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线治疗无效?新疗法缓解率超一半

 好医友医药 2023-08-15 发布于福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

  患者由于肝内小胆管的慢性损伤,导致胆管狭窄,胆汁排出不畅,肝脏清除体内毒素的能力下降,最终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目前PBC首选一线药物为熊去氧胆酸。然而,大约有50%的PBC患者对现有疗法反应不良或者无法耐受疗法的毒副作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

  》》 Elafibranor

  近日,在研疗法Elafibranor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III期临床研究(ELATIVE)取得积极结果。

  Elafibranor是一种PPARα和PPARδ的双重激动剂,这两种核受体介导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脂肪代谢,葡萄糖代谢平衡和炎症等。

  ELATIVE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Elafibranor在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试验共招募了161名患者,主要终点为治疗52周时,实现胆汁淤积缓解的患者比例。

  胆汁淤积缓解定义为碱性磷酸酶(ALP)<1.67×正常值上限(ULN),ALP降低≥15%,总胆红素(TB)≤ULN。

  ALP和胆红素是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素,两者水平降低可提示胆汁淤积性损伤减轻,肝功能改善。

  结果显示:

  1、Elafibranor治疗组中,51%的患者实现了胆汁淤积缓解,而安慰剂组为4%。

  2、Elafibranor组还达到一个次要终点,第52周时ALP正常化也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3、安全性方面,elafbranor的耐受性良好,与先前报道的研究一致。

  好医友医疗网肝病专家Paul Pockros博士介绍:

  “新疗法与其它PPAR受体激动剂的区别在于它不会激活PPARγ受体,因而不会引起与PPARγ受体激活相关的毒副作用,如体重上升、浮肿、液体潴留等。

  期待这款创新疗法早日上市,为众多PBC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参考来源:

  https://www./general/biotech/23/06/33078339/ipsen-genfits-elafibranor-shows-promise-in-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atients

  haoeyou.com.cn/xiaohuaxitongjibing/20230815/7399.html

  「文中图片来源Pixabay,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