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心学牙笔记——人人都听得懂的𬌗学2

 慧心学牙 2023-08-14 发布于河南

神秘的中性区

中性区一直都存在于口内,而我们平时很少对它关注,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

什么是中性区?

上节课讲的是在垂直方向上,肌肉对骨头、牙槽骨、和牙齿的控制,本节课讲的是水平方向上肌肉对骨、牙槽骨、和牙齿的控制。

一个解剖学家和一个𬌗学家,他们说当骨头和肌肉打架的时候,肌肉绝对不会输的;当牙齿和肌肉打架的时候,肌肉绝对也不会输。

也就是说,肌肉是身体的老大。在我们的身体里,肌肉说了算。我们的肌肉比骨头强,比牙齿强,比韧带强。但是,肌肉只怕一个东西——医疗器械。

当上下两个都是种植体,然后建立咬合的时候,垂直高度就不会被肌肉改变了。

去掉医疗器械,肌肉就是最强的。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在考虑整个咀嚼系统的时候,不能光看牙,肌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的疾病也是由于肌肉引起的。

牙齿和牙槽骨是咀嚼系统中最容易被移动的部分,虽然牙齿和牙槽骨看起来很硬,很结实,但是它打不过肌肉,因为肌肉表现出的是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力量。

有个成语叫做滴水穿石,柔弱的水珠可以把石头打穿,水珠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持久。

温柔也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在水平方向上,口周肌肉对牙齿和牙槽骨产生向内挤压的力量,同时牙齿和牙槽骨受到一个舌头向外的力量。

当这两种力量达到了平衡的时候,牙齿就不动了。

牙齿是可以移动的,牙槽骨也可以跟着牙齿发生改建。正畸的时候,牙齿受到力就会动,而不会管这个力是谁给的,只要有力,它就会动。

我们没做正畸之前,牙齿虽然是乱的,但却是很稳定的。内外的力量达到了平衡,当两个力量互相完全抵消掉时,牙齿就不动了。

在口内,这个马蹄形一样的区域,就叫中性区。在中性区里,内外的力量是达到平衡的。

为什么我们的牙齿和牙弓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长成三角形?不长成方形?而是这样的马蹄形?

功能决定形态,没有一个形状一个形态是随机变出来的,随机长成这样的。它一定与它的功能息息相关。

牙弓比舌头大一圈,比前庭小一圈,其实就是被舌头和脸颊挤出来的形状。天然牙弓所排列的这个区域就是牙齿的中性区。

在做矫正之前前牙都是很稳定的,做完以后就不稳定了,很多时候是因为牙齿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中性区。

牙弓宽度指6到6的宽度,在中性区确定以后,这个宽度也就确定下来了,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在后牙区,颊肌和舌肌形成了一对互相拮抗的平衡的力量。

但是在前牙区就不同,上下前牙从里面受到舌头向外的力量,而外面受到上下嘴唇向内的力量。这两个力量,是不完全平衡的。

在上颌中,舌头往外推的力量比嘴唇往里收的力量,要大一点点,大概5g左右,造成的结果就是,平时健康的人,牙齿长期使用切对切,切断食物的时候,下前牙是沿着上前牙舌面滑动的,这样才能把食物切断。

而在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切对切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下前牙是给上前牙一个很明显的往外的力量。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每次都是给上前牙一个往外的力量,可是上前牙却没有越来越飞出去,一辈子都是很稳定的,就是这个角度。

那是因为我们外面有上嘴唇的约束,极大的抵消了这些从里往外的力量,但是并没有完全抵消完。还有一点点靠牙周膜来平衡。

有一个词叫“牙周膜稳定机制”,也就是说牙周膜就像无数个橡皮筋儿一样,它就是胶原纤维,这边连着牙骨质,那边连着牙槽骨的硬板,把牙齿拉在牙槽窝里。

这种弹性的结构,就决定了能够平衡掉一些不稳定力量的。

在健康的人群中,前牙的内外力量的不平衡,是可以被牙周膜的稳定机制所抵消的,因此我们的前牙的位置终生都很稳定。

在临床中有特殊的情况,前牙非常唇倾的。而且他说,年轻的时候没有缝(通常都是中年人),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缝越来越大,牙也越来越暴。

