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美术馆看画展

 古磨盘州人 2023-08-14 发布于北京
刚来北京时,就在美术馆附近逗留过,印象中,那附近有一家24小时都有饭吃的店。
再后来无数次路过美术馆。它于我仅仅是以地名存在,去哪儿,先坐车到美术馆。最近的一次交集是,有次去找隆福寺,路过美术馆门口,想进去看看,工作人员告知需要预约,打开手机,发现预约的队伍已经排到一周以后。我也就断了进去看看的念想。
这次去美术馆也是意外,我介绍了八大山人的几幅画,有朋友看到后告诉我,美术馆有八大山人的画展。立即登录美术馆公众号,申请了周末的参观名额。
地铁八号线美术馆站,出站前有一幅《富春山居图》,非常值得一看,那是非常宏大的场景,那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大作,利用现代技术,将《富春山居图》复制到地铁站里,不仔细欣赏一番就离开,真的太可惜了。
地铁上来就是美术馆。美术馆是一座“外三内七”的仿古式建筑,屋顶和每层外檐上都盖着黄色的琉璃瓦。美术馆建于1963年,今年正好是建馆六十周年,馆里正在举办“墨韵文脉”的主题展览,主要展出八大山人·石涛及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我就是冲着这个展览来的。
虽然知道展览在三层和五层,但是我还是没有直接上去,一者因为是第一次到美术馆,从上到下全部走一遍,也算是全程参展一下美术馆本身。再者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艺术审美做个铺垫,理论上,一楼展出的东西一定会差一些。
没来美术馆之前,总感觉这是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能在这儿展出作品的,一定是国内的艺术顶尖级作品。到了一楼的展厅,看到的是一个当代作家的写意画展。逛了一圈,觉得非常好笑,书法和绘画真的是相通的,鬼画符就是抽象艺术,就像书法界,胡涂乱描就是创新一样。
与之相对的馆子里,展出的是人物肖像画展,以毛笔仿素描技法画人物,这也算是当代画家的创新吧。刚开始几幅,觉得还比较新鲜,看多了就觉得很无趣,一者因为不管古今中外的人物,脸型和眼色都差不多,再者画作是画家拿着照片描出来的,感觉非常的不像在画画,而是在画照片。三是群组人物画中,中心涣散,缺乏整体感。
鉴于此,我不想再在一楼停留,尽管还有几个厅在展出,我已经没有兴趣了。
三楼展出的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写意艺术展,这些差不多都是近现代绘画领域的大师,有黄宾虹、吴昌硕、傅抱石、李苦禅、李可染、张大千、齐白石、吴冠中、石鲁、刘海粟等名家画展,黄宾虹的比较多,算是弥补了我在浙江博物馆没有看到的空白,张大千的成套册页,还有一些画作也非常精美。
先前看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单个看觉得还是非常精美的。可假如把他们放到历史长河里排队,明显更感觉出来绘画发展的一种趋势,那就是,画面的场景不断在缩小。比如宋朝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朝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了明清以后,画家能展现的,好像都是大图的一个截面,感觉他们的画只是前人画的一个局部。
虽然画面小了,也许在技法上或者表达的手段和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个我就不懂了,毕竟这不是我的专业。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文学和艺术之间,一定有关联的东西。
看近现代画家作品展的时候,起先我还不明白展览的用意,直到参观结束之后,我才知道,展出的也是这些作家的写意画作。
原本以为展览是在沿着我最近阅读的思路,没想到,我无意之间提前走上了几百年来中国写意画作的发展路径。尽管到目前为止,我还一笔都没有画过,但是,我对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也算是有了基础的认知。想想这也是正常的,很多喜欢读书的人,他读了万卷书,可他一个字也没有写过,这也是正常的。
再回头吐槽一下美术馆,作为国家级的艺术殿堂,一点门槛没有,是不是合适的做法?展厅里人声鼎沸,一点不亚于菜市场的热闹程度,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拖鞋后,汗脚发出的气味,真的让人忍无可忍。最让人忍受不了的就是灯光设置,那些灯光根本不是让人看展品的,而是晃着你,让你看不清楚展品的,这是我在所有的博物馆里,第一次遇到这么奇葩的现象。当然,还有门口验预约码的,以及馆内工作人员,都非常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教育,也许他们是从计划经济年代过度来的。
到美术馆看画展,展品确实不错,但是,环境实在是差强人意。这是我第一次的观展体会。

写出了老虎的意?

这是个什么鬼?

老虎都难为情

三个小朋友-戏弄老虎

这个创新,不知道行家怎么看

这样的画,不如看照片

左上角的那几个人真的是画蛇添足。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