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如说丹皮这味药,有特异性的丹皮味,你拿着六味地黄丸吃,里面放的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3-08-15 发布于江西
比如说丹皮这味药,有特异性的丹皮味,你拿着六味地黄丸吃,里面放的多少,你就能吃出来,因为丹皮味特别特异,正是由于丹皮特异的味道产生了特殊的药用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味,丹皮的药用价值就降低了,就是这么简单。
比如说荆芥,采的鲜荆芥放到嘴里尝,有挥发油特殊的芳香味,就是清凉解表,如果晒干了,到了药店抓一把,像草一样,一点味都没有,那么效果就打折扣了,辛凉解表的作用就差多了。薄荷也一样,全指着薄荷的香味,没有香味就没有用了。还有大枣,调脾胃补脾的,什么是好的大枣?肉厚甜美,好吃,这是好的大枣,如果干瘪,不甜,这就不是好的大枣。难道这些非得拿化学来分析吗?没必要,那些都是拐了好几道弯子,不直接,最直接就是用自己的嘴去尝尝,就像在家做饭一样,好吃不好吃还得用专家来评判一下吗?自己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给出答案,就像自己身体好不好,难道还得用专家来告诉你吗?感觉浑身疲乏,睡不醒,每天起不来就是身体不好,搞得现在人们把身体健康的标准都给了医院的专家,让他们去做出结论,自己没有一点自信心,不知道什么叫健康,最终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麻木不仁了。对中药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自己不能跟中药建立第一联系,直观感受,那么中医就离你远去,下面开方子就别想,对每一味药的药性脾气不了解还开什么方子?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对下属不了解,天天让观察员把每一位下属的特性写在一个小本上,天天拿着背,这不是滑稽可笑吗?要想做一位好领导,要知人才能善任,起码对每一位下属要接触了解,在接触了解之中,知道他们的脾气性格和特长。

同样药也是如此,所以我奉劝大家,如果想自己开的方子有疗效,从尝每一味中药开始,很多毒药也可以尝,但是还是谨慎些为好,比如说附子,从一克开始尝总可以吧。我曾经尝过生巴豆,巴豆比栗子小些,圆的,把壳掰开,里面像一粒粒豆子似的,里面就一个白色的果壳,尝一口没有任何味道,尝了大概大米粒那么少,我还想多尝些,还是谨慎些吧,待会再尝,不出半个小时,肚子就要不行了,就尝了那么一点,一个下午就暴泻了七次,不是普通的泄泻,暴泻,马上就知道巴豆的劲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古代要把巴豆油去掉,用巴豆霜来去大实泻下,后来在书上一查,七粒的巴豆油就可以把人致死,这不就是一个直观的感受吗?——大千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