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这样的患者往往有牙周病,有了牙周炎之后,牙槽骨在不断的退缩,随着牙槽骨的退缩,牙周膜的量也在不断的减少以后,牙周膜就无法再去平衡掉这个由外往内和由内往外这个力量的差异。

这时舌肌由内向外的力量就占了主导,他会一点点的,很慢很轻微,非常持续的一点点的把我们的上前牙往外推。在临床中这样的患者就是牙周出了问题。

前牙比后牙复杂一些。前牙仍然是有中性区的,这个中性区,跟后牙相比就多了牙周膜。舌头和嘴唇的力量大致相等,这差的这一点点是由牙周膜来平衡的,那补上就行了。

嘴唇周围的口轮匝肌,延伸到对侧的后面,其中分为上中下三个带,上带从上面过来,走到上嘴唇的上缘,然后再到对侧的上面;下带也是一样,从一侧的下面走过来,走到下嘴唇下面,然后再到另一侧的下方。

中间带分了两股纤维,在口角打了个交叉,上部的纤维跑到了下面,下部的纤维跑到了上面。在另一侧的口角又打了个交叉回到了中带的下方。口轮匝肌通过这样的交叉,就能把嘴唇控制的很好。

上带和下带都附着于牙槽骨或颌骨上,中带附着于翼下颌韧带。在打下牙槽阻滞麻醉的时候,让患者张大嘴,后面有一条隆起来的纤维,就是翼下颌韧带。

下牙槽阻滞麻醉进针点,在翼下颌韧带的外侧和颊脂垫尖的内侧交点的地方打。

翼下颌韧带是颊肌中间带发出的地方,它是附着于这个韧带的,上带和下带都是附着于骨头的,也就是说,两端都是硬的,拉起来的话会比较有力量,中间带附着于韧带,韧带本身是软的,所以肌肉收缩的时候力量也会弱一些。

上带起源于上颌67正对着的正上方的牙槽骨,这个地方就是颊肌上面的附着点,它向后延伸,绕过上颌结节,然后绕到腭骨锥突,最后挂到翼钩上。

在下颌67发源的,正对着牙槽骨,就是外斜线,外斜线往后,绕过磨牙后垫,最后转到内侧的内斜线,这些都是肌肉附着的地方。

整个肌肉把所有的牙列都严严实实的包裹在了里面,阻止了牙齿发生唇倾和颊向的扩展。

非洲有些人在得了奇怪的感染性疾病以后,整个口角都烂掉了,没有软组织了,嘴变得特别的大,然后过了几年,就会发现这个地方的牙齿,发生了自动的颊倾唇倾。就是因为没有了外面的肌肉以后,舌头自动把牙推出来了。这也是非常科学的。

换个角度去看,从𬌗面去看,韧带和肌肉把牙弓完全的包在了一起,甚至包括后面的上颌结节,那这样包过来,上颌的牙弓长度就被这个肌肉完全限制死了。这就好比做正畸,在这打了个末端回弯一样,牙弓长度就被完全限制死了。

假如这时牙齿的量加起来,比宽度要多,那就会发生拥挤。

我们会跟患者说,牙不齐就是因为牙量跟骨量不匹配,骨头太少了,牙太多了,排不下这么多牙。牙就只好有的出来有的进去,形成很乱的牙列,所以我们要拔牙。

我们拔掉一些牙,让牙的骨量和牙量去匹配,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说法通俗易懂。

其实不是牙量和骨量不匹配,而是牙齿的总长度和肌肉的总长度不匹配。

前面说过,牙槽骨是为牙齿而生的,有牙齿就会有牙槽骨,所以现在有了自锁托槽,有了含铜镍钛丝,就没有排不齐的牙齿,再乱的牙齿,只要你想用非拔牙的方式把它排齐,都是可以排齐的,没有问题。

