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巧姐的人真的是刘姥姥吗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整部红楼梦读来满目萧疏,字里行间处处隐藏着衰亡二字,透露出末世光景。

真正读懂红楼梦,读完后心里会极度压抑忿懑。如果在秋冬二季或阴雨时节触发这种感,情将会让人更加难以自抑。

巧姐的结局,则是这一片萧疏衰亡中少有的一抹暖色。尽管这种暖色仍然是被阴沉的无奈所笼罩、不得已的暖色。

  02  

与巧姐结果相关的描写共有三处。

一处是第五回巧姐的判词和曲子,里面说得非常清楚,因凤姐接济刘姥姥,巧姐才得以逃出生天。

主要的句子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另一处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回末诗:“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描写了刘姥姥受凤姐的救济和恩典。

这两处的描写,相对都比较简洁和概括,同时也用到了谶纬方面的技巧。

  03  

还有一处对刘氏老妪和巧姐的关系写得更具体,在第四十一巧姐和板儿相遇,交换佛手和柚子的情节。

这处情节中关于巧姐的结局,以脂批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非小说原文。

有关的脂批有三条,分别在庚辰本和蒙王府本中: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此处三条肶批,成为板儿和巧姐日后姻缘的佐证。特别是第三条脂批对柚子关于“缘”的解释,更成为巧姐最终结局的铁证。

  04  

将这三处描写综合联系起来,就形成目前公认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凤姐因为接济刘姥姥,积了阴德。巧姐家败亲亡后,被狠舅奸兄卖掉。巧姐被卖后或被卖时,遇刘姥姥获救。

这个故事十分契合中国古代天道轮回和善恶有报的道德观,相关桥段在戏曲故事中也十分常见,因为它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容易引起同理心和共鸣。

  05  

除上述三处描写,小说中关于二丫头的描写,也影射巧姐的结局。

整部红楼梦,除了宝钗先后与湘云、黛玉二人两次提及女孩子应做纺绩之事,对纺绩的实描只有巧姐和二丫头两处。

巧姐的图谶,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此处我们要注意的有两点:一个荒村野店,一是纺绩。

目前发现的所有红楼梦抄本,十二钗的图谶均未附图,完全以文字描述。因此,这里的“荒村野店”就是作者要明确告诉我们巧姐最终的归宿,不在热闹市镇、也不在鸡犬相闻乡村,而在荒村、在野店。

二丫头所在的“那庄农人家无多房舍”,与图谶描述基本相符。而二丫头的出现则由宝玉、秦钟发现纺车引出,给二人演示完如何纺线二丫头就完成了阶段性使命。

这个情节,仿佛就是在预演巧姐最终归宿和结局。尤其是秦钟与宝玉二人对巧姐的表露出的感情,十分突兀。

但将二丫头与巧姐的归宿联系起来之后,这些突兀感就消失了。

  06  

刘姥姥救巧姐,是在贾府陷入绝地、巧姐面临人生重大转折时发生的,从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善,感受到了善有善报。

因此,巧姐的曲子中有“劝人生,济困扶穷”的感叹。

这个情节,和贾芸、小红岳神庙探宝玉,蒋玉菡侍奉宝玉一样,成为红楼梦不多的暖人心的地方。

虽然这种温暖不能驱散红楼梦深厚的整体悲凉基调,而且还使贾府衰亡的悲凉更添了一层伤感,但它毕竟是暖色。

  07  

巧姐被恩人所救,确是大幸。但是,红楼梦作者真的会设计这么一个善有善报、天道轮回的故事吗?

也就是说:救巧姐人真的是刘姥姥吗?

从三段描写的文字中看,巧姐的曲子中“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在说巧姐遇到了恩人,原因是凤姐积德行善。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劝人生、济困扶穷”也将巧姐的“恩人”指向刘姥姥。

特别是板儿和巧姐换佛手和柚子,貌似板儿和巧姐后面有姻缘,在此处埋下伏笔。

这个结论仿佛是板上钉钉的事,无可置疑。

但是,细审三段文字,事情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08  

在巧姐的判词中所说的“恩人”是巧姐的恩人,曲子中所提及的恩人指同一个人。

第二段文字中“受恩深处胜亲朋”,所描述的内容是刘姥姥受恩于贾府。如果延伸理解的话,也影射了巧姐所受的恩并非来自自己家的亲朋好友。

貌似件件桩桩都指向这个恩人就是刘姥姥。

但是巧姐判词中最后两句“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却总让人感觉到一些不和谐和刺眼。

