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Gama99gao 2023-08-13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人说写诗按平仄是后人杜撰的,唐朝人写诗都不讲平仄。对于这种观点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或者直接一点,你不懂没关系,不懂还装懂那就要不得了。

今天,我就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服气。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格律诗的几个名称

按平仄格式写的诗常称之为“格律诗”,它还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做“近体诗”,其实它最初的名字是叫“今体诗”,以示与不按平仄写诗的“古体诗”进行区别。

“今体诗”这个名字出自唐代,如诗人张籍在《酬秘书王丞见寄》中曾写“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但过了唐代,再用“今”字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所以在唐代以后,人们改“今”为“近”,称其为“近体诗”。

注:为了便于说明,以下都称为“格律诗”。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格律诗的渊源

1、《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偶有三言、五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经》,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311篇诗歌,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楚辞》——杂言诗

《诗经》使四字词成了中国常用的一种语言形式,成语也由此演变形成。

但四字词却难以进行叙事,因为动词多为单字,很难和两字一个节拍的四言进行组合,以屈原为主要作者的《楚辞》便成了革新者,杂言诗开始广为流传,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由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诗歌的重要体式五言、七言已经初露端倪。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3、《汉乐府》——杂言向五言发展

乐府西汉管理乐舞演唱的机构,它搜集和整理出来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编撰的诗歌集被称为《汉乐府》。

“乐府诗”奠定了叙事式诗歌的基础,描写细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开一时之新风,杂言也由此向五言转变,是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正式成制

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编成了《古诗十九首》,全部都是五言诗,可以说标志着诗歌从千年前的四言诗正式转变为了五言诗。如: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格律诗的发展历程

1、曹植——汉字音韵学研究第一人

没错,就是写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那个曹植,他是曹操的第三子,本来曹操要立他为太子,但因为他文人气息过浓,做事率性,最终失去了太子之位。

这对于曹植是个巨大的打击,文人是吧?做事率性是吧?那我就做一个文化人给你看看!从此曹植的心思彻底转向了文学,在他对传入中原的佛教文化进行研究和翻译的时候,发现了汉字的音韵特性,从此开始了专门的研究,成了中国汉字音韵学研究第一人。

《杂诗七首·其四》三国·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2、周顒、沈约——永明体,格律诗的开端

自从曹植发现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有更多的人开始了音韵学的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周顒、沈约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人。

  • 周顒最早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
  • 沈约受音乐的启发,把四声应用于诗歌的创作中,通过不同声调的文字组合,模拟音乐,总结出诗歌的“四声八病”。

因当时是永乐年间,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永明体”,基本规则是:一句中四声交替出现、一联中上下句的四声轻重相调,并注重骈偶对仗。

从此,诗也真正的脱离歌,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永明体”也成了“格律诗”的开端,格律诗的“平仄、粘、对”等规则,都是由永明体演变而来。

《夜夜曲》南北朝·沈约

河汉纵且横, 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 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 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 鸡鸣徒叹息。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3、庾(yǔ)信——格律诗的雏形

开创了“永明体”的沈约去世的同一年,庾信出生,他后来成了东宫学士,他的诗深受永明体的影响,写的诗格律精巧、对仗工整,被评为“用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庾信这首诗,除了首句三仄尾、尾句“南”字不合格律外,其它都完全符合近体诗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的雏形在他这里已然成形。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南北朝·庾信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这一首五律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为其后律诗的格式定型打下了基础。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4、初唐四杰及诸子——格律诗定型

公元618年,伟大的大唐建立,诗歌的发展也到了顶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一大批推动格律诗发展文学家们粉墨登场,包括杜审言(杜甫祖父)、宋之问、陈子昂、沈佺期、崔融……等。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实践,格律诗最终定型,有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成了唐代诗人共同遵守的作诗准则,唐诗也在其加持下,焕发出无限的光彩,成了中国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唐代诗人的格律诗

很多人一反对平仄,就会拿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说事,认为随心而写才是诗,那么我们来看看陆游写的诗是怎样的。

《剑门道中遇微雨》唐·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诗平仄如下: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又如另一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其三》唐·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平仄如下: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如何?陆游所说偶得不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长期浸淫在平仄格律之中,早就形成了思维定式,即使偶得也多是符合平仄之句。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在我最开始学习格律诗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放一本书,以便随时查询平仄正确与否,那时的确像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但一、两年以后,随着我对文字掌控力的加强和语感形成,已经不需要再借助书,脑海中随意想出一句诗,就已经是基本符合平仄的了。

我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唐代那些以诗歌为生活的诗人,他说要偶得,结果自己写的时候又工于格律,这其中的深意大家还不明白吗?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继续,写诗最不拘常理的诗仙李白,他对于平仄有什么想说的呢?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最为放荡不羁的李白写起格律诗来都这么在线,那以格律精工,自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当然也不在话下了。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我老是和他相比的王维: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以一人之力撑起晚唐诗坛的李商隐: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诗坛排名在王维之后的白居易: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以一首《山行》成为大家的杜牧: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用事实说话,平仄就是唐代诗人作诗的普遍准则

其它还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诗,你还认为平仄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唐朝人写诗都不讲平仄吗?没错,确实也有很多唐诗不拘平仄,比如李白的那些古体诗,但唐代诗人写起格律诗来那也是一点都不含糊,很简单,因为格律诗就是在唐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写诗可以不按平仄,但按平仄写诗也不应该被否定,更不能把“妨碍诗意”这口锅扔给平仄来背,一首诗好不好并不在于平仄,而是写诗之人。

说完了,不服来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