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庸者和伟大者的差别(1)

 新用户3997fVpW 2023-08-14 发布于浙江

#历史开讲#

何谓平庸,何谓天才?我们来看看李德、一观第五次反围剿。

第一、一元化领导

李德:毛泽东在项英和周恩来来到以前,把整个政治和军事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在形势严峻时,要形成一元化领导,

比如,

毛主席:要使雷任民能够直接指挥四纵队,号召四纵队的党员及新派团结在雷任民的周围,没有领导中心是不能胜利的。

这就是要形成一元化领导。

而在抗日战争中,也在山东根据地实现了罗荣桓的一元化领导,结果使山东根据地成为最强大的根据地。

毛主席: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

这也是集中原则的体现。

毛主席: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集中来使上下保持一致,从而使团队以一致对敌人的不一致。

第二、利用矛盾

李德:毛泽东认为,苏区是白色大海中的红色岛屿,只要白区的统治者相互开战,这些岛屿就能立足,因此,必须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加以攻击,但应避开他们联合了的力量。

所谓矛盾,就是一分为二,即是要把敌对力量进行一分为二,从而分化敌人、争取一部分力量,这是以弱胜强的必备法则。

李德:但是在下面,在国民党中国的许多地方,却酝酿着争夺和阴谋,而且越来越公开爆发出来。这时,不仅是毛泽东,甚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日益立足于这一点,“利用敌人阵营的矛盾”几乎成了一张符咒,企望用它克服自己的一切困难。

李德不懂辩证法,这是制胜法则。

这个法则对于任何敌人都适用。

毛主席:必须注意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

只有如此,才能各个击破。

这是毛主席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割的观点的体现,

毛主席:世界有什么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联系但总要分割的,没有不可分割的事物。

也是毛主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矛盾论》观点的体现。

《矛盾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要分割的两个部分。

所以,

李德: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我们的主力是否应当突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这个问题时,他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我想可能是老子的话)回答说——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李德不懂辩证法。

第三、诱敌深入

李德:他在军事上的片面主张,即所谓枪杆子政策,以及由于他一味退却、毫不抵抗的战略而造成的苏区的丢失,还有向山区溃逃等等都在会上受到批判,被责为“军事上的机会主义”和“消极抵抗”。

这是毛主席诱敌深入、先弃后取的一种表象,弱军对强军,必须先弃后取,先弃后取的用意在于,

1)使敌人背上包袱(弃掉的就变成了敌人的包袱),这是给敌人施加内外部压力的一种手段。

2)求得自己对敌人的知彼,在自己的环境里,才能更好的知彼。

3)使敌人形成分散,以自己的集中对分散。

这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唯一办法,没有别的法子。

第四、归因的缺陷

李德:博古列举了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不论在部队中还是在老百姓中,政治工作薄弱,因此“封建习气” 没有被克服,根据地的老百姓和经济资源也没有被动员起来。第二,四军团以运动战攻击敌人的外线,同时又把兵力分散于各个次要方面,这样既没有保住苏区,又没有进行决战。

看不到敌人强大的原因,既知己方的弱小、又要己方完成远超过弱小所能负担的任务,这是一种自相矛盾。

毛主席: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要考虑到敌人强大的因素,所以要先削弱敌人;内线敌人的强大,就说明外线敌人可能的空虚和弱小,以实击虚,所以攻击敌人的外线。

第五、前后矛盾

李德:周恩来对博古列举的原因表示同意,但对其他情况则保持沉默。毛泽东同样对此事迟迟不作判断,反而高谈四军团西征的“伟大胜利”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四军团的政委张国焘和总指挥徐向前正是依从了他自己所主张的那种游击战术。在 1935 年夏和张国焘分裂之后,毛又把四军团的行动说成是“在敌人面前逃跑”。

外线作战是对的,但外线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苏区、而不是放弃苏区,如果放弃苏区,则所谓外线作战就会转化成逃跑。

李德割裂了手段和目的,把手段的正确和目的的错误混淆为一谈。

斯大林:混淆问题乃是机会主义者的特色。

而毛主席能区分这两者,所以能得出更完善的结论。

比如,

毛主席: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占据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把这种区分开,而不是混淆起来,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第六、错误判断

李德:十六师师长孔荷宠1934年来到瑞金,关于他的部队情况,交了一份过分渲染的报告。周恩来对这份报告的真实性似乎表示怀疑,就把他送进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我同他谈过话,他对把他送来学习一事,一直愤愤不平。他说,他自已知道应该怎样打仗,用几挺机枪就能坚持到底,什么正规军和现代战术完全是一派胡言。他要求让他回到他的师里去。毛泽东出来为他说话,满足了他的愿望。不久以后,他就背叛了革命,投降了敌人。

这是毛主席的相信原则。

毛主席:共产党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因此始终和全民族的伟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奋斗,而不去依赖任何外国尤其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国民党有什么理由一定不能提高自己的民族信心,不能信任人民和信任自己,而非去膜拜那些居心叵测的帝国主义阴谋家不可呢?

如果没有这种相信,眼里看到的就会尽是不足和缺点,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掘这种潜力。

毛主席:但是,有一条真理永远是真理,天不会掉下来的,绝大多数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党员、团员是好的,我们要坚决相信这条真理。

如果没有这种相信,就不可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精挑细选不足以满足发展所需要的规模和数量。

毛主席: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解放军,相信和依靠干部的大多数。

相信的同时,要做好避开最坏可能性的防备,在实践中检验。

比如,历史上,

朱元璋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

要取得别人的相信,必须先相信别人。这是辩证法。

其他,待续。。。只能说平庸者看天才,就像是蚂蚁看大象——面目全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