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的根据地经营,荀彧郭嘉的顶级战略

 莫为天下先 2023-08-1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电影《封神》剧照
三国种地、谋略,哪家强?本文干货较多,还请耐心看完。

建安二年(197年),上至天子王侯,下至百姓,大多命如草芥,朝不保夕。

可少数有土有民的诸侯,已经在思考未来天下大势。

曹操的政权建设,与对袁作战的方案,都在这一年,开始成型,这也是本篇重点要讲的内容。

这一年的记载中,《资治通鉴》提到,刘家的王爷侯爷们,没了赋税收入,大多毫无生存能力;更惨的是,求食不得,反到成了肉包子,他们的府库,成了各路强人的劫掠对象。毕竟百年的养尊处优,大部分刘氏皇族,早成了废物点心,沦落到好几天才吃上一顿饭,“转死沟壑”的地步。

图片
《三国》剧照

皇族惨,百姓更惨,在战乱、饥荒、屠城之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原野”。以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进攻徐州为例,“凡杀男女数十万,鸡犬无余”。此种事例,不胜枚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曹、袁的幕府之内,早已在研判局势,讨论战略,欲置对方于死地。官渡之战爆发,还要等到两年之后,但此时双方都已清楚,无论谁取胜,都将是未来的主人。

建安二年天下大势与实力对比

正所谓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是古代对最高权力奔溃的隐喻,皇权坠地,天下英雄,就都有竞逐的机会。

纵观古代史,权力游戏玩到最后,除少数草莽英雄,如刘邦朱元璋,基本还是出身上层的玩家在玩,毕竟只有他们,知道高端局的游戏规则。少数成功的草莽,也得靠精英操盘,才能成就大局面。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局势的战略设计,挟天子令诸侯、官渡灭袁取一统中原、三分天下等,大都出自士族子弟。

但这些上层玩家本身,也大有不同,有纨绔如袁术,守成之主如袁绍,还有就是曹操这种雄主,开辟新的局面。

图片

诸侯与诸侯不同,谋士与谋士,差异也不小。总之,建安二年,是诸侯、谋臣对决,顶级头脑大比拼的一年。

那么我们就先看看,袁绍、曹操这两位顶级玩家,各项数据的比拼(袁绍阵营vs曹操阵营):

1、基本盘

袁绍:有冀州、并州、青州,黄河以北之地,西边关中残破,十来个军阀混战,东边辽东公孙述仅仅偏安一隅,北面乌桓关系较好,除了幽州公孙瓒,其余势力,都难构成威胁,东面海,南面大河,战略优势非常明显。

除了青州,冀州、并州未受到战乱影响,人口、粮食较多,按照《后汉书·袁绍传》所言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虽然夸张,但肯定是当时少有的富足之地。而且,公孙瓒这一威胁,也在建安四年解除。

图片
图片

号召力上,士族顶流,加之实力最强,礼贤下士,投奔者极多。

曹操:有兖州(山东西部)、豫州(河南)二州、司隶(洛阳),饱经战乱摧残;地处天下之中,即所谓四战之地,列强环视,北方受袁绍压迫不说,南有刘表,东南有吕布。袁术,西南有张绣。

击败吕布、袁术后,又获得了徐州与扬州的一部分,也是饱受战乱。

号召力上,天子在手,作为中央政府,由于当时士族阶层,大多仍然心向汉室,因此极具吸引力,并且具有任免官员、讨伐诸侯的合法权力。

2、军事力

袁绍:步兵方面,有号称“冀州强弩”的机械化弩兵部队,远程杀伤力极强,对骑兵杀伤力较大。

图片

骑兵方面,有“并州骑兵”,胡汉混杂的并州,骑兵号称天下第一,吕布就是并州骑兵的代表,同样,相当数量的并州骑兵,也在袁绍麾下效劳。

在消灭公孙瓒后,战力极强的“幽州突骑”,也将被收入麾下。

图片

曹操:最早以曹、夏侯同族招募的宗族武装为主,后来收入青州黄巾旧部,曹操从中精选出约十万精兵(马植杰先生考证),从此“青州兵”成为曹操集团军事力量的主干。

双方总兵力,数目不明,但可以推论曹军人数较少,从参考官渡之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袁绍按照《通鉴》、《三国志》记载,马步兵共十余万人,曹军按照《中国历代战争史》考证,约三万余人。