随着牙弓的发展,牙槽骨也会适应性的发生变化,大量临床病例证明,即使两个3完全在弓外,做非拔牙矫治也没有问题,完全可以把它排进去。是为了从面型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有没有地方这个角度去考虑,地方是可以无中生有的。

光靠我们的牙齿和牙槽骨,它是打不过肌肉的,所以它也是不可能自己变齐的,我们就要运用正畸的托槽和钢丝来强行纠正它的整齐度,逼迫肌肉去发生改进、适应。

正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完了以后还需要保持,因为肌肉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下颌也是一样,这条肌肉也是从内斜线发出,包裹着下颌牙列最后一颗牙的远中面,从磨牙后垫绕过来,然后走到唇颊面包裹整个下列的唇颊面,然后到达对侧的内面内斜线。

下牙的颊肌下带的肌肉力量比上颌还要大,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更大,对牙弓的限制更强大。所以下颌更拥挤,乱的频率可能性更高。

临床上有些患者,单看颏部形态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后缩。但是因为强大的下带肌肉(颊肌和口腔肌)的作用,虽然硬组织颏部不后缩,但是整个下牙列和下牙的牙槽骨,都被限制在了后面,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颏唇角,正常人的颏唇角不长这样。

这个患者整个的下牙列和下牙槽骨被拉到后面去了,下牙跑到后面去了,上牙跟下牙就无法发生正常的咬合了。

这在人体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我们的机体会让我们的上前牙和下前牙尽量的凑在一起,那么上下前牙已经退到后面去了,我们的上前牙也会跟着伸长和和舌倾,去寻找下前牙。让它们两个在前后向这个地方尽量的接近,这样才能有效的把食物切断,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口内这个样子。

这就是临床常见的二类二分类,也就是内倾型深覆颌的一个表现,上颌的大门牙是抠进去,舌倾的,而且深覆颌一咬,完全看不到下牙,这时看到的下巴是小的、缩的。

所以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简单的看到二类二分类的深复合,就想着应该怎么矫正,要矫正就要先打开咬合。

没那么简单吧?

我们所有的问题,一定要从三维的角度去思考,看起来这个深覆颌很严重,深覆颌看起来是个垂直向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垂直向只是它的调整性的反应,真正的主要问题在于前后向。

如果他的下颌不后缩,那么就不会形成这样的咬合,下颌后缩才是背后真实的原因。很多病因都是因为肌肉的因素存在,才出现的。

跟中性区相关的典型的错颌

1、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牙弓非常的窄,非常的长。牙弓的宽度是由中性区舌头往外的力量和外面颊肌往里的力量,达到平衡所形成的。

舌头这种从里往外的支撑,就决定了我们牙弓的宽度,舌头不动,牙弓宽度就不会动。

那么在这样的患者里面,大家看到牙弓明显的狭窄了,说明这舌头已经擅离职守了,舌头没有呆在它应该呆的位置都没有待到它应该待的位置,舌头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当时舌头不在它应该在的位置,牙齿就只收到外面颊肌往里的力量,没有往外的力量。

牙弓一旦发生了狭窄,这个舌头想回来也回不来了。因为舌头大多比现在这个硬腭宽度要大的多,回不去了除非用正畸的方式,把它的宽度重新扩展开,否则的话舌头只能在外面飘荡了,它想回也回不去。

那舌头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待往,往别的地方跑了呢?

有经验的医生就会想到是口呼吸的问题。

有的孩子晚上睡觉张着嘴,他呼吸不能光用鼻子呼吸,还需要把嘴同时张开协助通气。

为什么?

