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糜烂怎么办?中医有妙方!

 刘红星34ul0sm0 2023-08-1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SPRING OUTING TOGETHER

01

什么是带下过多?




女性朋友们,您是否还在为白带、瘙痒、异味而苦恼?

白带,指妇女阴道流出的一种粘性液体,连绵不断,其状如带,中医名为带下。

白带是反映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标,还起到阴道润滑的作用,为舒适快乐的爱爱提供保障。

正常的白带质地就是像蛋清一样黏稠,闻起来没有腥臭味,量很少,每天分泌量大概在1-2ml(大概是一个骰子的大小)。

在某些生理性情况下会出现带下量增多或减少,如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其带下量增多而无其他不适者,为生理性带下;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者,也为生理现象,这种被称为生理性带下,均不作病论。

很多白带过多的患者,同时伴有阴部瘙痒、异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这就属于病理性带下了。

其实,白带过多中医称为带下过多,属于带下病范畴。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提示着身体内部健康的失衡。

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西医学的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与中医学带下过多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时,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带下病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合并有月经不调、闭经、阴痒、阴痛、不孕、癥瘕等。

那中医该怎么治疗呢?

带下俱是湿证,故治疗以祛湿止带为基本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止带;健脾除湿止带;温肾固涩止带;滋肾益阴,除湿止带。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我曾治愈过的带下过多的案例,希望对于大家治疗带下过多有所帮助。


02

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糜烂病案



周某,女,30岁,5月27日初诊。

主诉:带下量多1年余,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前带下量多色黄气味臭秽,并外阴瘙痒,伴小腹疼痛,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中度糜烂,用西药激素药和阴道栓剂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后上述情况反复发作,不能吃火锅、吃辣的食物,吃了就复发了,西药吃的药、栓剂、洗剂、输液等治疗也只是缓解,没有治本,总是反复的发作。经我的一个老患者介绍来我处就诊,现症见:带下量多,如豆腐渣样,色黄,粘稠,气味臭秽,外阴瘙痒,小腹及右侧少腹疼痛,不喜揉按,胸闷纳呆,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黏滞难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阴道炎、盆腔炎合并宫颈糜烂。

中医诊断:带下过多。

辨证: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加减。

图片

方子如下:

茯苓15克,猪苓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丹皮15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土茯苓30克,苍术15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30克,苦参15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10克,萆薢20克,乌贼骨15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10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图片 

二诊:患者自诉喝了中药以后,带下量明显减少,白带也不像以前有豆腐渣样了,带下偏黄有改善,外阴瘙痒症状有减轻,偶尔还有一点痒,方已起效,原方加白鲜皮10,败酱草10克。10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三诊:患者自诉吃了中药以后,症状都明显好转,说好久没有这么舒服的感觉了,太感谢张医生了,我说不客气,这是我们的职责,效不更方,原方继续巩固15剂,杜其复发。1个月后患者复查一切正常。

03

辨证论治



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间)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聚。”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因其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古人有称妇产科医生为带下医的。

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分。生理性带下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为润泽于阴户的色白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是在肾气盛,二七而天娶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同时开始明显分泌的,由脾运化、肾闭藏、任脉所司带脉约束,布露于阴窍。

此即《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狭义带下病的病机早在《内经》已指出是“任脉为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病是在《诸病源候论》始有记载,《沈氏女科辑要袋正·带下》对其临床表现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如其太多,或五色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

患者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脓,质黏稠,如豆腐渣样,有秽臭,阴痒;湿热蕴结,阻遏气机,则小腹作痛;湿热内盛,阻于中焦,胸闷纳呆;湿热下注膀胱,见小便短赤;湿邪黏滞,阻滞肠腑,见大便黏滞难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方中茯苓、猪苓、车前子、苍术、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泻火解毒,燥湿止带;土茯苓、薏苡仁、萆薢清热利湿,泄浊止带;苦参、白鲜皮燥湿止痒;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清热解毒;川楝子、延胡索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川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

【温馨提示】 请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