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刘禹锡故居:一桌、一椅、一床,陋室心系天下

 cxag 2023-08-13 发布于北京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陋室铭》。唐代诗人刘禹锡21岁进士及第,“年少成名”,却因参与“王叔文变法”失败,惨遭贬谪。中国刘禹锡研究会会长戴伟华介绍说:

图片

刘禹锡雕塑

图源:网络

刘禹锡因革新失败被贬至和州,当地知县故意为难他,让他“三次搬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居斗室之中,故愤而疾书《陋室铭》。

图片

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行草作品《陋室铭》

图源:网络

这间“斗室”坐落于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陋室东街,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为“陋室”。

图片

和县陋室公园《陋室铭》碑亭

图源:网络

“贬谪文学”在唐宋时期较为常见,士大夫遭遇贬谪时的忧愤之情难以言说,常常寄托于诗文:

陈子昂远走蓟州,“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被贬柳州,“秋来处处割愁肠”;苏轼谪居黄州,则有“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凄凉。而刘禹锡往往能在困顿中抒发豪迈:

刘禹锡拥有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尽管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他没有意志消沉,他赞美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无愧“诗豪”的名号。刘禹锡待人真诚,广交益友。他生性爽朗,公卿大僚多愿意与之交往。他与韩愈、柳宗元、李德裕、白居易等人都有往来,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唱和诗作。

图片

和县陋室刘禹锡纪念馆

图源:网络

当年刘禹锡完成《陋室铭》后,由其好友柳公权书写并刻成碑文,但由于时代久远,原始石碑不复存在。直到乾隆四十九年,和州知州宋思仁重修陋室,民国初年又补书碑文。1987年,陋室按清朝规制重修,如今门庭上的“陋室”二字,出自著名现代诗人臧克家之手。

只有一桌、一椅、一床的陋室,为乐观从容、心系天下的刘禹锡提供了安身之所,只要灵魂不荒芜,身居陋室的刘禹锡,总会拥有朴素的快乐。

沿途旅行线路推荐

刘禹锡故居

采石矶

图片

导航目的地:

马鞍山市雨山区唐贤街1号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风骚,被誉为三矶之首。釆石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终老之地,诗仙李白一生曾多次登临吟诵,留下“醉酒捉月,骑鲸升天” 的传说,此地也因他而闻名。采石矶是中外游客凭吊诗魂、寻觅李白游踪、体味诗词意境、领略山川之美的绝佳去处。

濮塘风景区

图片

导航目的地:

马鞍山市花山区剑湖路

濮塘风景区峰峦重叠,沟谷纵横,景观集中,山上林木葱笼,蔽天盖地;山间小道密布,蜿蜒曲折。景区有大小山峰49座,峡谷53条,水库8座,塘坝290口;山中有森林18000亩,竹林5000亩,茶园350亩,各种植物300余种。整个林地乔灌参差,藤萝悬挂,古树参天,竹林似海。其中有生长八百多年、仍年年挂枝的古老银杏树;有盖地两百平方米、冠如巨伞的常绿大冬青;还有浓郁芬芳、绚丽多彩的古桂花、古茶花、古紫薇、古园柏、古榉树等。

鸡笼山风景区

图片

导航目的地:

马鞍山市鸡笼山风景区

鸡笼山风景区因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而得名,为“和州奇胜”。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山上有三清殿、三和坛、南天门、一线天、熔岩洞、百岁缺等景点。

太湖山景区

图片

导航目的地:

马鞍山市含山县太湖山林场

太湖山景区由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太湖寺、鹿苑、月亮湖组成,是国家3A级景区,总面积813公顷。省道合裕公路盘山而过,是合肥通往江东的第一道绿色屏障。景区位于含山南部,园内峰峦相连,势走龙蛇,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是一个绿色的自然资源宝库。

褒禅山风景区

图片

导航目的地:

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褒山行政村

褒禅山,古称华山,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天下。此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可以在这里体验山野间的乐趣。

01.

线路一:

鸡笼山风景区——刘禹锡故居——采石矶——

濮塘风景区

02.

线路二:

太湖山景区——褒禅山风景区——刘禹锡故居

/////

指导单位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

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

承制

长三角之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