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富㩋,《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富㩋小传殊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富氏名“橚”,非“㩋”。斋名“学古”。 徽宗宣和三年(1121)生。非高宗“绍兴七年(1137)”。 韩元吉《富修仲家集序》曰:雒阳富橚字修仲,文忠公四世孙也。幼孤。长于伯父枢密公季申,以其恩入官。好学敏锐,自其少年,诗语字画则已过人远甚。士大夫游富氏之门,皆知其为令子弟也。既壮,为他文辞益赡。又刻意进士举,累荐于漕台。上官一见,辄器爱之,争俾任其笺奏。虽其伯父亦谓其可世吾家也。既更京秩,试一邑,贰一州,得守军垒而遽终,莫不叹而惜之。其二子集其平生所为文以示予,曰:先君之交,君其厚者,愿为之序引,以藏于家。予于是惕然而惊,恤然而感,曰:曩予与修仲昆弟同寓于闽,访僧庐,游名山,把酒赋诗,追逐上下,今犹多见其文字,独修仲不可见矣。其文实可传焉,可不为之一言?虽然,士之所不得自用者,才也;所抱者,志也。才之用否,系于时与命;而志之所尚,非文字安能发之?修仲先世之勋业与才之所可用,一见于天子,而不获尽于一州,年才五十,则命之奇,无可言者。然其事亲极于孝,兄弟极于友爱,交朋之间乐易而无忤。至其趣向所守,则端正而不颇。遇先达名辈,每汲汲咨问其作文之法。见当路贵人,率告以天下之利害,未尝为其身谋,则其志为可知。其为文与诗,则平淡简远,不为世俗锼镂奇崛之态,盖皆自其家学。好事者因其文集而探其志,则修仲庶其不泯,岂独传于其家而已哉!淳熙丙午八月,颍川韩某序。 按,“文忠公”,北宋名臣富弼,卒谥“文忠”。 “枢密公季申”,南宋名臣富直柔,字季申,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淳熙丙午”,即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全宋词》小传谓富橚“绍兴七年生”,是误以韩元吉作序之年为富氏卒年,又据韩元吉序中“年才五十”之语推定者。但韩元吉作序之年,乃富橚之子请韩元吉作序之年,未必即富橚之卒年。且韩元吉序曰“曩予与修仲昆弟同寓于闽,访僧庐,游名山,把酒赋诗,追逐上下,今犹多见其文字,独修仲不可见矣”云云,是平辈友朋口吻。而韩元吉生于徽宗重和元年(1118),倘若富橚生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则比韩元吉年轻约二十岁,成了韩元吉的晚辈。窃考富橚卒于孝宗乾道六年(1170),详见下文。由此上推五十年,可知富橚实生于徽宗宣和三年(1121),只比韩元吉年轻三岁。 徽宗宣和五年(1123)六月,以曾祖富弼荫补将仕郎。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一曰:照得富橚初补,因宣和五年六月御笔:富弼辅佐三朝,年祀未久,家世零替,其曾孙橚与补将仕郎。 又《选举》三二之二五曰: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吏部言:故右朝请郎富橚、司马备皆以致仕恩泽荫补其子。缘橚初因宣和中进神考御札,备因建炎中录司马光之后,各特补官。 按,韩元吉《富修仲家集序》曰:幼孤。长于伯父枢密公季申,以其恩入官。 《宋史》卷三七五《富直柔传》曰:富直柔字季申,宰相弼之孙也。除同知枢密院事。 韩元吉《序》曰富橚以伯父富直柔恩入官,与《宋会要辑稿》龃龉。当以《宋会要辑稿》为正。《宋会要》乃朝廷档案,其可信度高于非当事人所撰之序跋。 又,富橚补将仕郎时,年方三岁。《宋会要辑稿》所谓“进神考御札”,即将家藏神宗皇帝写予富弼之御札上献给朝廷的,应是当时富氏家族中实际主事的长者。 约高宗绍兴十年(1140)至三十一年(1161)间,曾任隆兴府南昌县尉。 宋·张元幹《芦川归来集》卷二《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诗曰:吏道虽馀事,人情要饱谙。家风端自守,句法有同参。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折腰与趋走,政恐未能堪。 按,富橚任县尉时,自已成年。如以最小值计算,自其生年下推二十年,是绍兴十年(1140)。其任南昌县尉,不应早于此年,是为上限。而张元幹卒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说详王兆鹏先生《张元幹年谱》,则富橚任南昌县尉,亦不得晚于此年,是为下限。 南昌县,已废入今江西省南昌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六《江南西路·隆兴府·县沿革》曰:南昌县,望,倚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编后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