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朝 二

 汉家月明 2023-08-14 发布于北京

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也  ---  北朝  二(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至承明元年)


山西吕梁  交城玄中寺

(2013. 09. 25)

大师出关中,

誓将净土弘。

一宗传天下,

东瀛认祖宗。

                            牌楼

景点介绍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玄中寺文物众多,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名石壁寺。

                            俯视玄中寺全景

【历史背景】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北魏时期,弘扬净土宗的高僧昙鸾曾住玄中寺传播净土教义,使玄中寺逐渐闻名于世。昙鸾(476-542年),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广学内外经典,对《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有特别的领悟。晚年移住玄中寺,宣传净土宗要义,很多人皈依该宗。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对其十分敬重,尊为"神鸾"。南朝梁武帝萧衍也很祟信昙鸾称之肉身菩萨。他圆寂后葬于汾西泰陵之谷。其主要著作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静土义》。

昙鸾所奉的《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三经之一。它是通过神话传说,宣传西方阿弥陀极乐净土无限美妙庄严,教导信徒若是善心修善持戒,或思念阿弥陀佛,或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灭罪消灾,死后往生极乐净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昙鸾大师虽以佛教为信仰,却对儒、道二学有高深的造诣,终成一代宗师。可见,在取得成就,不但要认真研究自身,还要认真钻研竞争对手。

【旅游趣事】:

    这是换了新的照相机之后第一次拿着出门,实话说,还真有点用得不太利落。到这时,山西的客户已经被“祸害”干净了,是打着“开发新客户”的旗号来太原的。这倒也轻松,干脆就给自己安排了个“山西二日游”,想想在山西还从未踏上过吕梁的土地,这次就把计划定在了交城。交城现在是个默默无闻的县城,可在我刚刚上学那几年,全国都在传唱着一首歌“交城的山,交城的水……”在几本旅游指南上,都看到交城的知名景点是玄中寺与卦山,于是一下长途车,就打了个出租车奔了玄中寺。寺庙虽然有名,可毕竟在县城,还是城外,几乎没有别的游人。赶上个大晴天,拍了几张照片一翻看,嘿!效果还真不错,似乎比原来那个相机拍的清晰很多,还真是“没有花钱的不是”啊!


河南信阳  罗山灵山寺
(2021. 04. 10)


各朝修庙宇

历代有传说

佛传悠远

【景点介绍】:

灵山寺,位于罗山县同心村,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

【历史背景】: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建宁皇姑故后(713年),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07年)落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寺庙有传说的不少,可象这样历朝历代都有传说,都有故事的寺庙还真不多!

【旅游趣事】:

从南湾湖回来,随便吃了口午饭,一点刚过。就走到汽车站前,想问问有没有去灵山寺的车。此前,从网上查到的信息是:一天有两班车从信阳汽车站开往灵山寺,其它班次都是开往灵山镇的。等这一问,才知道满不是那么回事。从这儿到灵山寺的车差不多20分钟一趟,一直到晚上五、六点都有车。这下不 犹豫了,买票上车,将近三点到了灵山景区门口。门票可不便宜---50元,这会儿无论是时间上还是体力上,都不允许“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山了,进门之后又花了5元买了张旅游车票。从景区大门到寺院山门、大殿,一切都显得那么金碧辉煌,再赶上这天是周末,更显得香火鼎盛。不过,对于这样的寺庙,我心里更愿意称之为“XX寺有限公司”。山顶道家的金鼎观不用想了,只是把灵山寺及周围景点转悠了一圈,看看时间还允许,就从山间的小道步行下了山。


北京  天宁寺

(2015. 11. 13)

地已存南北

佛不分汉胡

苍天何佑

                           

景点介绍

天宁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前街上。天宁寺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运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

                           

【历史背景】

天宁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隋代仁寿年间(公元602年)光林寺改名弘业寺。相传隋文帝未称帝时,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寿年间将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一。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初建时的塔为木塔,有台阶可上,后塔毁。唐开元年间(公元712年),弘业寺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于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建塔历时十个月,其造型取《华严经》经义。主持建塔者是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此人于保大年间(公元1122年)称帝,帝号:天赐皇帝。但仅三个月而死,此塔也就成了这个短命王朝的唯一纪念。此塔的建筑师是寇世英、寇世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辽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此寺修建得更为辉煌,并改名为大万安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由于这些寺庙都是后世重建的,很难看到初建时的痕迹,也就很难想象孝文帝改革究竟给佛教带来多大的变化。要知道,就在近半个世纪前,北魏政权还是灭佛的。怎么到孝文帝时期就大发展了呢?难道是汉化改革给佛教带来了更宽容的环境?

【旅游趣事】:

   去北京西站的时候,每次都在路上看见这座塔,可一直没到跟前看看,现在终于有机会来转转了。逛完了白云观,就顺着胡同往天宁寺走,好在那座塔很醒目,大方向错不了。进了寺庙,先到接引殿,想给佛像照张像,又被一个穿佛衣却有头发的中年妇女(也不知道是不是尼姑)给制止了。于是就出了佛殿,先往后去看塔吧。绕着塔转了好几圈,想想上下左右都拍完了照片,就往回走准备回去。再走到接引殿的时候,一撂帘子又进去看了一下。嘿嘿!这回没人了,赶紧照相吧!照完相,就满足地离开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本馆《相册》目录下的相应位置寻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