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气亏虚,外在情志上有什么表现?

 天地有正氣 2023-08-14 发布于山东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再往后看,“志不足则神躁,故不乐也”,肾对应的是志,脾对应的是意,心对应的是神,肝对应的是魂,肺是对应是魄,魂神魄意志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肾对应的是志,因为他的志不足,志不足什么表现呢?就是无法志存高远,所以这个人就浮躁,他的神就躁,神躁了之后,他肯定就不快乐,他总是毛毛躁躁的,我们在生活中你会遇到这样的人,一天到晚总是惴惴不安,总是感觉就是躁,用老百姓话就是有点心里长草,坐这坐不住,站那站不住,总是感觉在哪都不合适,有点不安全感,这不就肾虚吗?肾的这个意不就是恐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当中的恐是对应肾的,恐的微弱的表现就是什么,就惴惴不安,恐要是加剧了之后,他就特别害怕,所以我曾经听过一个心理学家的一个讲座,心理学家说几乎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来源于恐惧。

你是暴躁也好,你是烦躁也好,或者是双向情感障碍也好,还有焦虑症,还有抑郁症,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情感是什么呢?是恐,就是害怕恐惧,当一个人心里特别踏实,什么都感觉到,非常踏实,也不害怕,也不恐惧,叫做不惊不怖,这种情况他还有心理问题吗?他就没有了。人为什么焦虑,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感的担心,或者对当下的这个状态的担心,这种担心某种意义上不就是恐吗?所以我当时对心理学家讲我深以为然,我觉得在门诊上有很多人他的心理出现问题,按照中医五脏学说来讲,这是因为肾气虚,但是很多人说那肾气虚是不是吃中药就能好,吃中药能有一部分人能好,有一部分人他好不了,为什么呢?他是一个心理状态。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医中药不是万能的,有可能改变得了五脏的状态,但是根本问题,打个比方,你家里有点事,你天天担心,那你吃中药能把这事解决吗?是不是解决不了,这事一直存在,所以就是一个永远的潜在性的对你的一种干扰,所以中药只能解决一部分的病因造成的损伤,但是根本是靠谁,这就是《黄帝内经》之前讲的“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这个根本是患者本人,所以在这地方还要特殊说明一下,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医治病,虽然说也是一种从根本上治疗,但是有很多情况下,更根本的致病因素并不是在于生理问题,有可能在于他的人际关系、事业、工作、家庭,还有一些烦心的事,人事物上的一些麻烦,这些问题会打扰到他。

所以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要学《黄帝内经》,同时要修身养性,就是这个道理,你通过修身养性,你能非常和谐的妥善的把周围的一些事情解决了,你的心自然就踏实,有很多人解决不了周围的事情还有一些关系,你让他硬生生的直接把心态调整好,他怎么能调整好呢,他怎么能调整好?很难。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落地,要落地就是说咱们讲《黄帝内经》,不要讲那些特别虚的玄的内容,我们讲的都是跟我们的生活能贴切的上的,咱们老百姓能用得上的一些内容,这就是王冰的注解,他是从心和肾这个角度来进行注的。

我们再往后看,《素问直解》里边注解∶“肾气虚微,心肾不交,则胸中痛”。也就是说肾气虚了之后,心肾不能相交,因此胸中痛,跟王冰注解有相应的地方差不多。“胸者,心之宫城也。大腹属坤土,小腹主生阳,生阳气虚,不温其土,故大腹小腹皆痛”。(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段话也能理解,大腹就是中脘穴周围,也就是肚脐以上,老百姓叫肚子这个位置。小腹就是指的丹田,指肚脐以下这个位置,小腹是元气存储地方,是生阳气,坤土就大腹这个地方,土需要阳气温煦,如果肾阳虚,土就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因此会大腹小腹痛。(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