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作西湖“姊妹湖”:西府的这个景点,就是纪念一个人的丰碑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那天从灵山下来,顺着路先去了西凤酒厂,下一个点,就是东湖。

10几年前,我骑着自行车从西安到宝鸡,骑得那么累,过凤翔的时候,还是在东湖转悠了一圈——没有游东湖,就不算到凤翔。

十几年前,那个时候东湖好像还收门票

这次我们在西门口吃了豆花泡馍,从西门进,上次我是从北门进去的。

不要门票,要刷身份证,进去后,一下子就是另外一个天地,和门外吵吵嚷嚷的市场完全不同。

那些景点

高柳垂堤,湖光水色,徜徉在小道上,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在北方,一个城市有了一片水面,这肯定就有故事。

我们是胡乱走的,一路过了望苏亭,踏过沧浪桥,登上一览亭,再上桥到会景堂,过鸳鸯亭春风亭、观瞻左公柳,再过君子亭断桥亭到湖边,看看陨石,看看东湖牌坊,苏文忠公祠没有开门,就直接到喜雨亭,登上凌虚台适然亭。

最后在从西门出去——我们的车在那边停放着。

说了那么多景点,其实东湖不大,十步一景,沿着湖边走,看桥上风景好了就过桥。

一般来说,跑马看花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走完;慢慢走,一个多小时也可以;当然,要是高兴了,在东湖待一天,只要心性好,那也没问题。

——光是在东湖里想象先贤的事迹,就够你品味的,这就是名胜的特点。当然,东湖里的景色还是不错的。

基本上,东湖的景点就是围绕着一个人——伟大的东坡先生。

苏轼在凤翔的职位

那个时候苏轼还不叫苏东坡,26岁的青年苏轼,初出茅庐参加工作,算是第一份有实权的工作,这个工作得来不易。

苏东坡22岁时中进士后,26岁参加制科考试。大宋朝总共300多年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制科第三等是最高等(第一和第二等是虚设的)。所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中,为第三等的人只有一位,就是苏轼。

这个学霸的职务是“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凤翔签判”。

宋制,凡以京官任判官者,均带“签书”衔。“签书判官”拥有协助长吏(现在称“主官”)分治本州(府、军)诸案的权利,并与长吏共同签书公文,品秩为从六品。

对于刚开始参加工作的苏轼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相当是下基层锻炼,宋代很多有名的人起步都是这个岗位,比如王安石,就被授以“淮南签判”官职。

为什么没有放到京城附近,而让他在凤翔工作呢?

因为凤翔很重要,为西北重镇。

北宋现凤翔县置秦凤路,治所秦州,其提点刑狱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9县 。凤翔算是一个副省级单位。

而且这个“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也不只是现在所说的“办公室主任”那么简单,是有实权的,甚至对主官有一定的监督职能。

凌虚台的故事

比如他就对上司凤翔府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颇有意见,为陈公弼写《凌虚台记》的时候,“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他说物有废兴,人世无常,盛者也就是一时,长江后浪推前浪。

你要小心我这个“后浪”。

陈希亮作为长者,气度很大,一字不改在凌虚台旁刻文。这倒搞得苏轼不好意思,若干年后,苏轼在《陈公弼传》中说:“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颜色,已而悔之。”

登上喜雨亭后面的凌虚台,要是不知道这个故事,看到的也就是一个台子而已。

喜雨亭的故事

当然,这里最有名的要算是喜雨亭,没办法,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全国人民都知道。

当时大旱,“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

苏轼赴太白山求雨,他做事情很认真,甚至向皇帝写疏奏,请求把太白峰龙神的爵位由"侯"改为"公"。

皇帝真的降旨,改封为"公"。太白山神果然领情下雨,苏轼就给自己修的小亭取名"喜雨亭",写下《喜雨亭记》以记之。

文中说雨下了三天,“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真是与民同乐。

最后一段最有意思,大家夸赞这是谁的功劳,说太守,说天子,说造物,都不行,最后“归之太空”,但是太空不好取名字,所以我就来取个名字。

这个苏轼,是有些狂傲了。

不过,苏轼在这个任上,确实有很多善政,减轻百姓负担,限制官府对茶、酒、盐的垄断,兴修水利,疏浚城湖。

苏轼能让人记忆的,不仅是诗文,还有善政。

左公柳的故事

除了喜雨亭,值得一看的还有“左公柳”。

当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令筑路军队沿途栽树,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从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树到现在已一百四十多年,现在东湖仅存左公柳一株。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里我没有找到“林公柳”,这是当年林则徐流放新疆伊犁,在东湖内植柳数株,至今也只存一株在岸边挺立。

人说凤翔有“三软”: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我看着东湖柳明明是硬气的,左宗棠、林则徐,哪一个不是铮铮铁骨!

东湖游人很多,男女老少,挈妇牵子,一片和平岁月。虽然是在冬季,但是过年的气氛,倒也是生机勃勃。

东湖的景色命名,都是有纪念先贤的用意,相信这些先贤,看到现在和平社会岁岁月静好,一定会很满意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