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的雄心壮志——《三国演义》导读系列之二——晨光孟语第1693期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08-14 发布于江西

刘备的少年时代可谓艰辛,首先是遇到了人生之大不幸——幼年丧父。虽然他们也算是皇亲国戚,但这样的荣耀留给他的也只剩下一个“刘”姓而已。他直到二十八岁仍然以织席贩履为生,可见生活有多么艰难,希望有多渺茫。但是刘备并非常人,他并不甘于贫穷,他一直没有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家东南的那棵大桑树,长得高大茂盛,远望如车盖,看风水的见了,都说这家必出贵人。小刘备和小朋友们玩耍的时候,竟然口出狂言:“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这句话应该是犯了大忌的,只是因为他小,估计没有人与他计较。其实拿这句话说刘备的雄心壮志,确实太过牵强了。无论是大桑树的故事,还是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的外貌,可能都是他称帝之后人们的附会而已。

刘备的的志向,首先表现在他父亲给他起得名字上。这个“备”字,有“完备无缺”之意,引申为完美;其次也有“预备,准备”之意。这个名字包含了父亲对他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成为德才兼备之人。俗话说:“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刘备能够当上蜀汉皇帝,就是因为他前期做好了准备,一切都水到渠成,就被众人推上了皇位。如果说名“备”是父亲对他的期待,那字“玄德”就是刘备给自己定的努力方向了。“玄德”就是“潜畜不外露的德行,是自然无为的德行,是天德”,由此可见刘备对于修养德行的重视。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重在修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给自己定的人生目标就是“欲明明德于天下”,这才是他的雄心壮志。

虽然刘备家道艰难,他的母亲却还是让他投师求学,这让我们想起了孟子的母亲。刘备曾师从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家;卢植不仅是经学大家,更是东汉末年的重臣;公孙瓒后来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可见,刘备求学的经历不仅为他打好了文化基础,也为他积攒了许多人脉。

刘备的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拟写的桃园结义誓词上:“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他们三个平头百姓的结拜,却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作为人生的追求,作为团队的目标,这样的胸怀是常人所不具备的。后来的人结拜时也模仿他们说誓言,只保留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最低层的希望,所以后来很少有能够像他们兄弟那样坚固的情谊。

“命运”二字,要分开来看,“命”是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是不可改变的;“运”是一个人的后天经历,是可以改变的。刘备的“命”并不好,幼年丧父,家道贫寒,无依无靠;但是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改变着自己的“运”,最终成为一代枭雄。人生的目标非常重要,刘备从草根成为帝王,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的精神,他一直在为改变国运而努力,最终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