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第二十一讲–酬和诗的写作

 文冠厚朴 2023-08-1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主讲老师:青螺

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初步说完了咏物诗的各种写法,也熟悉了很多首古人的例诗,非常开心地见到了大家的咏物诗作哦。今天我们来谈谈诗的唱和,酬和。

图片

诗词酬和,唱和,历来为文人墨客之间交往的常见雅事。意思是,你因为一个事,一个感慨写了一首诗给我,而我对你所寄之诗需要用诗的形式对你的作品有所回应,进行酬答,或同感,或表达不同,或点赞,或宽慰,鼓励等。宋人洪迈曾经说过:“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这个是针对特意写给你的诗来说的,一般这种原作,咱们现在习惯称为原玉。当然,还有一种不是特定给你的,而是泛泛的,比如一人在夏天写了一首诗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所以纷纷来唱和,类似于现在的同题。这类的唱和,你可以回应对方,也可不回应对方,只是就同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和诗时,一般有这么几种不同的形式,大家需要熟悉一下的:

和诗:只作诗的酬和,不用被和诗的原韵;

依韵:也叫同韵,意思是依原玉所用诗的韵部来酬和,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即用原玉诗韵的字,但不必顺其上下前后次序;

次韵:也叫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并按原次序相和。

下面我们从第一种简单的酬和来看看,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酬和。这里,元稹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吕二校书,两人谈了一夜,感慨颇深,于是元稹把这件事写了下来,于是有了这篇七律:

图片

赠吕二校书

(唐·元稹)押阳韵

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

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七年浮世皆经眼,八月闲宵忽并床。

语到欲明欢又泣,傍人相笑两相伤。

题注:元稹与吕校书同年科第,后分别七年。元和四年八月(809),偶于陶化坊(洛阳东都)会宿。意思是,两人是同科进士,后一别七年,在809年八月两人在洛阳相会。诗用的是七阳韵。

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

首联:回忆当年两人都是校书郎,所到之处,非常的浪漫,疏狂。

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颔联就烂漫狂承接,细述了当年寻花问柳的事情,用了 赵辟、秋娘,两个人物,代指美女,但用赵辟,重在鼓琴;秋娘,重在歌。

七年浮世皆经眼,八月闲宵忽并床。

颈联转到现实,分别七载,两人并床而卧,交谈甚欢。

语到欲明欢又泣,傍人相笑两相伤。

尾联,感叹收结,七分句收束全篇,意思是一直聊到天亮,又欢、又悲、相笑、又相伤。

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
(唐·白居易)押支韵
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
争入杏园齐马首,潜过柳曲斗蛾眉。
八人云散俱游宦,七度花开尽别离。
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

白居易收到友人寄来的诗,写了一首作和,把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一首,用的是支韵,算是普通的唱和形式。

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
首联直扣对方的原玉,收到你的诗了,也一起回忆了我们当初。

争入杏园齐马首,潜过柳曲斗蛾眉。
颔联依原玉也是回忆当年及第后一起游杏园,偷偷的去柳巷寻欢,找美女的事,注意白居易的这首和诗,首二联都是回应对方的原玉哦。

八人云散俱游宦,七度花开尽别离。
颈联宕开,开始写八位同学七年来一直都分散在各地做官,和元稹的颈联稍有不同了,因为白居易没和他们俩在一起,自然就只能就当时的所有同学一起来说的。

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
尾联用调侃的口吻就元稹的原诗提到的秋娘说事,说她还在呢,还是非常漂亮,而且还经常问起你哦。

这首唱和诗,特点是,几乎都是扣的元稹的诗来回应的,重点是他和元稹之间的,而吕校书不是重点。我们再看一首白居易和刘禹锡之间的和诗。

图片

自咏 
唐·白居易 押真韵
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只合一生眠白屋,何因三度拥朱轮。
金章未佩虽非贵,银榼常携亦不贫。
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

白居易的这首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写的,之前他曾做过忠州刺史,杭州刺史,现在是苏州刺史,所以诗中有三度拥朱轮一说,因为刺史都是轮子上涂红色,四匹马拉车。白居易的这首主要是自题自咏,把自己一生虽然仕途还顺,但就是无子,让他很伤脑筋,所以写下了这首议论体,寄给好友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唐·刘禹锡 押支韵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刘禹锡此时在做和州刺史,见到白的诗后,就写了这首酬和诗,对白好生安慰了一番,题目就表明了,白舍人寄新诗,白居易在做苏州刺史前,在朝中做过中书舍人,所以称白舍人,诗中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一赠之,题目就写的非常清晰。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首联就直扣对方的诗意,说,别再嗟叹老年无子了,应该是上帝故意让你的期盼来的晚一点而已,首联就开始安慰了。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颔联就承接首联的远期而来,说,你看,雪山上都是头白早的,你的头啊,就像高山上的白雪哦,而且向来仙果结的,都熟的很晚。我们知道,蟠桃,西王母的是三千年一熟,对吧。

