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王朝的肚脐眼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中国大地的中心在哪里?按照现在测量是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这里距中国边界东北2500公里,西南2250公里,西北2500公里,是中国的大地中心。但是,知道西汉王朝的大地中心吗?距离现在的大地中心不远,在关中平原三原县临近泾阳县的地方,有一个叫做天井岸村的地方。

这里是大汉王朝的中心,是大汉国家肌体的肚脐眼,就是汉书上记载的“天脐祠”。

从这里到汉长安城遗址到终南山子午峪口,有一条74公里的连线。子午峪口有一个玄都坛,是大汉天子祭天的地方,天井岸是大汉天子祭祀土地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同看法,我只是表明我的观点。

我从汉长安城遗址出发,驱车一个小时下了高速,就到了渭北高原。春节刚过,渭北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塬上的草木萧疏,车过了红原后左转,又上了一道塬,一路上升,沟道上偶尔还有残存的破窑。

等上到塬上,地就平坦了,村子也就到了。空旷的街道没有几个人,几个老汉靠墙拉着话。打个招呼,说是那个大土壕还在村子另一头,“莫啥看滴”。我笑着说“就看莫啥看滴,出来透气来了”关中人把大的土坑叫做“土壕”,所以这里就叫做天井壕。

左拐个弯,出了街道,路两边的麦苗还没有起身,套种的果树干枯枯的。几百米就看见路标,直行是古茶树,右拐就是天井。刚右拐,就看见一个土疙瘩,四五米高,有夯土痕迹。旁边立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五帝祠,五帝祠既然有“五”,就应该是五座了,东南西北中,专家研究说是西汉中晚期建制。据(2017)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咸阳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三原县天井岸村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调查简报:三原县天井岸汉代礼制建筑遗址由天井壕和五座夯土台构成,根据采集到的遗物判断,应属于西汉晚期的礼制建筑遗存。我看这夯土疙瘩形制不大,应该是祭祀用,不是什么宫殿遗址。

沿着路再向前几百米,就到了一个亭子旁,下车走上几步,豁然一个圆形的大坑出现,坑壁陡峭,底部平坦,直径应该有200米,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平底锅,甚是壮观,这就是“天井壕”。

天井的底部种着麦苗,绿意盈人,周圈一壁有残留的窑洞遗迹,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原有的住户,政府让搬迁到上面了。从上面有一条路一直通到底部,伸向各个院落,看来院子还有人走动,果然,我脚下的窑洞有几只饲养的羊卧着。抬起头来,一道山脉的头部正对着,那就是嵯峨山,从这里角度看像是一条巨大的蚕的头部。

嵯峨山名气很大,唐德宗的崇陵就位于此。唐崇陵修建的时候,日本当时的遣唐使参与过,“与有荣焉”,当时日本的天皇就给自己上尊号“嵯峨天皇”,这个嵯峨天皇喜欢唐文化,在日本书法史上有自己的席位。这里距离唐崇陵直线距离也就五公里多,当地人说这个土壕是建造唐崇陵的时候,取土后留下的。

当地的老汉说的故事很有意思:唐代的德宗皇帝开始选陵址就在这个地方,后来取土的时候从地下飞出一白鹤,这是泄露了风水,才把陵址改了。这个说法很有民间故事的梗:有帝王,有风水,有白鹤。可是考古人员在天井的底部却发现了汉代的遗迹,这里有汉代的瓦头瓦片。结合五帝祠的遗址来看,应该是祭祀的遗迹。

秦汉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基本领域已经确定,联系到距离此地不远的现在的大地中心,这个地方应该有可能是当时汉疆域的大地中心。当然,也有人提出疑问,说是大地中心应该在河南的洛阳附近,因为洛阳一直有“中国之中”的说法。但是,如果想想在西汉晚期,大汉的疆域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甚至新疆一带,而洛阳的“中国之中”的说法,大部分历史时间是没有算到这一块领域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专家说,这里就是汉书上记载的“天脐祠”,脐是月子旁的那个脐,它指的是人的肚脐眼,当时认为就是大地的肚脐眼,就是这个“天脐祠”,所以西汉早期应该在这里建立了祭祀、祭天的遗址。“脐”与“齐”音同,可通假,“天齐”是秦汉时期祭祀的八神之一,《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史记·郊祀志》的颜师古注为:“如天之腹齐也。”因此,可以把“天齐”理解为“天之脐”,这座坑为圆形,正好符合此意。

陕西省社会研究院教授、陕西省道教研究中心主任樊光春先生,曾会同相关人士分别在玄都坛、天齐祠(壕)两点用卫星定位仪进行测量,结果证实,天井方位为东经108°52495″,而玄都坛为东经108°52545″,和真子午线误差只有万分之二。这条笔直的基线与天文学上子午线的平行达到了极高的精确度。

如果打开地图,就能看到这条线刚好经过汉长安城遗址的中心,这两个点一南一北,一祭天一祭地,现在的说法是玄都坛祭天,天脐祠祭地。“国之大事,在祀于戎”,当时朝廷对此应该是很重视的。

沿着天井大坑转了一圈,向南面的麦田走去,虽无春风十里,但也荠麦青青。天井岸村是在高塬之上的,俯视南边的关中平原,都在一片苍茫之中。在看不见的地方再向南,就是汉朝的五陵原,在往南,过了渭河,就是汉长安城遗址。世事苍茫,白云苍狗,都化为一抔黄土,留与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