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区别

 水月荷风 2014-11-08

一、古体诗

【含义】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特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分类】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诗词网微信已经发送过这十九首古诗),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均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六言体]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此外,该体此后仍然绵绵不绝,如陈忠远《吟诗后戏题一绝》,但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现在已不多见到了。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如果去掉“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体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


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桓灵时童谣》都是七言或杂言的民间作品。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体]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二、近体诗

【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类别】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发展】

初唐:

平仄和谐、五言律诗的前驱:

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律格律。

杜审言,完成七律格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其它:陈子昂、杜审言、张九龄。


盛唐:

边塞诗派边塞风光、打仗感想、厌战思想、战争情形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

浪漫诗派、作品丰富、五花八门李白。

社会写实派反映社会、民间疾苦、写实人生杜甫(开启中唐社会写实之先驱)。

田园诗派田野风光、乡居情形、隐居生活王维、孟浩然。


中唐:

社会写实派:刘禹锡(诗豪)、白居易、元稹、张籍、韦应物(渊明风)

以文为诗:韩愈。

怪诞诗人:韩愈、孟郊、贾岛(郊寒岛瘦)、李贺(诗鬼)

自然诗人: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


晚唐:

李商隐、杜牧,人称“小李杜”。

其它:温庭筠、韩偓。


北宋:

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

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叶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江西学派 (以杜甫为宗,以黄庭坚为首)。


南宋:

南宋四大家:陆游(爱国诗)、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南宋末年:江湖学派。


元代:

前期:由北方作家(继承金国的传统,受元好问的影响) 和南方作家 (受南宋江湖诗人影响) 两个群体的不同创作所构成。

元末:成就较高——王冕。


明代: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为代表。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

公安派:反对拟古,出自性灵者皆为真诗、好诗「任性而发」,以袁宏道为代表。


前后七子同倡“师唐废宋”: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


清代:

东南二大家:吴伟业(宗唐)、钱谦益(尊宋,推举苏轼)。

晚清:分两派

1. 取法白居易:如黄遵宪。

2. 学步宋诗,号称「同光体」:如沈子培、陈三立。


三、古近体诗区别之图例:


关于接下来近体诗的格律介绍,先同大家分享一则颇受争议的故事:

《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这则故事早已经被拥林、反林之人反复辩驳,关于格律,我想说的就是下面这四句:

{ 一家之言 不求苟同 }

{ 有则取之 无则弃罢 }


诗词联世界,风雅颂古今!

2014中国粉丝最多、人气最旺的文学类微信公众平台——诗词世界,为您读诗、荐诗,请您写诗、评诗,与您诗诗相和,心心相通!


通过朋友圈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关注诗词世界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