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这条路打通,蓝田两个著名景区就连为一体,成为一个环线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那天在西杆庙村吃完饭,我们接着往双龙村方向走。我出去一般原则是:只要时间允许,“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不是效仿阮籍的“穷途而哭”,我只是行走山野,探访古道。

上一篇写西杆庙村的时候,就说从锡水洞可以到蓝田古道上的北曲或者六郎关,以前这里的人到蓝田县城去,有时候就会选择那条路。

到双龙村去,就是要探访从这里到蓝桥去的一条便道。这些路以前都是蓝关古道的支线,建国后随着公路的修建,很多支线都废弃了。

先过的第一个村子叫做上堰,其实现在也属于锡水洞村了。

这一路让我震撼的是:村里房子的地基,都是用巨大的石头垒砌而成,没有用一点水泥,干垒。这种垒砌不仅耗费体力,而且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山里人都不容易。

这个沟道很宽,向阳公司沿途有很多厂房,一部分废弃,一部分还在使用,甚至还有一个管理交通的部门,以前这里绝对是个热闹地。

路旁山坡看到一个鹤发苍颜的老汉,这在费力的整修地基,看样子他想在这里盖房子。一搭话,老汉却口齿不清,从旁边他捡拾的物品来看,他的个人情况有些特殊。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不多远,就看到双龙村的村门。有副对联:“山野书锦绣追赶超越铸辉煌,溪流唱沧桑双龙腾飞展宏图。”虽然有些不甚工整,但是意思还是表达到了。

路边人家还真是不少,这就是古道的证据:只有在交通线上,才有很多的人家。

双龙村村委会前有个岔路,右手是从毛窝子到对窝沟的,左手是到韩家河的,现在都属于双龙村管辖,我们计划的走韩家河。

车子就行驶在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上,除了阴坡还有一些雪外,基本上还好走,而且阴坡雪地上也撒了些沙土炭灰。

虽然是深山,但是只要有平旷一些的地方,就有人家。这些人家的房子都用大块的石头垒砌地基,就是河道也用大石块垒砌的结结实实。

在一些院落还有老人家坐着晒太阳聊天,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这里的人家他们都认识,突然出现陌生人,很稀奇。

一直到了一个岔路口,一个妇人正在扫路上的雪,问问前面就是水泥路的尽头了。她建议我们不要往前了,上面车子掉头不容易,我们就把车停到这个宽阔的地方。

顺着沟道走看着是土路,但是路很宽,沿着水泥路往上走却是窄路。我们决定先走一会儿水泥路,妇人说只有几百米。

虽然是水泥路,但是这路看样子适合汽车,太窄了,应该是行驶蹦蹦车的。坡道两边都是山石,上面的栎树就在山石上扎根,生长的颇为不易。

寒林空山,我们就一路走,一路看山上的景色,阴坡上皑皑白雪映着萧萧林木,就是一幅山水画。

十来分钟就到了水泥路的尽头,在沟道两边竟然有四五户人家,听到人声,却传来犬吠。

我们就近踏入一个院子。几间老房,看着有人住,却没有声音,再走近时,一个老妇人正在纳鞋底,看着我们,笑一笑,接着穿针。

看来老妇人耳朵不太好,旁边屋子传来咄咄的声音,过去一看,一个老汉正在剁猪草。

我们不好打扰,远远的搭个话,老人说这上面就是成仙岭,是韩湘子成仙的地方:原来这一道山岭是和辋川溶洞相连的,都是成仙岭。

院子虽然是土地,但是干净整洁,有几棵植物还用破衣服包裹着。一问老汉,说是绣球,怕冻坏了,老人家真是仔细。

过了这个院子,上面是上山的小道,旁边围着栅栏养着一些土鸡,我们就不上去了。老汉说这里不是翻越到蓝桥的道路,那个是顺着沟道走的。

原路下来,我们顺着岔路停车的山谷走,果然这里是打算修路的,路基坚固,不过听妇人说停工好几年了。

据说这条路到蓝桥野竹坪只有两三公里,一些蓝田的驴友穿越过,但是因为深山里两头公交车比较远,走的人不是很多。

沿着路基我们前行,这里的厚得没过鞋面。要知道这雪是一个礼拜前下的,到现在还这么厚。

沟道里的溪水淙淙,有些地方还没有冻实,这里有个水潭,叫做龙潭,溪水清澈,可能这就是双龙村的一条“龙”吧。

几百米后,就到了路基的尽头,工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有些惋惜——就剩下几公里了,如果打通,辋川溶洞和蓝桥王顺山就有一个捷径了,从这里过去一个环线,多爽快。

山里的路,很多都是相通的,只有人家多的地方,往往都是古道线路,以前商贾来往,山里人走亲访友,都是可以行走的骡马道。

今天的探访算是结束了,下次来,可能就要徒步穿越了。不过想想要是没有人来回接送,这水泥路可不知要走好久呀。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