图片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颈联开始劝对方不必太急,用“于公、谢守”,两个典来形容对方的高门和顺利的仕途。于公是汉代的一个宰相,于定国的父亲,是个管典狱的官,非常的公正,享有盛誉,家族为他修门,刻意把门修的很高,以能过高车,因为他积德故一定会惠及子孙,后来果然灵验,儿子是宰相,孙子也是高官,这就是高门的典,用来称赞白的家族,后分句的谢守,指谢眺,曾任宣州太守,写有“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的诗句,所以用了“晓镜悲”一说,意思是,你是和谢眺一样的人物,何必要叹自己的白发捏?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尾联用了两个典,是为用典里的暗用法,这里的七分句写的是两人的交情深厚,不是所谓的白发如新的意思,就是指咱俩是倾盖如故,而不是白发如新。这个典是说的汉代的邹阳,为自己伸冤时写,相交的人,有的是交往了很久,却互相不了解,所谓的白发如新,而有的人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所谓倾盖如故,就是两人的车途中相遇,交谈后一见如故了。后分句是祝对方早日能得子。梦熊是古人得子的征兆。刘禹锡的这首,几乎是句句都是在劝慰对方,呼应对方的诗,非常的有特色的一首酬和诗。下面我们再看一首稍有不同的,白居易劝慰刘禹锡,而刘禹锡是如何回应的: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押歌韵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是两人都罢刺史后一起去扬州游玩时写的,白居易为刘禹锡在外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平,写下了这首很惋惜对方的诗,意思是,你在外面因为永贞革新的事,呆的太久了,虽然是诗称国手,但命压人头不能奈何,满朝的人都各自风光了,唯有你一直蹉跎,虽然知道你是因为才名所累,招人嫉妒,但二十三年,实在是太多了。含着满满的对友人的叹惜。刘禹锡写下了自己的回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押真韵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篴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指扣对方的诗意,用的是流水句,来表达自己二十三年了,一直在巴山楚水这块凄凉地上,委屈了这么久。


图片

怀旧空吟闻篴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用典来表达自己这么多年后回来,很多人都已经走了,比如当年和自己一直同贬的柳宗元,而到乡翻似烂柯人了,一切都变了,完全不是自己走的时候的样子了,颔联非常的悲哀。

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颈联是非常出名的千古名句,意思是,自己回来后看到的现实是,自己如沉舟一般,眼看着侧畔有千帆而过,自己如病树一般而前头却有万木之春。情绪是悲凉的。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收结的非常巧妙,情绪一转,虽悲凉,但听君歌一曲之后,又凭着杯中之酒而暂时长了精神。首联两联都是关联的对方的诗,中间二联说的自己。这是这两首酬和诗中的比较特别的哦。

关于这首诗的颈联,向来有争议的,到底反应的是刘禹锡的惯常的豁达?还是一个悲凉?应该这么说,这个颈联之所以经典,流传千古,是因为它单独拿出来时,是个典型的积极向上的句子,反应了一种百屈不饶的精神,但从诗的整体来看,他情绪确实是低调悲哀的。

上面举的例子都是普通的酬和诗,原玉,和诗用的都是不同的韵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酬和的另外一种方式,依韵:意思是,你的和诗与原玉的作者用同一个韵部,但不是用的相同的韵字。比如:

端午怀远
作者:诗友1 押寒韵
习俗由来为久安,明朝午日忆芳兰。
堪怜辛丑旧思蹙,无奈庚年新事端。
却记柔丝缠玉臂,独从纤手视青鸾。
身居异域试天问,两地东西争再欢。

依诗友1《端午怀远》韵再祭屈原
作者:诗友2
彩丝新叶裹平安,岁岁如斯敬纫兰。
浩浩汨罗江水急,凄凄天问楚风寒。
贤翁一去惊华表,幽怨千年卷恶澜。
次等情怀何以报,九歌声里泪漫漫。

