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兰亭序史 编辑|兰亭序史 «——【·前言·】——»
背着步话机,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英雄王成大声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语。 电影中的王成,连同成片的敌人,一起同归于尽了。可是现实中,王成的原型,其实并没有当场牺牲,而是至今健在。 ![]() 只不过,他从朝鲜战场归来后,直接选择了隐姓埋名,再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当初。 要不是2000年后,当初的记者多次登报,寻找王成原型。估计他的事迹还不会,被大多数人知晓。 那么,作为王成的原型,当初的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他隐瞒身份的背后,又有着什么原因? ![]() «——【·“王成”你到底在哪?·】——» 曾是23军《战地报》记者的洪炉,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写出了一篇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 里面详细的描述了,23军67师201团5连步话机员,在石岘洞北山守卫战中,面临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对着步话机大喊。
![]() 这英勇的一幕,通过指挥部接线员陆洪坤,被彻底记录了下来。随后经由采访,形成了战地通讯。 英雄步话机员的名字,也被不少人彻底记住,那就是蒋庆泉。 ![]() 可是,他当时并没有牺牲,而且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还受到了23军军委,以及志愿军总部的表彰。 但为什么《英雄儿女》上映后,编剧之一的洪炉,多次想找到他,谈谈当时的想法,却一直没能成功呢? 他隐瞒躲藏多年的真相,真的是让人听后,忍不住的泪目。 ![]() «——【·全军第一声“向我开炮”·】——» 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是1928年生人。 等到1949年4月,全国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解放时。已经21岁的他,才第一次走出辽宁锦州的大岭村。 受到党的感召,一直做农民的他,毅然加入了解放军队伍。 ![]() 此后,跟随部队一路南下,从南京一直打到了云南。虽然个人很英勇,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在部队里并没有太显眼。 满以为,国内的仗马上打完,就可以复员回家,好好种地生活了。不曾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他又跟随着部队23军,在1952年踏入了朝鲜。 这次上战场,他的身份已经从,一名普通士兵,变成了201团5连的步话机员了。 ![]() 按理说,他这种没读过几天书,不识的几个字的庄稼汉,是很难担任这项工作的。 可偏偏他靠着勤学好问,硬生生在从军的两年多里,自学了不少知识,最后通过考核成为了步话机员。 ![]() 在入朝作战的一年时间里,他跟随前线部队四处作战,通过无线电波,实时回传战场讯息。 每一个信息、每一句话语,都在给后方的指挥部,提供最直接、可靠的战场情报。 多少次,他和死神擦肩而过。但幸好他都有惊无险的挺了过来,直到1953年4月18日那天。 ![]() 蒋庆泉及其所在的5连,一起奉命在石岘洞北山,进行防守。 战斗一直打了一天一夜,战况出奇的惨烈。美军玩了命的不断进攻,一波打退了,很快又一波涌了上来。 数不清打死了多人敌人,总之全连的弹药,已经打得见底了。等到连队的火力密度降下来后,面对敌人的疯狂冲击,防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 很快,连长阵亡了。顶替指挥的排长也牺牲了,甚至连班长都不在了。 看着为了扑倒冒头的自己,而不幸中弹的班长,蒋庆泉的两眼变得通红起来。 他环顾了下阵地,能勉强支撑着,还能拿的起枪的战友,已经只剩下十来个人了。百十多人的连队几乎打干净了。 ![]() 由于战友们一直关照,他这个步话机员。才使得他成为了位数不多,尚未挂彩的战士。 可是眼看着,美军下一波的冲锋,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而战友们已经无力在抵挡了。 甚至不少伤兵,已经默默的掏出了“光荣弹”,尚能活动的战友,则是把刺刀直接装上了枪头。 ![]() 一种大无畏和视死如归的气氛,弥漫在整个阵地上。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枪炮声再次想起。战友们一个个彻底的倒下,直到蒋庆泉发现,身边已经再无战友。 眼看孤立无援,而美军越聚越多。蒋庆泉突然赤红着双眼,对着步话机大喊:
![]() 在后方指挥部,当接线员的陆洪坤,第一次在耳机中,听到了这种请求,直接愣住了一秒。 以最快的语气复述了一遍,听到的话语。没想到却是迎来了,蒋庆泉夹杂的粗口。 ![]() 时间不等人,快点向我开炮。抱着必死的决心,以及拉更多美国鬼子,垫背的念头,蒋庆泉一边开枪,一边奔跑。企图吸引更多的美国大兵上前。 轰,的一声炸响,蒋庆泉应声倒地。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他露出了微笑。 ![]() «——【·为啥我没牺牲?·】——»
