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政的“假政”及其四宗罪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在红楼梦中人物中,贾政也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

这个奇怪的人物设定,初看起来很矛盾,但当把这个人物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考量,就会发现这么多矛盾的事物,在贾政这个人身上竟然极为和谐与妥帖。

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贾政这个名字所隐含的真意,即谐音“假政”。

 02 

“假”字主要有两重意思,一重与“真”相对,另一重则有“借”的意思。

从红楼梦关于“真”“假”的设定和贾政所作所为看,这个假政的“假”字意思很明确,是“非真”的意思。

由此引申出对“贾政”的两个理解方向,一个是不作为的政权,一个是伪政权。

关于不作为的政权,讨论者很多,书中有三个地方是最主要的依据。

一是薛家进京时,描写贾政“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这就是尸位素餐最典型的例子。而且这种人的位置最牢固,既不履行职责,还有清名,因清名之盛,无人敢质疑其不作为或胡作为。

二是修建大观园时“贾政不惯于俗务,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安插摆布。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便罢了。”相当于完全弃权。

而他所依靠的“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来领命。”缺少监管。

三是笞挞宝玉时,贾政自述“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即贾政已经荒于政务多年。

仅此三点,足以将贾政定性为“不作为”“假政”。

 03 

然而,红楼梦总是有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

在贾政执政不作为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可能,就是贾政本身是一个伪政权。

最让人怀疑贾政是伪政权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贾政本门序齿在贾赦后,不是嫡长子,也未承袭荣国公的爵位,却占居荣国府中枢,成为荣禧堂主人;

二是贾政不是族长,不是爵位最高的人,也没有任何地方显示他是贾府的最权威人物,但从整部小说来看,贾政似乎是贾府的旗帜。

这一点,在贾府对外交往过程中也有所反映。虽然故事多从荣国府、而非整个贾府角度描写,多少也反映了这一点。

这两点传递的信息是,贾政虽然把控中枢,但似乎暗示德不配位,昭其得位不正。

即,此“政”是伪政,代表一个伪政权。

红楼梦所影射的是“家事”还是“政事”已经争论了很多年,“家”“政”之争尚未尘埃落定,更何况再衍生出一个“伪政权”。所以这个观点很难让人有兴趣。

但这个观点,仍然是一个重要方向。

且不管其是不作为的政权,还是伪政权,我们且说贾政在关乎贾府衰亡的大事上所犯的四宗罪。

这四宗罪分别涉及贾政的政治品格、执政能力、道德品质和基本人格。

 04 

其第一宗罪是不作为。前面已经说过,而且这一点已经为大多数人认可。

关于贾政的不作为,除了上述明显的两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再补充三点。

一是在贾雨村起复之事上,贾政无所作为。这一点在本号《人”》《》等文中已有所述及。

林如海在托孤的同时将贾雨村荐至贾府,为贾府补充一个后援力量。然而在贾雨村起复这件事情上,却被王家“截胡”,使得贾雨村倒向王家。

二是贾政在提高贾家地位的事务上,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连贾珍为贾蓉求取功名都得求外人,被戴权狠狠敲了一把竹杠。

三是贾政在把控贾府的政治路线和未来方向上,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导致贾府最终毁灭。

这一点,可参见本号《错误政治路线》以及《大观园选址暴露了贾赦的欲望》等文。

 05 

第二宗罪,是贾政没有担负起对后代教育的责任。

因为贾政等人的失职,导致贾府后代不仅良莠不齐,还因为不肖子弟们的行为,陷贾府于重重危机。

这一点,贾政难辞其咎。

红楼梦故事尚未铺开,就在薛蟠进京时,用了三条理由,把贾政的失职完全写出来了。

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对于教育贾府后代,贾政也正是用这三条,作为自己逃避责任的理由。

 06 

然而,关于贾政教育后代的责任,特别是上述的第一条“训子有方”,在他鞭挞宝玉时,被贾母一句话戳穿。

贾母用反问的语气,将贾政的不作为、乱作为批得体无完肤。

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

我们从贾母的行为、言语,可以得出三点。

第一点,贾母的“啐”,表示她已经厌恶到极度。以贾母的身份和修养,当众做出如此直接和有些粗俗嫌疑的行为,可见其此时对贾政行为的反感。

第二点,用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教育子女来对比贾政如何教训儿子,实在是诛心之论。

