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管全身阳气的9大穴位

 liuguozheng81 2023-08-15 发布于广东

经络系统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连接人体表里内外,沟通上下,脏腑肢节无不由它进行调控。人体中有8条特殊的经脉,称为“奇经八脉”,督脉就为其中之一,它总督全身之阳气,所以又叫“阳脉之海”,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其上的9大穴位。

温馨提示:本月粉丝福利日活动获奖名单已经出炉,别忘了来文末查看获奖信息哦!


此经(督脉)不取井、荥、输、经、合各穴,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为都纲,故曰海焉。

共二十八穴。

图片
穴名:长强
图片

别名:厥骨、气之阴郄、穷骨、尾闾、骶骨、尾骨、龟尾、尾蛆骨、阴郄、龙虎、河车路。

出入交会:足少阴、少阳之会,督脉络别走任脉。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三分,转针以大痛为度,日灸三十壮,止二百壮;《甲乙》针二分;《明堂》灸五壮。

呼吸:留七呼。

部位及取法:脊骶骨端计三分,伏地取之。

主治:肠风下血,久痔,瘘,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难,头重洞泄,五淋,疳蚀下部,小儿囟陷,惊痫瘛疭,呕血,惊恐,失精,瞻视不正。

图片
穴名:腰俞
图片

别名:背解、髓孔、腰柱、腰户。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八分,灸七壮至七七壮;《明堂》灸三壮;《甲乙》针二分。

部位及取法: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俯卧取之。

主治:腰脊胯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足痹不仁,伤寒四肢热已,妇人月水闭,溺赤。

图片
来源:《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图片
穴名:阳关
图片

别名:脊阳关。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五分,灸三壮。

部位及取法:十六椎下,坐而取之,或俯卧取之。

主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不行。

图片
穴名:大椎
图片

别名:百劳、上杼。

出入交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五分,灸以年为壮。

呼吸:留三呼,泻五吸。

部位及取法: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与肩平,先俯首取得穴,正坐刺之。

主治:肺胀胁满,呕逆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

图片
穴名:风府
图片

别名:舌本、鬼穴、惺惺、曹溪、鬼林。

出入交会: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三分,禁灸;《明堂》针四分;《素注》针四分。不宜深刺。

呼吸:留三呼。

部位及取法: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微仰头取之。

主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黄疸。灸之使人失音。

图片
穴名:上星
图片

别名:神堂、明堂、思堂、鬼堂。

针深及灸数:《素注》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灸七壮。卧针沿皮刺。

呼吸:留六呼。

部位及取法: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正坐取之。

主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此穴宜以细三棱针刺出其血,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图片
穴名:素髎
图片

别名:面正、面王、准头、鼻准。

针深及灸数:《素注》针三分;《外台》不宜灸,针一分;《聚英》刺一分,禁灸。

部位及取法:鼻柱上端准头。正坐或仰卧取之。

主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出疮,鼻窒,喘息不利,鼻㖞噼,鼽衄。

图片
穴名:水沟
图片

别名:人中、鬼宫、鬼客厅、鬼市、鼻人中。

出入交会: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针深及灸数:《素注》针三分,灸三壮;《铜人》针四分,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下经》灸五壮;《图翼》灸三壮至七牡,炷小如麦,灸不及针。

呼吸:《铜人》留五呼;《素注》留六呼。

部位及取法: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正坐或仰卧取之。

主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喘息,目不可视,黄疸,瘟疫,通身黄,口㖞噼,灸不及针,艾炷如雀粪大,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则愈。常用指切按此穴,急救昏厥症。

图片
穴名:龈交
图片

别名:龈缝,筋中(齿根肉)。

出入交会:任、督、足阳明之会。

针深及灸数:《铜人》针三分,灸三壮,又针一分。

部位及取法:唇口内齿上龈缝中,用手指拨开上口唇取之。

主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颊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汗,牙疳肿痛,目眦赤,痒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黄疸,寒暑瘟疫,小儿面疮,癣不除,点烙亦佳。

图片
临证脉诊指导
图片

图片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近代山西名医赵缉庵先生遗著,后由赵玉青教授等人整理汇编。先生学术思想继承《内经》《难经》《甲乙经》《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传统理论,将针刺与按摩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汇通,在书中详阐针刺补泻之理,更绘制针灸经络腧穴彩色图及按摩手法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经穴图表”为十四经脉的经文描述与各穴位的主治病症、刺灸法;第二卷“针灸要诀”为常用的针刺艾灸手法,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第三卷“按摩十法”为常用的按摩手法,详述补泻,并配以形象具体的插图;第四卷“针灸验按”为先生临证疗疾的真实记录,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与镇定果断的品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