综上,袁绍在人口、粮食、土地,兵力与人才数量上,远胜曹操集团,曹操要战胜袁绍,除了招募贤才,还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根据地经营,二是战略方案的谋划。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加以讨论。

二、王者与青铜:曹操的政权建设与袁术作死称帝

东汉末,各派势力,制度建设,政权经营,没有人比得过曹操,有如隋末李渊李世民。

这里正好说说,这一年,乱世里的两个顶级玩家,一个把自己从青铜玩成了王者,一个把自己玩成了青铜。

说起曹操的根据地经营建设,主要包括政权构建、经济充实、剪除强敌三方面:

图片
         《三国演义》剧照

首先,政权构建上,恢复大汉中央政府,前文说过,荀彧作为“王佐之才”,确立了曹操集团的基本理念与定位,那就是“复兴汉室”。

简单地说,曹操集团就是朝廷,直接结果就是,吸纳了大量汉朝旧官员、知识精英,任免权、赏罚权、讨逆权,更是极大的武器。

建安元年,曹操一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就用这种权力,让袁绍吃了个哑巴亏:

诏书下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戊辰,以绍为太尉,封邺侯,绍耻班在曹操下。

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责骂袁绍,你实力最强,不勤王护驾,就知道扩充地盘,结党营私。

这么一来,袁绍士族领袖的光辉形象,就全毁了,特别是“擅相讨伐”这个词,尤其缺德,意思是你来打我啊,打我就是造反。

袁绍吃了大亏,像极了被班主任批评的小学生,不得不上书谢罪加辩解。

图片

所以不要被《三国演义》洗脑了,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可不止刘备一家。

因此,不要小看理念的力量,《人类简史》就说过,理念或者“虚构的真实”,能够让无数陌生人团结协作,协作的效力是巨大的,而智人以外的其他物种,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第二,经济上,人口、粮食不如袁绍,那我就屯田,曹操是三国顶级种田玩家。

百姓缺吃的,军阀们也缺,而且确粮很普遍,《通鉴》建安元年条就就说,当时有三大问题:人民流离失所、大量土地荒废、军队人民饥荒。

最后一个问题,特别突出,“人相食”,这一简洁但极残酷的话语,频频出现于三国历史记载。至于军队,没吃的就抢,有吃的就吃,吃不完就扔,整个就是一蝗虫大军。

图片

和游戏光荣《三国》14里一样,往往粮食没了,很多队伍就不战自溃了。

强如袁绍的军队,也出现以桑葚当饭吃的情形。军阀们抢掠屠杀,既是为了威慑敌人,更是为了获取军粮,正所谓无粮不聚兵。

早在建安元年,曹操以豫州为中心,然后逐渐扩展,进行屯田。军人屯田,亦兵亦农。这一举措,历朝历代,并不稀奇,但曹操的屯田,有特殊的地方:

1、军屯之外,还有民屯,招募流民,借给土地、农具、种子,进行屯田。

这样一来,流民、荒地、军粮,三大问题,就都解决了,在根据地里,人口、财政都充实了。渡边义浩先生看得更准,古代历次土地改革失败,都是豪族阻挠而失败,可是曹操的屯田,好就好在,不触及士族大土地所有者的既得利益,属于一举四得。

这就是大唐均田制的雏形。

2、在各地建立仓储制度。

在辖区内,建立仓库,充实粮食储备,这就解决了粮食调配问题:在哪打仗,就在最近的仓库调粮,也就是解决了上面说的,要吃的时候,调不到粮食,只能抢,有剩余的时候,又只能扔的问题。

按《通鉴》的说法,曹操辖区之内,各州郡仓禀丰实,奠定了兼并群雄的物资基础,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

图片

第三,对周边势力,通过外交、军事手段,改善地缘安全。

对关中大小军阀,派钟繇前往安抚、拉拢,使其保持中立,对张绣又打又拉,对袁术、吕布这种腹心之患,坚决消灭,到与袁术对决时,曹操的周边安全,已经大为改善。

图片

这一年,正好有个顶级玩家,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玩成了青铜,这就是袁术。他在寿春称帝,自称仲家皇帝。

