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诊断“秘密课”-胃肠道章节(五)

 小小竹排江中游 2023-08-12 发布于黑龙江

导语:

上一期内容,我们简要介绍了胃增生性息肉在鉴别诊断方面的内容,本期我们的病理诊断“秘密课”将继续着眼于胃肠道章节,讲解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病理诊断的相关知识点。


图片

(三)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 

1

临床特征

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intra-ampullary papillary-tubular neoplasms,IAPNs)为癌前病变,具体位于壶腹内,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远端、胰腺导管轻度受累或无受累。该肿瘤一般并无症状,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偶见。另外,鉴于病变位于壶腹内,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梗阻性黄疸、更罕见情况下表现为胆管炎或胰腺炎。
该肿瘤相比结直肠相应的乳头状-管状肿瘤来说,一般极为罕见,据估计,尸检中壶腹腺瘤的发生率为0.04%至0.12%。需要注意的是,就癌前病变和浸润性腺癌来说,小肠中最常见受累部位就是壶腹部。目前认为,小肠腺瘤多见于壶腹内是因为通过这些管道引流的胆酸所致。

2

病理学特征

IAPN表现为质实、外生性病变,位于壶腹管腔内。该肿瘤大体常呈息肉状、结节状或颗粒状表现。也正是因为位于壶腹内,所以解剖分离前该肿瘤常表现为被覆黏膜的隆起、或壶腹部的轻微溃疡。壶腹处本身也可见息肉状、颗粒状凸起物质。
IAPN镜下表现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并无不同。病变衬覆的上皮可为肠型、胰胆管型、胃型;结构上一般为乳头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且细胞有异型增生,80%以上的病例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混杂在一起。上皮可纯粹为上述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半数以上病例为多种类型上皮共同存在,最常见为肠型上皮和胰胆管型上皮混合。
低级别异型增生中最典型表现为肠型异型增生,即细胞为高柱状、细胞核拉长、核仁不明显且呈假复层;可混有Paneth细胞、杯状细胞或内分泌细胞。高级别异型增生为重度细胞学异型性、合并有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学异型性包括细胞核变圆、增大,染色质粗糙,核仁显著程度不等,细胞核呈复层排列且失去位于基底的排列特点;结构复杂性则包括腺体背靠背、筛状、片状。

图片

图16. 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病变为外生性,具体为比例不一的管状、绒毛状、乳头状生长混杂。

图片

图17. 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的细胞大部分为肠型,如本例,为高柱状上皮、细胞核拉长且呈假复层表现。

3

辅助检查

IAPN的诊断无需辅助检查。不过必须仔细大体检查、确定病变中心的确是位于壶腹管腔内。当然,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病变类似,IAPN的免疫组化根据病变中上皮种类不同而不同:肠型上皮构成的肿瘤会表达MUC2、CDX2;胰胆管型上皮构成的肿瘤会表达MUC1、MUC5AC、MUC6。其实对于诊断或预后判断来说,区分出不同的表型并无必要。

4

预后及治疗

单纯IAPN而并无浸润性癌成分时,预后极好,完全切除后3年和5年生存率100%。重要的是,高达70%的IAPN会伴有浸润性癌,这时候的预后显著变差。壶腹部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约45%。

5

鉴别诊断

IAPN VS.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可发生于IAPN背景下,因此二者临床表现可极为相似;也可发生于壶腹部导管衬覆上皮的平坦型异型增生。患者早期可表现为胆管梗阻、黄疸、体重减轻。发生于IAPN的壶腹部浸润性腺癌大体呈浸润性,具体呈结节状、息肉状凸向壶腹管腔内;相反,发生于平坦型异型增生情况下则一般表现为导管偏心性增厚、且由管壁而来的境界不清的浸润性病变。
组织学上,壶腹部浸润性腺癌绝大部分为管状腺体构成。浸润性腺癌的定义性特征是存在至少黏膜下的浸润、且因此而存在间质的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这与IAPN不同,后者的肿瘤完全局限于黏膜内,黏膜肌层无破坏。壶腹部浸润性腺癌中,高达40%的病例上皮为混杂性,这是因为壶腹部本就是肠型上皮和胰胆管型上皮过渡的区域。

图片

图18.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上)低倍镜下,可见肿瘤占据了壶腹管的一半,间质伴有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下)高倍镜下,肿瘤的浸润性前缘伴有间质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

IAPN VS. 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

与IAPN不同,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表现为外生性、可能伴溃疡的病变,发生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黏膜。一般由于这类息肉状病变的存在而影响对壶腹部的观察。这类腺瘤一般为管状或管状绒毛状结构,衬覆上皮细胞为具有肠型低级别异型增生,即前述高柱状细胞、细胞核拉长、核仁不明显、细胞核假复层。与IAPN相同的是,具有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会有些区域细胞学显著非典型、且结构复杂。鉴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发生于小肠黏膜,因此一般并无胰胆管型分化或胃型分化,这和IAPN是不同的。

图片

图19. 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病变所处位置,是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与IAPN鉴别的唯一特征。(上)低倍镜下,显示本例外生性病变位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表面;(下)与下消化道其他部位的腺瘤相同,该肿瘤也为管状及绒毛状结构,衬覆为柱状上皮,细胞核拉长、深染、假复层排列。

IAPN VS.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尽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整个小肠,但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几乎仅见于壶腹部。与IAPN和浸润性腺癌相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病变中心也位于壶腹管内,患者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胰腺炎。
与壶腹内浸润性腺癌相似,此处的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也是浸润性肿瘤,伴间质的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形态学上为高级别癌,瘤细胞呈模糊巢状、小梁状、片状。瘤细胞可为小细胞或大细胞形态。小细胞癌几乎无明确胞质,核浆比高;细胞核增大、深染,挤压在一起,并有大量凋亡、常见核分裂。大细胞癌的细胞增大,但仍有中等量胞质,细胞核增大,染色质粗糙、有显著核仁。

图片

图20. 壶腹部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左上)该肿瘤为壶腹部高级别癌,肿瘤形成片状、梁状及巢状,侵及壶腹部管壁;(右上)本例为大细胞型,瘤细胞仍有中等量胞质,细胞核增大,染色质粗糙,核仁显著。与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分化相一致,免疫组化会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Syn(左下)、CgA(中下)、INSM1(右下)。


迈新相关抗体

图片

抗体名称

产品编号

克隆号

细胞定位

Synaptophysin

MAB-0742

MX038

胞质

CgA

MAB-0707

MX018

胞质

INSM1

MAB-1017

A-8

胞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