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减负的密码在哪?

 教育专家谈教育 2023-08-15 发布于浙江

问道:减负的密码在哪?


陶华坤

减负要“出重拳用实招见实效”,减负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呼唤“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一、减负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找到真、向善、美的力量,活出生命的本真与坚强。
1.减负要“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认知,让教育回归自然。转变教育理念守住教育的本真,提升育人质量。遵循教育规律,推进因材施教,既是出发点,是落脚点。减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对教材二次开发”,以作业为支点,动教育减负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必须用心呵护学生的睡眠。
2.减负”实施路径
实施“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学习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智慧”,解决“自觉、主动、积极”的问题,设计撬动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抓住学科学习的出发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减”掉低效的学习方式,增加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有效联动,让教育教学、评价、管理更有针对性。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考试次数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
3.寻招的实践
出重拳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强师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作业和考试”是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病根”。设法减轻学生“心理和精神”负担、“家长陪读和经济”负担等。“双减”牵涉到政府、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要素。教育评价是指挥棒,唯有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只牛鼻子,“减负”才能真正落地。

二、“减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

在考试以升学为目标的提前下,即使义务教育减负,中、高考以分取人,负担仍旧很难减下来。
1.减负善待教师
让教师的平均寿命长些再长些。许多英年早逝的“白领、骨干、精英,有很重要的一条教训就是本来身心疲惫不堪,但为了事业自己的声望,硬撑着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教师减负”,须明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转变教师评价与管理思维合理配置学校所需编制规范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高质量、轻负担”
2.“减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
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社会文化。减负需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规范管理:对办学机构认真进行资质审核,教育教学管理监督,经费收支监管;协同育人:社会家长学校协同,校内外联动课业负担测评应包括成绩压力、课业难度、精力消耗和课业质量等维度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之魂,学校应该完善和丰富课程,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实践育人价值。
3.博弈中的减负”。
减负需要拿出真招实策把精力用抓好落实上,敢于出重拳、下猛药、花大气力,对顽症痼疾,要抓反复、反复抓,不能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更不能打着减负旗号,贼喊捉贼,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减负不成,又增添新负担。“以学定考”,让上课“有用”、作业“有效”、考试“有谱”。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协调各学科,规范作业总量与时长,杜绝重复性、惩罚性;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实施监督评价。实现“减负不减质”的“双减”目标。

三、"减负"呼唤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减负喊了多年,见效甚微,除了该反思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未触及招生制度层面的质的改革或许才是症结所在。
1.减负”症结何在?
家长功利化教育倾向导致教育异化。家庭是教育的“主阵地”在牢牢掌握住孩子命运的高考指挥棒面前,治标不治本的“减负令”成了隔靴搔痒。焦虑中的家长拼命给孩子加码各种校外培训,加重学生负担。义务教育只到初中,想进入高中就得面对激烈的竞争。当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通过考试进行分配,家庭就增加教育投入,学生和家长“每分必争”,提升子女在升学考试中的竞争力让补习变成了一场教育投入的“军备竞赛”。
2.提升家庭育人质量。
规范并严格监管校外培训市场的培训行为。深入解决培训质量、安全、价格等问题,以育人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家长要增强素质教育理念,创建家长学校,带动家长成长。克服学校减压家长加压现象追求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效果最优化。围绕“提质”加强研讨;“五育”并举多元发展。抓好教育教学过程督查与监控,规范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价,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发挥监测诊断作用,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3.“减负密码”在哪
为“减负”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厘清区域教育生态中的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机构等教育主体责任。让教育回归学校。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量化评价,转化为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力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家庭、社会全面认识学生负担,构建积极的舆论环境,引导人们形成对教育的理性认识,转变社会育人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