其实在东汉末年,一直是二袁并称的,毕竟袁术也是士族顶流,具有膏腴之地,可他偏偏是个纨绔。

太平盛世,家世好,是个纨绔,依然也能做大官享大福,可是乱世,往往会做大死,把自己往绝路送。

袁术一称帝,把自己整成了孤家寡人,拥戴汉室的,因为立场,与之决裂,比如战力极强的盟友孙策;想当皇帝的,因为嫉妒,也与之决裂。

于是曹操挟天子讨不臣的第一个对象,自然是袁术,对他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从淮北碾到了淮南,从此袁术一蹶不振。

可袁术的作死,并没有停止,既然是纨绔,奢侈是免不了的,当了皇帝,更是放飞自我,骄奢淫逸进一步升级。

部下和老百姓没吃没喝,可他的妻妾数百,全都是绫罗绸缎,天天大吃大喝,对老百姓敲骨吸髓。

等到吃光喝尽,府库清空,人民跑光,部下跳槽,整个政权,到建安四年,就自我奔溃了。

图片
图片《三国》剧照
孤家寡人、走投无路的袁术,在北上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军堵截,于是就出现了那个著名桥段:生命最后一刻,他求蜜水而不得,吐血而亡。

纨绔终究是纨绔,到死也要奢侈一把。

三、曹营军情室:荀彧、郭嘉的战略分析。

建安二年,袁绍与曹操,关系已近乎决裂。

可袁绍要解决幽州公孙瓒,这个心腹大患与强敌,统一河北,才能再图河南。

相对弱小的曹操阵营,这一年战略论证的核心,还是要不要打袁绍,打得话,能不能打赢。

这可不是烧龟甲、丢骰子能决定的,需要系统精密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荀彧、郭嘉通过袁曹十大对比,得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因此曹操必胜的战略分析。

这是中国历史上,战略分析的典范,原文略长,大家能看原文,最好看原文。不过,这里我还是简要概括一下。

首先一个基本逻辑出发点是,决定政治军事斗争胜负的,是人。

图片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比较标准,我觉得这十个项目,大概可以概括为四个:

1、管理制度上,袁绍繁文缛节多,注意细节,事必躬亲,喜欢微操;曹操的规矩简洁明了,分主次、抓大略,具体事权下放。

2、用人与赏罚上,袁绍任人唯亲,宽容、礼贤下士,但赏罚不明;曹操提倡任人惟才,赏罚分明,而且封赏大方,处罚则极为严格。结果就是袁绍阵营派系分明,内耗不断;曹操阵营团结进取。

3、战略判断与决断上,袁绍好谋,但要决断时,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曹操则善于抓住时机,决断力强,战略直觉敏锐。

图片
《三国》剧照

从讨论是否迎接汉献帝开始,到后来官渡之战,袁绍阵营里,谋臣提出了很多精确的战略分析,可都被袁绍完美错过。

4、合法性上,曹操拥有代天子讨伐叛逆的大义名分,袁绍敢入侵,那就是叛逆。

图片
《三国》剧照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两人若换到现代,曹操更像是一个创业集团的老板,勇于进取,用人、赏罚不走寻常路;可你如果才能一般,抗压能力一般,跟着这种老板,会特别累,也特别难出头。

袁绍则更像是大机构老板,而且是已在行业具有相当规模、盈利的那种大机构,属于所谓守成型领导:

首先,大机构组织内复杂的规定,可以防止个人绑架机构,毕竟大机构的时代红利、规模红利,可以吃很多年,当然要减弱个人作用。

其次,赏罚不严,考核不严,派系林立,可以说是相互制衡,作为领导的袁绍,则是善于平衡内部关系。

还有就是,员工不用特别努力,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就能获得较好的福利待遇,工作稳定。

图片
《三国》剧照

所以袁绍集团,是妥妥的大厂啊,它的吸引力,自然很不小,可偏偏遇到乱世,又碰到了曹操这样的创业奇才,也算是袁绍生不逢时吧。

最后,借用建安元年,贾诩评价刘表的话,来给袁绍一个结语,以结束这篇略长的文字: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袁绍(刘表),是太平之世的宰相之才,看不到局势的变化,多疑而缺乏决断力,在乱世,很难有作为。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渡邊義浩『三国政権と「名士」』、汲古書院2004年版。

马植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200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