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处的云雾轻拂过黛山,橘黄色日落点缀其间,有风经过,停在窗边,这些美好的事物通通向我奔来,嘱咐我要热爱这个晃晃悠悠的小城。 寒风吹皱了相思雪,小城情柔素颜妆,一季雪花风中扬,轻步踏雪温旧情。旧情中抹不去的是绍兴的“三乌文化”。 ![]() 绍兴的“三乌文化”,是绍兴地方特色的一种产物,具体所指的三乌是: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 ![]() ![]() 乌篷船的两头尖翘,船舶上覆有半圆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州烟雨”。 ![]() 行则轻快,泊则闲雅,一摇一曳,一梦一醒,摇摆着江南的故事。侧躺船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想必就是如此了。 ![]() 黑瓦白墙、树影婆娑,船夫摇起橹,依水道穿梭在小镇人家间。朴素的问候中包含的是绍兴人简单却绵长的幸福。 ![]() ![]() 随着时光的流逝,乌毡帽时常被忽略。 ![]() 该帽因色黑、顶圆、有卷边而得名。用的原料是纯羊毛。它有隔热、保暖、御寒、避雨、遮阴等多种用途。夏天戴了凉,冬天戴了热,既可当草帽,又可当笠帽,一年四季均可戴用,因而它成为有绍兴地方特色的一件生活用品,也成为绍兴人的一个显明标志。 它也曾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故乡》中的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阿Q正传》中的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乌毡帽做抵押…… ![]() ![]() 要说“绍兴三乌”中的第三乌,那就是乌干菜,也称为梅(霉)干菜,因其色黑故称乌干菜。 陈晓卿曾说,乌干菜只有在绍兴才能发挥自身的美味。 ![]() 色泽乌黑,滋味爽口,夏天简单用开水一冲作为汤,又香又解渴。 要说最让小编口水直流的那必然是“干菜毗肉”,这可是让周恩来总理情有独钟的美食,上锅蒸的时候,肉和乌干菜融合在一起的香气就已经充盈整个屋子,入嘴时,糯而不腻,极具风味。 ![]()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来源:绍兴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