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通过秦可卿一家想说明什么?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秦可卿一家是红楼梦比较奇特的一个家庭,家庭出场不久即全部覆灭,只留下一个巨大的谜团,让人不断去探求答案。
这个家庭的奇特之处在五个方面。
一是家庭成员来历奇怪,结局悲惨。除营缮郎秦业来历清楚,其余三个孩子都是抱养来的,而且分了两次。
女主人早亡,秦业一病而死。收养的三个孩子,一个早亡,另外两个善“淫乱”。女儿成为“玩物”,葬礼却风光无比;儿子不务正业,还似乎有男风,最后也夭折。
二是家庭经济状况情形奇特。秦业是朝廷命官,秦可卿身为宁国府长孙妇,又和王熙凤一样负责宁国府的管理,自己的家人却穷得很,连给秦钟上学的24两束脩都要秦业东拼西凑,出人意料。到秦钟去世时,秦钟又惦记“父母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确实比较难以索解。
三是家庭背景和历史特殊。秦可卿之所以嫁入贾府,是“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秦家与贾家的关系只此一句话。如果两家关系好,秦家不至于如此落魄,两家之间的瓜葛,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但秦可卿却当了荣国府的少奶奶。
四是名字寓意奇特。据脂批,姓“秦”暗喻“情”字,姐弟二人的字“可卿”“鲸卿”连起来就是“可惊”。秦业是营缮郎,据脂批,是喻示因情营缮本部小说,似乎欲盖弥彰。
这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困扰了读者好多年,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02
我们先从小说表面故事来梳理一下。
秦家人员之所以凋零如此之快,除秦可卿外,应该是作者一贯的写作方法:
凡不属于涉及以后主干故事的人物,想办法都写死。
这样的好处是简洁干净,避免后文累赘。比如狗儿一家活得很好,就是为了板儿将来娶巧姐。
另外,把无关人员用死亡处理掉,大概也是作者“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整体布局的一部分。
秦家经济情况应该与贾家有关。营缮郎职责归工部,贾政是工部员外郎,级别较高一些。从秦家情况窘迫的经济情况看,秦业应该是有把柄被贾家捏着,导致秦家既要出银子,落了个穷困潦倒,还要把闺女送与贾家。
秦可卿以身偿“债”,还能当少奶奶,书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贾赦为了还5000两银子的“债”,就将迎春送给孙绍祖做正房,这两者非常相似。
秦钟临死前的那三四千两银子,来历不明,推测为宁国府因为秦可卿之死而给秦家的。秦业拿24两银子都很困难,不可能是家庭余财,考虑到两家之前的瓜葛,很有可能是因秦可卿淫丧而给的封口银子。
所以,所谓的瓜葛,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但是因为小说对秦可卿还有后缘的安排,贾、秦两家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只能一笔带过,不便写明白。
至于秦家父子三人名字里面所包含的一些内容,此前已有过梳理,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对秦家存在问题的一些猜测,也补充了小说表面上没有说清楚的情况。
03
补充完小说表面的内容,我们看看能否对秦家的情况做一个相对合理的猜测。
红楼梦读者对于贾府原型是朝廷这个假设都不太陌生,我们就以此为基础。
按照上述假设,秦家是朝廷的官员群体。
秦业的营缮郎职务,喻示官员们是朝廷的能工巧匠,为朝廷付出劳动的那一群人。
但是官员们明面上很穷,这也是明朝官员的真实写照。只是官员私底下会有大量的浮财,而秦钟所谓父母留积的银子,就暗示官员们捞取的财物。
当然,这种假设避不开具体人物秦可卿、秦钟。
秦可卿属于官员中间比较优秀的那个群体,比如明朝的大学士们,特别是首辅。但是也有很有能力的首辅,夹在皇帝、宦官和党争中间,最后成了牺牲品。
比如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妻离子散,自己也差点被开棺鞭尸。生前被皇权和党争所蹂躏,面对着淫威,可不就是“情即相逢必主淫”?
而秦钟则是那些有才情、有能力,但又不能安心政事的官员。他与智能儿的偷情,与宝玉的不清不楚,就是官员们寄情旁门左道的象征。
真到临死前,秦钟的那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遗言,说的是国破家亡之后的官员们的一种选择。
而这种不得已的选择,与宝玉的价值观存在根本都冲突。
如果说,秦业这一家代表的是还想做事情的官员,那李纨和贾兰或许代表的就是投降的那批官员们,作者给他们判断标签是不积阴骘。
04
这个猜测,纯属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东西,没有任何比较可信的依据,完全是依托秦家的情况作的虚构。
但是,秦家这一家实在是太特殊了,不管是否离谱,先把问题提出来了,供后续再补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