儿童在十岁左右的时候,淋巴组织达到发育的最高峰,它比正常的情况下要高要大很多,包括我们的胸腺、腺样体这样的免疫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慢慢萎缩,成年时,它又回到了正常大小。

我们在小的时候,很容易得一个病,叫腺样体肥大,它是个免疫器官,在这个年龄段,就会肥大。一旦肥大,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气道阻塞。

这时孩子光用鼻子呼吸带来的通气量,不足以支撑身体机能的需求,所以身体就指导孩子张开嘴吸入更多的空气,增加通气量,缓解腺样体肥大阻塞造成的通气不足。

当我们张大嘴呼吸的时候,舌头就会不自觉的往下往前伸,吸进更多的空气,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舌头就不能在它以前待的地方。

健康的人,正常闭嘴吞咽的时候,舌头是顶在硬腭皱襞上的。

但是为了吸入更多的氧气,张嘴呼吸的时候,舌头就无法待在那里了,这个时候就会发生牙弓的狭窄。

腺样体面容就是长得看起来傻傻的这种面容。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长得挺好看的,越长大越难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它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把下巴往前伸来增加通气量,可能会发育成反𬌗,俗称地包天。

还有一个发育方向,就是把嘴使劲的张大,下巴往后下旋转,这个时候就会造成一种高角的二类,没有下巴,而且面下1/3很长这种面型。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下巴往前伸或者张开往后下旋转,哪一种情况都不好。

所以在我们的正畸学里,大家对这个气道的关注度是与日俱增,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评估因素。

当我们拍的头颅侧位片清楚的话,是能看到气道的宽窄的,对这个也要做一些程度的评估。

当然腺样体只是气道的一部分,孩子也可能有别的问题,比如慢性鼻炎,咽炎,鼻甲先天肥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也就是说,只要是呼吸这一条途径上有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阻塞,那么就会造成通气不足。腺样体肥大是发生率最高的,反应是一样的,都会形成口呼吸的这种模式。

这样的患者,直接做正畸显而易见是做不好的,因为没有去除根本病因。呼吸道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时要跟病人讲清楚,我们一边做矫正,一边还要去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和治疗。腺样体肥大很多医生推荐做个小手术,切掉就行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越长越难看。

如果我们是以孩子的面容,孩子的颜值为矫正目标的话,那么这个手术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想让孩子长得变得好看,在10岁左右的时候去排除一下这个气道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牙弓狭窄,腭盖高拱,腺样体面容这样的患者,不要一看来了,就闷头开始扩弓。牙弓狭窄在医生眼里只有形态,没有病因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找出原因,思考为什么他和正常人长得不一样,再去想怎么去治。

只要气道问题解决了,随着扩弓,舌头自然回到了它应该在的位置。

2、上前牙唇倾二类一分类 深覆颌

上下前牙深覆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正常人的嘴,上下嘴唇都压在前牙的唇面。有的孩子会有咬下唇的不良习惯,短暂时间的咬是没有问题的,就怕长期的持续的咬下唇,量变形成质变。

当咬下唇的时候,会给上前牙一个往外的力量,同时会给下前牙,或者说整个下颌一个往后的抑制的力量,常年这么咬,就会形成前牙一个比较大的覆盖,越形成大覆盖,就越容易咬下嘴唇,越咬越大,越大越咬。覆盖大到一定程度,这个地方刚好放一个下嘴唇。

对于上前牙来说,本来应该外面是上下嘴唇,里面是舌头。现在变成了外面是上唇,里面是下唇。长时间的咬下唇,最后形成了一个很稳定的、改变了的中性区。

如果没有人为干预,不做矫正的话,它绝对不会自己长好的,它就会一直形成这样的咬合,变成龅牙。

上下牙有很大的深覆颌,深覆盖,上前牙唇倾,它的形成机制就是来源于此。

我们要一边做矫正,一边要叮嘱孩子以及家长,不能再咬下唇了。有时叮嘱未必有用,那就拔牙,上面是一定要拔的,下面拔不拔看情况。

通过上面拔了牙以后,把已经前凸的已经唇倾的上前牙收回去,强行把这个覆盖消除掉。患者的下嘴唇就塞不到这儿,它自动就跑到外面去了。那么,一个异常的中性区就回到了一个正常的中性区。患者的这个面型就会往好看的方向发育了,这种也是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的。