不和谐在这句话的本身:因为凤姐救济刘姥姥,巧姐遇到了救她的恩人。

将“恩人”两个字写在这里,十分怪异。貌似救巧姐的另有其人,并非说刘姥姥就是那个恩人。

如果救巧姐的人是刘姥姥,正常的表述应该是“偶因济刘氏,巧得脱沉沦”。逻辑上顺畅。

作者反复强调、一直描写刘姥姥受恩于贾府,突然翻转成巧姐的恩人,而且还是“巧遇”,在故事上衔接不起来,中间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作者的醒目之笔。

  09  

红楼梦通篇只讲刘姥姥受恩于贾府,贾府是刘姥姥的恩人。提及次数多了,我们就有自动将“恩人”这个词脑补到刘姥姥头上的潜意识。

红楼梦作者的笔一向不按正常路走。我基本不相信作者在红楼梦如此强调末世的情形下,还会安排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情节。

况且,在作者笔下,刘姥姥并非是这么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物。

刘姥姥是作者重笔描写的一个角色,特别是在二进贾府时,其用笔之多,让人十分惊讶。

作者对刘姥姥的设定并不好,在刘姥姥二进贾府,作者笔下对刘姥姥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甚至还专门安排了鸳鸯的捉弄、黛玉的讥讽。

且不提鸳鸯,只看黛玉就可以知道,凡不入黛玉眼的人物,在红楼梦中是绝对的“反派”。仅此一点,就足够怀疑刘姥姥救巧姐的可能性。

同时,刘姥姥宴后专门留下责难凤姐的一幕,更说明刘姥姥不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将来救巧姐的人,有很大可能不是刘姥姥。

按照作者的写法,刘姥姥会有第三次进贾府的情节。其入贾府的目的恐怕与高鄂续写的故事情节有区别。

  10  

如果我们否定了刘姥姥,那么这个恩人是谁?

根据小说线索,这个人必须与贾府救济刘姥姥这件事情相关,而且救巧姐与救济刘姥姥这件事有因果关系,才符合小说原意。

有一个可能的人物是周瑞家的。先说三个次要原因。

一是在《周瑞家的这个人》一文中,我们曾经分析过她不忘旧情、待人真诚,知轻知重、不破原则,做事讲究、灵活变通,行事磊落、敢于担当。

周瑞家的对待刘姥姥的求告,除了她显摆本事外,表现出来了这么些特点。

二是周瑞家的有救巧姐的能力。按正常抄家规矩,贾府的下人没有人身自由。但从贾芸、袭人等人还能自由行动,可以得出周瑞家的应当也未伤及。

周瑞夫妇不仅自己有能力救人,他们的女婿冷子兴是古董商人,单从经济上讲,救一个巧姐出来,也远比刘姥姥要容易得多。

三是周瑞家的信息要比刘姥姥广,所谓“巧”得遇恩人,并非完全因为巧合,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在内。

  11  

周瑞家的有什么理由救巧姐?凤姐在她身上积了什么阴德?

判词说得清楚,自然因为救济刘姥姥。

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进贾府求告的一系列安排,凤姐都帮她实现了。

同时,在这过程中,周瑞家的还多事,既没有走常规路,又扰了别人差事,以凤姐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

凤姐是一个待下人十分刻薄的人。或许因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人,凤姐不仅没有责罚她,还满足了她的小算计,让她还了情,在刘姥姥一家面前挣得了面子。

在刘姥姥两进贾府这件事上,周瑞家的是得了好处的。

以周瑞家的性格,她不可能不记得。这就是她救巧姐的初衷。

  12  

我们简要描述一下周瑞家的救巧姐的过程。

当她发现巧姐被“狠舅奸兄”发卖后,将巧姐救出。为了安排巧姐,周瑞家的以帮助刘姥姥打秋风的恩情,换来将巧姐嫁给板儿。这就是板儿和巧姐互换柚子和佛手的伏笔。

所以,巧姐判词中的“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就更说得通。

刘姥姥对贾府的所作所为,其动机在于从贾府中谋得好处。丝毫没有描写她有知恩图报的迹象。倒是通过凤姐救济刘姥姥,把周瑞家的知恩图报的心地写得明明白白。

再者,红楼梦中将刘姥姥描写得如此不堪,又写了她对凤姐的不敬,我们很难相信,作者会再写她主动去救巧姐。

刘姥姥救巧姐,应该是红楼梦所设置的一个故意误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