这是迷迷糊糊醒转后,蒋庆泉的第一反应。 ![]() 紧跟着的就是满腔的懊悔,我咋会被俘了呢?当了俘虏的话,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由于之前满脑子的,都是奋勇杀敌,大不了一起同归于尽的念头,从来没有想象过,有一天会成为俘虏。 由于伤势严重,他就连自杀都做不到。随着在战俘营里的养伤,他也渐渐的从敌人口中,得悉了当时的真相。 ![]() 他被美军的炮弹直接炸伤了,一枚弹片击中腹部,一枚弹片从眼角旁,打入了头部。几乎就算是捡回的这条命。 而且,根据各种听到的消息,他确定我们自己的炮弹,并没能最后覆盖过来。 ![]() 这下子可好,他每天都生活在了悔恨当中。他恨自己还不如当初直接端着枪,冲锋出去换一两个敌人够本呢? 自己最后的拖延,不仅没能呼叫炮火,消灭敌人,反而还让自己,成为了俘虏。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尤其是那个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在军人眼中荣誉比命都重要。 ![]() 随着养伤结束,他被直接关进了战俘营。在这里他遇到了不少,意外被俘的同志。 期间,丧心病狂的美国人,居然想着,在志愿军俘虏人员的身上,烙印各种反动标语。企图用这种方式,彻底摧毁他们的信念。 蒋庆泉那是抵死不从,甚至直接表示,但凡烙印了反动标语,他一定会咬舌自尽。 ![]() 迫于重重压力,敌人最终没能在他身上烙印,可是各种摧残的行为,让他痛不欲生。他不止一次的想过自尽。 可是隔壁落地的战友,却告诉他们,就算是被俘了,也要展现中国志愿军的气节,坚决抵抗不屈服。这同样是在作战。 他们要坚定信念,等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 就这样,他们在战俘营里挨了一天又一天,直到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双方交换战俘。蒋庆泉顺利的回到了祖国。 部队专门为这些,受伤被俘的战士们,举行了表彰仪式。可大多数人却是低着头,不敢直面奖章,他们太苛求自己了。 ![]() 回到老部队后,蒋庆泉问出了,他憋在心里好久的问题。 “为什么,最后没能向我开炮?” 部队专门给出了解释,当时我军的弹药供给出现了问题。没有充足的弹药,可以实现火力覆盖。 ![]() 就这样,虽然指挥部接到了蒋庆泉的请求,也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是到最后也没能完成他的请求。 得知了真相的蒋庆泉,感觉自己领功、受奖有愧。他忘不了守卫战中,牺牲的百十号兄弟。更是不能原谅自己,曾经被俘的过往。 于是在向部队报告完毕后,就办了复原手续,回到了辽宁老家。 ![]() «——【·“王成”你还好么?·】——» 到了1964年,抗美援朝战争11周年纪念的时候。为了讴歌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武兆堤导演,将巴金先生的小说《团圆》,进行了改编,拍成了电影《英雄儿女》。 ![]() 其中英雄王成的形象,就是取材自多个战斗英雄的战场细节。其中结尾最感人的一幕,原型就是来自于蒋庆泉。 但为何当时,蒋庆泉这个名字,不为大众熟知呢? ![]() 洪炉 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记者洪炉根据陆洪坤的讲述,把战地通讯写完后,本想着登报大肆发表、宣传,没想到却是被领导多次压了下来,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传阅。 ![]() 此后,洪炉多次向领导反应,为何这种英雄不进行宣传。 迫于无奈领导给出了解释,当时蒋庆泉被敌人俘虏,还不清楚是否变节,如果大肆宣传的话,风险太高。 ![]() 可是洪炉却是认为,能在战场上喊出这种话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变节的。 只不过他虽然多次反应,但领导全盘考虑后,还是没能批准,对蒋庆泉大肆宣扬。 等到战争结束后,洪炉多次写稿、登报想要当面见一下蒋庆泉,可是一直没有音讯。 ![]() 偶然的机会,《英雄儿女》拍摄筹备剧本期间,看到了他当时的战地通讯,于是把蒋庆泉的事迹,影视化表现了出来。 随着《英雄儿女》的大火,洪炉越发为蒋庆泉感到不公。明明是一个英雄,却没能被大家知晓。 于是几十年时间里,他多次三番的寻找,直到2000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 时间到了21世纪初,通过特别偶然的机会,当时的接线员陆洪坤,从23军老战友口中得悉了,蒋庆泉的消息。 就这样时隔50年后,记者洪炉连同陆洪坤一起,在辽宁锦州见到了,已是老人的蒋庆泉。 ![]() 陆洪坤(左)、洪炉(中)和蒋庆泉聚在一起。 看着当时的战友,蒋庆泉和陆洪坤相拥痛哭。而这一次他也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这些年始终隐姓埋名的原因。 我感觉很惭愧,当初受伤被俘,还当了俘虏。我没有脸面接受嘉奖、表彰。那么多战友、兄弟们都牺牲了,他们更应该被铭记。 ![]() 听着老人的话,洪炉和陆洪坤全都表示,你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能在那种情况下,喊出“向我开炮”,就是真英雄。 王成的原型,时隔多年终于被找到的消息,一下子引起了轰动。各家媒体、电台纷纷上门报道。 ![]() 老人面对镜头,多次自然流露,失声落泪,可见当初的被俘经历,给他带来的压力之大。 好在党和国家,早早的就恢复了他的军籍、党籍,而他本人也是儿女双全,一辈子虽然没有大富贵,却是真的长命百岁了。 ![]() «——【·后记·】——» 有些英雄注定要铭记的,不一定被俘过的就不是真英雄。 惟愿蒋庆泉老人,晚年安康,身体康泰。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