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事三论》前言:画是“无声诗”

 夏雨6368 2023-08-14 发布于浙江

南宋 牧溪 潇湘八景 远浦归帆

起笔之前回想,自己是如何起心动念要写这本美术论小书,做此跨界之举的呢?

发心的根由,自然是对牧溪、倪瓒和常玉这三位分布不同时代的画家的由衷喜爱。不过,若要细究其缘起,恐怕还是钱钟书先生给我壮的胆。《七缀集》里起首就是那篇《中国诗与中国画》。钱先生睿智博识又精敏风趣,最早向我提示了文学与美术的对映勾连,甚或“异名而同体”1 的事实。

《中国诗与中国画》大体是从古代文艺批评中的“诗画品鉴的对位法”作议论,要点还在谈论诗评与画评的关系,尤其着墨于文学风格(诗派)的南北宗之说。他自己也说:

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它们的性能和领域的异同,是美学上的重要理论问题。我想探讨的,只是历史上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

钱先生摘引了宋人讨论诗画汇通的的数笔资料。北宋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第二篇《画意》中的这段话,透露了将诗画并举的时代审美风尚,也预示了绘事艺术从拟真摹写步入更高境界的趋向:

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

而郭熙这段话更早的出处是在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中的同样对句。

除了“无形画、有形诗”的并举,还有“有声画”、“无声诗”的对照。比如与苏轼兄弟交好的黄庭坚就有一首《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其中有一联“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将墨画比拟为了诗。米友仁《自题山水》也有一联“古人作语咏不得,我寓无声缣楮间”2,则是自陈将诗之意味韵致渗透在绘画作品中。至南宋,诗画关联的意识还溢出到诗文编纂的领域:比如孙绍远就搜集唐以来的题画诗,辑成了《声画集》,画家杨公远自编的诗集也叫做了《野趣有声画》。两宋时代这类例子为数不少,说明“画是无声诗”已成为当时文士与画家的普遍观念。这个观念当然也渗透到了绘画创作中,无论是院画、士夫画(即后人所称的“文人画”)还是禅画。

不过,钱先生基本没有谈论美术,他的专长趣好还在文学,虽然邀他撰写此篇文章的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史家滕固先生。3

由此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抱着这个初始念头,近十年里就多有留意,与二三友人也时常谈论。同时就开始留心收集与其有关的资料,包括画册、数字图像、研究论文与专著。如同水獭爱好搜集树枝、杂草、石子、泥块以筑巢藏身一样,这几年来相关资料陆续也累积了不少。

今年二月,写毕李商隐题材的小说《少年李的烦恼》后,开始细读高居翰先生的讲座文稿集《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趁此机会,这个写作题目就从远景来到了近景中。尤其是第十一讲《宋元之变》,结合他之前那册《隔江山色》,使我对唐宋绘画的演变以及宋元时代发生的风格、观念演变有了较以往更为清晰全面的认知。阅读过程中,因为同步还从“中华珍宝馆”和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官网下载了各代画作的高清图像,可谓真正做到了左图(画作图像)右史(美术史分析),比之前单纯读书面资料时可以说有了切实牢靠的认知基础。高居翰有若干创见很具启发性,比如他对元代画家“业余文人画”的定义,对“诗意画”这个概念的诠释(因为包含了部分院体画、禅画和文人画,其边界尚未足够明晰),以及对“再现性艺术”的重新肯定。

高居翰所强调的,无非就是提醒世人,绘画不仅是观念的艺术或文化权威运作的结果,其本质毕竟还是视觉的艺术。他所持守的信念非常质朴,然而也极其有力 4

好艺术家除了他的风格成就与艺术创新之外,还能创造出的好的画面。我一直说应在书房墙上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这是一幅画,傻瓜。”

对于种种流行的观念工具,晚年的高居翰也看透了个中的语言把戏: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见识过一系列由法国思想家提出的宏大理论,它们不断更迭换代,就像时尚潮流、音乐曲风和艺术创作一样不断推陈出新,每一个都在其流行的顶峰宣称自己能在人类文化中永存,每一个都会说“从现在开始,这就是真理了。”还好这是错误的。

就美术而言,审美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累进(增益的同时也在试错)的视觉分析。其他方法路径固然也重要,但一旦过度使用,也容易变成惑人眼目的话术花招。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终身热爱者和资深研究者,他如此提醒我们: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最想让中国艺术领域里的年轻学者铭记于心的,那就是要长时间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把注意力放在视觉特质上。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它们进行恰当描述。

以上引文,可作为前言的押尾,同时也是向这位杰出艺术史学者的致敬。

期间当然还有其他的延伸阅读,书目不一一。这些阅读在我的脑域产生了连锁反应,促发我展开了以下的系列设问:

三位古代与现代画家,他们的画作是否有某种共通的审美特质?

这种特质如果并不与画技手法相关,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描述它?

如果能够进行描述,有没有可以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推导出他们的感受倾向、审美趣好乃至性格特点么?

他们的绘画手法有无来源出处,受何人或何种绘画风格的感染与影响?

我个人很关切的一点:作为艺术家,他们都有怎样的“心的质地”?

以及,其生活面貌与绘画创作又是怎样的关系?

