“打擂台”打输了就被开除出传武界啊,搏击比赛哪有常胜将军?如果都奉行输了就开除,那泰森和霍利菲尔德都被开除出“拳击界”了。

我觉得那些因为马保国掌门三十秒被打休克就污蔑马保国掌门“传武骗子”的网友,不但看待马保国掌门不客观,就连看待武术这个行业也不客观。

谁规定武术就一定能打的?谁规定传统武术就一定具有实战价值的?

实际现代意义上的“武术”这个词,出现的很晚,根据考证,1908年同盟会在上海创办的《神州日报》一篇题目为“论今日国民宜案旧有之武术”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在此之前,清代人提起武术,都称武艺、技击、技勇。

所以,传统武术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很晚,距今天也就112年,并不久远。

另外,根据著名传武研究者唐豪先生考证,今天依然流行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实都源自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将军的《纪效新书》里《拳经捷要篇》,可以说《纪效新书》才是真正的“诸拳之母”。

然而戚继光将军在《纪效新书》里早就说过,拳术就是起一个活动身体的作用,并不能用于实战。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纪效新书》

根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将军在练兵时长枪、弓弩、火枪、刀盾都是必考科目,一月之内考核三次那种,戚继光却从不考察士兵拳法。

电视剧《戚继光》剧照

戚继光不但不考察士兵拳法,在晚年重新校订自己的《纪效新书》时,还专门把《拳经捷要篇》给删了,增加了《辛酉刀法》。

更为重要的是传武界真正的大师,真正的“武林高手”八百年就说过,武术并非源自技击,而是源自舞蹈。

说这话的人是吉林体育大学的康绍远教授,一位真正的传武大师。

康绍远,1915年生于天津,自幼习武,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1933年毕业,在南京体专任教。1936年随南洋旅行团出访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

1937年任菲律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武术教师,1946年回国任天津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讲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到东北师大,一直在体育系从事教学工作。1955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87年离休。

康绍远教授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时,教师都是当时国内各大门派的掌门人、高手,他和他的同学后来也都成为一代名家。

康绍远教授(右一)

1953年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任东北区代表队武术教练,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吉林省及长春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1985年获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88年获中国国际武术节组委会颁发的“武术贡献奖”,1989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归国华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奖”,1991年获长春市体委、长春市武术协会授予的“武术事业贡献奖”,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

中国武术实行段位制,其中七、八、九三个段位属于高段位,而九段是最高段位,康老师是第一批八段,在吉林省只有他1人。2002年康老成为中国武术九段,截止到2003年4月,全国九段一共10人,康老为其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武术九段。

陈氏太极与杨氏太极虽然现在威名赫赫,但是也只有冯志强与杨振铎两位传武大师晋升九段,而且晋升九段时间比康绍远教授晚了足足6年。

左一为康绍远教授

可以说,康绍远教授履历是货真价实的,他是真正的传武大师。

但康绍远教授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源自技击,他一直主张中国传统武术源自舞蹈。康绍远教授的研究生孔庆胜那篇著名的论文《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就是在康绍远教授指导下写成的。

那篇论文的主要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武术不具有真正的技击性,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每个民族都有具有技击性的项目和活动形式,不存在明显的区别,都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基础上的技击发展。

2、 带有攻防含义的套路动作不能直接应用于搏斗中,产生套路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二是为了集会表演和商业性演出,武术与技击毫无关系。

最后,论文从武术套路的发展角度阐释了武术动作不具有攻防作用,并认为这是从武术技术的自身特点所证明的武术不具有技击性,因此,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应该说,抛弃偏见,这篇论文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尤其是论文提出的“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这一观点尤其精辟。

其实这篇论文的许多论点也是康绍远教授的观点:

“武术表现了攻防形式,但是不能用。为什么说武术不能用呢?因为武术有姿势的要求,没有姿势要求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了,而打人、打架需要什么姿势呀?”

“拳击里的架打与武术架打不一样,武术架打有姿势要求,不是你站着这么打就完了的,你要是没有姿势,咱们则会说你武术不行。”

“武术不是起源于技击,而是起源于舞蹈。不能因为动作跟技击好像类似、相同,就误认为武术是为了打人的技击性练习”。

康绍远教授这些观点真的是他几十年武术生涯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

要知道,康绍远教授可是货真价实的南京国术馆学员,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人物,他每天近距离观察、观摩老师和同学们对练,他对武术与技击、舞蹈的关系还不清楚吗?

1933年第二次全国武术国考

比如《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里主张“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这就是康绍远教授当年观摩1933年武术国考的心得体会:

国考时,我们放假了三天,观摩了比赛,看了以后很泄气:心想,这哪叫武术?上去就抓、就摔,谁被摔倒了比赛就完了。看不到武术的方法,武术好像也使不上,当时我在场,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有以虚步十字手等待对方的,但是,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看了很失望。

那么,康教授这种观点是他一家之言吗?

不是。

随着南京国术馆的成立,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各省都纷纷成立属于自己的国术馆,有些国术馆是民办,有些则是军阀官办。

以湖南国术馆为例,就是当时军阀何健为了满足自己野心所创办的,创办之初他广泛聘请名师,以传授学员拳击以及摔跤教练为主,从何健创办湖南国术馆到湖南第一届国术比赛也就几个月时间,湖南国术馆只接受拳击和摔跤训练的学员们却在湖南国术比赛中横扫湖南传武界,就连湖南大名鼎鼎的柳森严都被学员击败了。

1931年湖南武术国考

柳森严是当时湖南传武界的太极高手,按照当时湖南国术馆学员肖英杰回忆,当时长沙到处流传着柳森严的“传说”:

当时街头巷尾,三五成群的人们无不谈论顾柳要比武的事。我当时已有16岁,也喜欢去听人们的议论。有的说,如果比的话,柳会战胜顾,因为柳有飞檐走壁的功能,还能来无影去无踪。说有一次何健派兵包围柳的住房,四处搜索不见,说柳有隐身法。还有人说,一次,顾汝章追赶柳,来到一条河边,柳不见了,于是说柳是借水道走了。也有人说柳打不过顾,因为顾有一身硬功夫,刀枪不入,并有千斤之力,能用手扳弯拉直扁铁钢条。——《湖南省国术馆始末——解放前的湖南武术界》

结果实际比赛时,柳森严被湖南国术馆学员轻松击败:

我还看到柳森严和宁德生比武,在第一次的三分钟内未分胜负,第二回一开始交手,宁德生将柳打倒于台上,二人扭在一团,柳先倒地,已经输了。——《湖南省国术馆始末——解放前的湖南武术界》

要知道,这批学员只接受了几个月摔跤和拳击训练而已。

综上所述,康绍远教授“武术起源于舞蹈”一说,看似荒诞,但仔细梳理就能发现这确实是真知灼见。

因为不管传武大师们平时练什么样的拳架子,但是到了搏击比赛时,都变成“ 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

既然如此,从搏击角度出发,传统武术与散打、无限制综合格斗等格斗术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就是从套路出发,才能明显看出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术存在明显的差别。

所以“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真的说的太对了。

不仅是康绍远教授一个人这么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先生生前也发表了类似看法:

“只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武术中最大的骗局,我认为就是所谓的“有技击性”。真不知有多少青年入受到了引诱,走入了歧途而不能自拔。”

所以,不能因为马保国三十秒被打到休克就认为马保国是骗子;相反,如果从康绍远教授“武术源自舞蹈”观点出发,马保国掌门是如假包换的中华传武界领导者之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