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下珠与乙肝

 植物游记樊蓉 2023-08-14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大自然从不亏待我们,为了呼应这一点空隙,它还我们一片春意盎然,绿色生机,让人看了好生愉快。

冒出来的各种草里面,有一个是药材叶下珠,虽然是便宜的草药,但有药厂已经把它做成中成药并在药店销售。

也就是说,这种草并非一无是处,是有市场需求的,是有人收购的。

虽然也不是很值钱,不过这边土豆,红薯,玉米过剩的时候也不值钱,那不如把地空出来给叶下珠。

多些选择,也好和其他农户错开,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力。

当地以种豆为生,豆子大量上市的时候,会有大量老板来收购。

老板之间的互相竞争,使得收购价不会太低,农户之间的互相竞争,使得老板来买货时不会被高高要价。

村民说豆子从5毛一斤到15块一斤都卖过,如果来卖豆的人多了,供过于求,给钱就卖,供不应求的时候,就能卖上好价钱。

当然,也不是和大家错开时间就行,错开的太厉害,豆子少了,来收购的老板就少了,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

其实这里蕴含着太极之道,物极必反及相互制约。

既然叶下珠在这里能自然生长,说明腾冲的环境是适合叶下珠的。

生产叶下珠片的药厂在大理,从腾冲运过去也是方便的,所以叶下珠可以作为创业备选项目之一。

院子里面的叶下珠:

植物志上的叶下珠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来自于叶下珠科,叶下珠属,别名阴阳草,假油树,珍珠草。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

通常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在云南海拔1100米的湿润山坡草地亦见有生长。

药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肿痛、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


叶下珠

【炮制】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干燥全草的加工炮制品。

【炮制】取药材,净选,喷淋吸润,切成长段,干燥,筛去碎屑,即得。

【浸出物】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以70%丙酮作溶剂,不得少于 16.0%。

【性味与归经】微苦,凉。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胁痛胀满,小便不利,湿热泻痢。

【用法与用量】 15~30g。

【贮藏】置干燥处。

文献中的叶下珠

叶下珠来源于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的干燥全草。

叶下珠多生长于田间、山坡路旁,花沿茎叶下而生,结果时状如小珠,故有叶下珠之称。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等地均有产,不仅可以清热消肿解毒,还可以利水明目消积。

主要用于治疗黄疸、水肿、热淋、痈疽、目赤、痢疾等疾病。

自1988年Thyagarajan首次报道用叶下珠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且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争相研发叶下珠。

结果发现该药在抗乙肝病毒,保肝护肝、抗肿瘤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致病菌为乙肝病毒,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倦怠乏力、恶心欲吐、痞满腹胀、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多见肝功能异常。

部分患者伴发热或者黄疸。极少数患者可从急性期转为慢性期,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一些发病较急,病情笃重的患者可迅速发展为重症肝炎。

有一部分患者在感染乙肝后无任何机体不适,临床上将其称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叶下珠在体内外均具有抗HBV作用,能够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具有清除乙肝表面抗原的作用。

叶下珠及其复方制剂均可减轻免疫源性和化学源性肝损伤,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不种植物但很整洁的院子:

村民家的水缸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讨论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13072583732

(2)叶下珠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林环环 厦门九鼎药房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