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谐音梗——《红楼梦》名著导读——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075篇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08-14 发布于江西
《红楼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名著,历来受到大家的推崇,但很多人开始时对《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如其他几部名著的兴趣浓,因为《红楼梦》的奇幻色彩和故事性都不如其他几部名著强。《红楼梦》是世情小说,也就是写世俗人情的小说,初看上去就是一些生活琐事,好像不值一提。但是《红楼梦》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如何调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我觉得从《红楼梦》的谐音梗入手,是一种不错的手法。

《红楼梦》里的谐音梗确实多,特别是名字中的谐音梗,更是随手拈来。《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这也与人世间的悲剧结局相吻合,所有人的命运都非一帆风顺,虽然那是大家的理想追求。所以《红楼梦》里的谐音大多是悲剧色彩的谐音,比如:“元春、迎春、惜春、叹春”的首字连起来就是“原应叹惜”;“甄英莲”的谐音是“真应怜”;“冯渊”谐音“逢冤”等。

对于一些要批判的人物,作者也毫不留情地用谐音进行讽刺。如“贾语村”(假语存)字“贾化”(假话);“娇杏”谐音“侥幸”;“霍启”谐音“祸起”(火起);“秦钟”谐音“情种”;“张如圭”谐音“张如鬼”;“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吴新登”“无星戥”;“卜世仁”—“不是人”;“戴权”—“大权”;“贾琏”—“假廉”;“詹会”—“詹惠”……
除了人名中的谐音梗,地名也藏着谐音:大荒山荒唐;无稽崖无稽;青埂峰情根;十里街势力街;仁清巷人情巷;葫芦庙糊涂庙;胡洲胡诌大如洲大概如此……

利用《红楼梦》中大量的谐音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名著导读不能求大求全,有时候只需要在一个点上深挖,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阅读。除了谐音外,还可以从《红楼梦》中的衣、食、住、行、诗、联、书、画任何一点入手导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