说是美术论,其实更像是结合画家人生与创作的漫谈。与讨论文学相似,我以为要深入了解画家的创作,就必须同步了解一点他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面

三位画家中,牧溪因为生平资料极其匮乏,要状写其生活风貌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这里只能借助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来做整理串联(我在之前出版的小说《无门诀》中也就牧溪的生涯背景做了一些虚构性的推想)。相对来说,倪瓒和常玉的生平资料比较丰富(前者有诗文集《清閟阁集》和数种年谱,后者是现代人,各种资料记录留存较多)。即便如此,围绕他们两人仍还存留了一些尚未明晰的阴翳部分,有待进一步的揭明。

本书并不是什么高头讲章,也不敢斗胆称为什么美术课。我希望能写得精简、有趣又有干货,难度其实并不小。本以为处理起来很简易,真正动手做起来后,所花心思与力气一点不比写长篇小说少。三个人物分专题都需要做大量的图像和书面阅读。但我的所获相应也很多,这是实话。倘若说人的心智始终存在层层壁障并且总被一道道的“定见之门”锁闭着的话,那么,现在至少我已陆续打开了几道门,看到了部分的全貌,也重新确认了之前被忽略、轻视与遮蔽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要解答上述设问并给出可能的答案,自然会带有主观成分,讹误也在所难免,读者诸君有不同意见,也是很自然的事。文体采用的是随笔,大可视为我受钱钟书、高居翰先生启发、引导而完成的一次心灵漫游。虽然很费脑力,但过程实在是很愉悦。

在癸卯年的春和夏,这也是一次别样的诗意之旅。而我相信,牧溪、倪瓒和常玉这三位前代艺术家都能认同这样纯粹的回望和审美凝视。

站在起点,虽然案头已有大概的意图与轮廓,但具体如何仍还未知。

不管如何,且与我一同在漫游中探索,寻找画中的无声诗吧。

2023年8月8日

注释
1、语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
 2、意为绢与纸的画材,代指绘画。
 3、1939年1月,国立艺专由贵阳迁至昆明,滕固客居东寺街,因而与其时正在西南联大教书的钱先生结交,他力邀钱氏撰写《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是希望.此文可用于国立艺专讲稿,二三意欲收入他所编《中国艺术论丛》第二辑。暑期钱先生离昆明,北还上海,当时作有七律《滕若渠饯别有诗赋答》酬答,当年于旧历中秋完稿,第二年刊发在湖南蓝田师范校刊《国师季刊·论著》2月第6期
 4、引自《溪山清远》附录《弗利尔奖章获奖致辞》。

………………………………………………

目录(写作推进时还会随时调整更改,但大体上会是这么个框架结构)

拟邀石守谦先生作序

画是“无声诗”(代前言)

第一篇:空缺与归来(牧溪篇)

1.谁是牧溪?

几个确切事实。关于六通寺。社会交往的痕迹。文珦与贾似道。避罪越丘氏家的合理解释。可能的生平。

2.源与流

南宋官寺制度。五山文化。院画诸面相。十夫画。从石恪到梁楷的逸格。禅画的兴起。合流与创变。同行者玉涧。时代的悖论。

3.画史的空缺

贬低与遗忘。后续记闻。禅画的外流。牧溪画真赝之辨。鉴定法。

4.发现风景

光影的幻术。潇湘八景图解读。现代艺术的相通。

5.成就圣像

道释画。释迦罗汉类。菩萨天部类。祖师散圣类。前代文人类。日常的功用。白衣观音图赏析。

6.瑞兽与写生

龙虎图。猿图与《长譬猿考》。禽鸟画。写生画。与欧洲静物画的对比。虚实写状法。 

7.多能与神工

中世美术的革新家(牧溪画的艺术表现论)。空玄与神韵(牧溪画的价值论)。

8.八百年后的辩护辞

牧谿画一览表

资料引用索引

第二篇:应运而生(倪瓒篇)

1.宋元之际江南绅商的文艺复兴

科举的罢废。元代早期的宽驰政策。新型绅商阶层的出现。文艺的转向。

2.青年倪瓒的画夹

京口之游,画谱册。玄文馆。早期诗与画

3.清閟阁生涯:

士夫画的成长路径。交游。书画庋藏。摹写与题跋。早期交往圈。

4.租税、兵乱与避难

元代后期的财政危机。初次逃租。去舍之间。兵乱迭起。弃家的决心。

5.漫浪结友朋

寄寓与出游。儒士文吏。道士羽客。上人首座。逸民隐士。医师药商。王蒙。顾瑛。陈氏兄弟。徐良夫。

6.晚年生存模式

家庭的凋零。以舟为家。索画者与索题跋者。借物。归乡之旅。

7.从拟象到心象

漂泊者视角。心像写照。山水画图式。倪瓒自白。诗语自画像。表现论。

8.清虚事业谁来解

诗画并举的启幕。文人画的完形。诗名与画名。明初文艺风气。

元代江南林园别业小考

第三篇:梦的解析(常玉篇)

1、现代的飘零者

2、南充少年的梦

3、哥哥

4、前后期的分野

5、女人体的梦(马蒂斯式人体画的狂迷)

6、静物的梦:古书、花卉与金鱼 静物画

7、巴黎动物园的梦

8、自动乒乓球桌的梦

9、倨傲的不售者

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