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产阶段,品质人容易犯的3个错误,每个都不应该!

 昵称28556420 2023-08-1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质量开讲,让质量有温度

错误1:

我们是品质部门,只需检讨制程或材料问题。

评论:

大错特错,试产最多的问题因为规格,制程,治具,模具,机台都没有完全定下来。所以最多的问题恰恰不是制程,材料问题而是设计,规格,模具,程式等的问题。而这个往往被我们忽视没有去盯RD有无彻底解决,从而丧失最佳解决设计问题的时机点。

举例:

某机种料件上一处泡棉在试产投线时贴歪,有可能干涉配合件,品管认为这是RD未定义正确贴附的标示线。RD去定义就好,从而并没有把它列入试产问题追踪表。这个看似与品保无关的标准问题,一拖到大量投线就会有可能导致大批投线不良。从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处理。

图片

错误2:

RD有针对这个设计问题给出对策了,应该没问题了。

评论:

如果我们自己不去确认对策有无执行,效果有没有真的改好。那么我们就无意中又为量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举例:

喷漆良率低,异色原因分析出来是模具的进胶道有积碳造成,RD认为修模成本太高。退而求其次让供货商用定期对进胶道进行抛光来克服,可效果不得而知。

如果我们品保不去确认抛光后的良率是否有满足交货良率,并且与RD一起合作定义合理的抛光管控标准。(多久抛光一次或多少模抛光一次)最终我们其实是在和RD一起自欺欺人。

错误3:

设计是RD的事,我们只要在量产时等着交接就好啦。

评论:

有这种观念的品保,大部分在量产时等来的是一堆的问题。然后一头雾水地被责难品质太差,没有管好云云。

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就是要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尽可能地了解产品的制程物性以及设计的Bug(缺陷)。这样早期干预,早期确认。才会有量产的长治久安,品保在新机种试产提前介入好处多多。

举例:

某机种高光面外观问题超多,良率无法达到要求。品保在试产时天天与RD检讨,追踪RD的解决方案。并列举之前类似机种的良率数据,最后说服RD以此产品外观规格超出供货商制程能力依据,从数据及专业上成功说服客人放宽外观规格。从而成功是量产,并且顺利配合出货。

图片

产品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瓶颈”。

近几年来,国内外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人们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广泛关注,而统计分析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源头30%来自制造,而70%来则自产品设计缺陷,因此如何系统地、有效地对产品设计过程中质量问题进行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面对的具体问题和研究热点。

总而言之,试产要努力地找问题,量产的问题才不会来找你。

唯有敢于挑战技术设计问题,不断地问,这样解决可以持续稳定的生产吗?这样解决会有交货的良率吗?这样解决现场作业人员容易操作,不会出错吗?才有机会在试产时把影响量产品质的风险问题发现并解决,真正做到花80%的精力和时间在试产上,从而实现只要花20%的时间就可以轻松管理量产机种的品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