无牙颌中性区的确定

让患者戴上树脂基托和人造牙,拿一坨硅橡胶,放到患者嘴里,让患者做瘪嘴动作,这样使劲瘪就是舌肌也在用力,颊肌和口轮匝肌也在用力,把口内的硅橡胶挤压出一个带棱的形态来。

这条棱就是肌肉挤出来的,中性区就是肌肉挤出来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中性区了。

如果要做活动义齿,把人造牙排到这条嵴上,就会非常稳定,这时假牙就在中性区上。

如果假牙不在中性区上,内外力是不平衡的,对牙一直有排挤的作用,就不够稳定了。

活动义齿的光滑面,形态要做成往里凹陷的,这样颊肌和舌肌都可以很舒服的搭在上面,然后给它的力量都是一个让牙齿稳定的力量,内外的力量抵消了,剩下的力量都是往下的分力,再加上对颌的咬合,那么所有的力,都是让义齿更加稳定的。

还可以用正畸改变中性区,日久天长,我们的肌肉就屈服于医疗器械了。

通过正畸或破除不良习惯,或者肌功能训练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是正畸的话,我们可以用唇挡或者是法兰克矫治器。把嘴唇或者脸颊的力量去除了,牙齿只受到舌头往外的力量,而从外往里的力量,被矫治器挡住了,这样牙齿就会发生自动的唇展和拥挤的解除。

这类矫治器,它阻挡了从外往里的力量,还有一类矫治器是阻挡从里向外的力量。

舌刺,舌闸就是这类的,通过带环的焊接把舌头挡住,牙齿只受到从外往里的力量,特别适合于开𬌗的治疗。

有的开𬌗,在舌头被挡住的时候就会自动解除,你会看到开𬌗会发生得很神奇,不治而愈。

为什么呢?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前牙只收到嘴唇从外往里的力量,在钟摆效应下,它越往里收,牙齿就会越长,慢慢的自然而然就把开𬌗关闭掉了。

自锁矫治器

自锁矫治器搭配含铜镍钛丝,是一对黄金搭档,不管多乱,都可以飞快的排齐,给正畸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自锁矫治器让我们的排齐这项工作变得无比简单。

自锁矫治器在内收间隙和关闭间隙阶段,是没有优势的,但在排齐的时候非常好用。

非拔牙病例想制造间隙,方法有三种:

①前牙的唇倾

②推磨牙向远中

③牙弓的扩展

自锁矫治器有由于强大的排齐能力,这三种运动都有可能发生。

患者的牙列越乱,而且越不拔牙越乱,扩弓的效果就越明显。如果患者本身不乱,那就没有多少扩弓的效果,所以有个话叫,拥挤是扩弓的助推器。

肌功能训练

闭口训练,闭唇训练,平时不要开唇露齿。

有意识的闭嘴,如果闭不上嘴的话,做一些肌功能训练,可以用一个大纽扣,穿上线,吊一些重物,比如吊瓶水,这样可以锻炼患者口轮匝肌的力量。

舌肌的练习,让患者的舌头时刻顶在腭皱壁上,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牙弓和硬腭形态,维持好牙弓宽度,也不会对牙齿形成一个异常的力量。

MRC矫治器

MRC矫治器即便要用,也是要搭配肌功能训练来用的,不懂正畸的医生不要鲁莽去开展,不要被厂商的广告所迷惑。

   (本文来自曾光老师视频整理)

慧心学牙笔记——人人都听得懂的𬌗学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