图片

大家注意,诗友1写了一首七律,用的寒韵里的,安,兰,端,鸾,欢,诗友2以寒韵相和,但用了不同的韵字,虽然都是寒韵,但韵字不同,故称依韵。

下面再说一下酬和诗的另外一种方式,用韵:意思是指和诗里用了被和诗里的相同韵字,但次序和原诗不同。比如:


作者:A
云霞韵染千峰秀,满目桃花醉晚风。
几叶轻舟摇细浪,渔歌阵阵伴归鸿。

平起仄收,押一东韵,韵字:风,鸿

春归
作者:B
青青杨柳群芳艳,夕照湖边未见鸿。
唱晚渔舟归故里,千帆落尽悦清风。

平起仄收,押一东韵,韵字:鸿,风

大家注意到没有,诗友A写了一首七绝,春,用了一东韵的风,鸿,而诗友B和了一首七绝,用了同样的韵字,但次序不同,这称为用韵。

最后我们说一下和诗中最难的方式,次韵:也叫步韵,指和诗必须使用原诗的相同韵字,而且次序也必须相同。难就难在既要用原玉的韵字,又要顺序相同,而整首诗又要和原玉相关,不是单纯的用韵字哦。我知道诗词群里非常泛滥步韵,就是单纯的用人家的韵字,诗意无丝毫关联,这其实是不合格的酬和诗。下面我们看一下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次韵(步韵)体唱和的例子: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唐·白居易)押先韵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己新提造化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卨xiè

图片

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李尚书,李夷简,元和十三年三月自剑南西川节度使被诏归朝,拜相。元稹此时在四川通州作司马,被贬在外多年了,李尚书是元稹、白居易两人的至交,所以白居易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立马给元稹寄了这首诗,以祝贺。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
首联直接告诉元稹,你马上就会离开通州了,为何?因为咱们的知己新提宰相了哦。通川,指四川的通州,元稹所在地,造化权,创造化育之权,指宰相之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颔联用了两个典,来说李尚书去了朝中,为何元稹你就可以不久在通川了。夔卨,是帝舜 二贤臣之名,夔,典乐, 契,为司徒。意思是李尚书如当年的 夔、卨 一般,要选择人才来济世的;张雷,是晋代张华和雷焕的并称。传说二人据天象在丰城掘得宝剑龙泉、太阿。意思是说,李尚书就如当年的张雷一般,能慧眼识才的。大家顺便熟悉一下典故的用法哦。直书其名的,明用典法。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颈联用两个时间状语句,点明元稹的机遇来了,你目前正是天涯沦落日,而也是我们的知己,陶钧海内年。陶钧,原意是指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此处作动词用,指治理国家。这里的,沦落天涯者,指元稹,陶钧海内者,指李尚书。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尾联以自己的判断,作反问收结,意思是,像李尚书这样的人,如何能把你这把名剑抛向泥中,而不收回重铸呢?白居易的这首,押的一先韵,元稹收到后,以次韵的方式酬和了白居易的这首。

图片

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
(唐·元稹)押先韵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元稹首联巧妙地用了白居易的“川、权”两个首联的韵字,用的非常自然,实际把自己十年前以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办案的事,和后来遭朝廷权贵打击报复,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事说了出来,可以参考一下作者的原注:予为监察御史,劾奏故东川节度使严砺籍没衣冠等八十馀家,由是操权者大怒,分司东台日。又劾奏宰相亲,因缘遂贬江陵士曹耳。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颔联叙述自己携家带口从江陵入川通州做司马时,又从当年出使东川的原路返回,心情自是百感交集,两漫天,当地有大漫天,小漫天,两座山。又非常自然地用到白居易的原韵字“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颈联开始,回应了对方的诗意,就李尚书入朝拜相,写了自己的感慨,情绪要低落的多,因为,李尚书入朝虽然是好事,但自己蒙冤已经十年之久……言外有无穷的感慨。注意哦,酬和,一定要回应对方的诗意的,但回应的方式,在哪联回应,有千变万化的。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尾联以自己的担忧和迫不及待的情绪收结,秋瘴,是指到了秋天后南方特有的瘴气,元稹是北方人,被贬南方后,深受其害,非常讨厌瘴气的侵扰。意思是,我已经等了十年,如果还要我再等,现在是四月份,如果等到秋天还回不来长安,我就是个活死人了。

大家注意,白居易的七律,用了东韵里的一先韵里的“川、权、天、年、泉”五个韵字,元稹和了一首七律,韵字,次序完全相同,称为次韵,或步韵。注意,要求的是韵脚字相同,白脚字不做要求的。好了,今天的酬和诗,就讲到这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