贾母的话说明贾代善必然是真正的“教子有方”,绝非贾政的一曝十寒。贾政即使有样学样,也不应该如此做。

第三点贾母的流泪,其含义至少包括以下两点内容:贾代善所看重的儿子,今日的行为让她失望;看到贾府后继无人,虑及贾府的未来而伤感。

后者则又与宁荣二公托付警幻仙姑的事情接榫。

 07 

第三宗罪,是忤上。

这个忤上,在明面上,是违背了贾母一直培养宝玉的心意,违背了贾代善对贾政的教育。

更重要的忤上,是作者未明确写出、但已经露出蛛丝马迹的那些内容。

贾政对贾母的轻慢,不是表现在面对贾母时,而是他的阳奉阴违。

单看贾政对贾母的态度,那叫一个恭谨,是个绝对的孝子。

但是老祖宗教育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要只看小说文字写这人如何如何,还要看这个人物做了什么。

即作者和脂批反复强调的看红楼梦背面。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贾政违背贾母培养宝玉的心意。他明知道贾母对宝玉的看重,在准备打宝玉时,他已经作了如下安排:

到内书房打宝玉,尽可能避免人知道;提前立下规矩,不得向外传话,否则立刻打死,等等。

这些安排,目的是绝塞贾母耳目,不让贾母掺和,由着他恣意妄为。

而王夫人与贾政的对话,对他的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清晰。

 08 

王夫人知道贾母在贾府的份量,所以,抱住贾政打宝玉的板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搬出了贾母这尊大神。

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出乎王夫人意料的是,搬出贾母并没有触动贾政,反而使得贾政火气更大,行为进一步升级。

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经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显然贾政这升级反应,针对的就是王夫人口中的贾母。这反映了贾政对贾母的不满。

或许有人会认为,王夫人刚劝一句,贾政就息手不打,于道理不通、于逻辑不顺。

确是如此,正常情况下人的怒气不可能马上降下来。但是被进一步激怒、行为升级的贾政,在王夫人说了下面的话之后,却放手了。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比较贾政这两次反应,难道我们就认为贾政的反应是很符合逻辑、符合道理的吗?

作者在这里用的是春秋笔法,就是用贾政两个行为的对比,表现他心中对贾母的不满。

贾政的不满和贾赦的不满不一样,贾赦是明白地说出来,指责母亲偏心,当面抗争;

而贾政则是消极抵制、反抗。表面上顺从、孝顺,心底里全是忤逆、抵触。

 09 

第四宗罪,是不慈、不善、无亲,这与道德无关,已经涉及到贾政的个人品格。

将宝玉叫来后,不审、不问,即行堵嘴拷打,估计不管哪个朝代的人看到都会三观颠覆。

且不说贾政的智慧和定力如何,只说他不给人申辩机会、不给自己退步验证空间,这手操作,实在是很难看明白。

贾政平时对宝玉的管教,除了严厉和训斥,以及题额试才一回给宝玉一个展示机会外,对子女的教育乏善可陈。

再考虑到他的“不作为”,可以得出一个关于贾政的基本结论:这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小生活,不关注贾府生存的一个人。

所以,在贾政身上几乎没有体现出对子女的慈爱和亲善,他只关心他自己个人。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王夫人形同陌路,才与赵姨娘打得火热,才不管不顾贾府的诸多“俗务”。

 10 

由贾政的四宗罪,我们可以看出贾政在政治上、能力上、家庭上都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人。

但是他却占居了贾府的权力中枢,又不能完美地发挥中枢作用。

这其中的缘故,自然在他与贾母的关系,甚至是矛盾上。

这种关系或矛盾的外在反映,就是二人对宝玉的态度。

如果我们将赵姨娘和贾环的行为、贾政对贾环的态度,以及贾政对贾母和宝玉的反应结合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背后有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结论。

即,贾母(包括宁荣二公)看中的贾府接班人,在第三代继承人贾政眼里,是个眼中针,欲除之而后快。

将这个结论搬到台面上,贾政的一切行为就顺理成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