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鄠邑区有个大禹的老家,庙里有画符的年轻人,有“寄名”的传统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那天从108国道经户县到周至,刚过涝河桥,车上有人要方便。我瞥见路旁有个老房子,好像是个村庙,停车过去,这里竟然大有乾坤。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过村,这座庙就是三过村的村庙。

大禹的老家

全国“禹迹”很多,但是村子叫做“三过村”的却没有听说过,“大禹三过家门不入”这个故事妇孺皆知。

《连山易》记载:“颛顼五代孙鲧(gun),封于崇”。《地舆志》记载:“鄠(户),古崇国也。”《史记》记载:“鲧(gun)仕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摄位,殛(ji,杀死的意思)鲧于羽山,而举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励,八年间三过其门而不入”。

清康熙《户县志》、《关中胜迹图》、清乾隆《户县新志》、民国《重修户县志》均记载此地为“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户县乡土志》引古籍说:禹治沣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禹一心为公,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家看看临产和产后的妻子,后世将此传为千古美谈。

禹的家便在此村,得名“三过村”。

这么说,三过村是大禹父母的居住地(当然说成是他的家,不看媳妇娃也可以),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就是发生在这个地方。

画符的年轻人

从庙旁边的侧门进去,迎面有通碑,上面写着建庙的历史,无非是当地乡贤和信众如何集资建庙的史略。

这个庙原先在涝河东岸,后来到涝河西岸,还有历代主持更替的事情。

旁边侧院有两个小伙儿,一个蹲着,一个坐着。过去一看,坐着的竟然在画符,用朱笔在一面镜子上画,行云流水,还是蛮有味道的。

这年轻的大师脚踩“夹二条”,手舞鼠须笔,一笔呵成,这叫一个讲究!

过段时间就要过庙会,这是在提前做准备。

我说你小伙子画得好,这得进山修炼多少年才能练出来,小伙子就是笑:“画手顺就行了。”

这个院子不小,右边一排七八间房子带着灶房,看起来都是住人的,左边院子栽种了不少花木。桂花才开,院子里有淡淡的香味。

寄名

从院子后门穿过去,旁边还有一个院子,奇怪的是院子中间有个两层类似楼梯的铁架子,上面好像是过人的地方。

我很奇怪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一问才知道。

以前小孩金贵,不易成长,小的时候就寄名到庙里,求神佛保佑,《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道:“过了一日,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到府里来……”《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是将儿子寄名到玉皇庙的吴道官那里的。

就是鲁迅先生,小的时候就寄名到了寺院,得法名“长庚”。

看着这个铁桥式的架子,好像就是举行这个仪式用的,就是不知是具体仪式是怎么进行的,啥时候举行,得现场看看才好。

后院的菜地

这个村庙真是大,还有后院,除了殿堂等一些房屋,旁边还有一片菜园子,一个大爷正在浇水。

菜园子里辣子茄子西红柿青菜都很繁盛,我说大爷你村的庙就是大,其他村都是一点点。

大爷说以前还要大涅,那个墙后面的都是庙里头的;这还是搬过来后的,老庙还要大。

我说你村里的爷灵么。大爷说可不是么,其他村的都来赶我们村的会。

确实,三过村庙里神像多,香火旺,不像是其他村子的庙都有些冷清。

以前每个村里都有庙,每座庙都保佑着一方百姓,现在很多村子的庙都恢复了。我就给几个村庙写过字,给庙里写字就是积功德,但是村庙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村庙里看不到年轻人,看到三过村庙里的年轻人,我想三过村这个庙是有希望的,传统会延续下去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