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军|从庙堂到草堂

 文乡枞阳 2023-08-15 发布于安徽

7月27日上午,从重庆北站坐高铁去成都。列车在成都平原上疾驰,一小时十六分钟便到了成都东站。

换乘地铁,至高升桥站下,步行来到蜀汉大街。在“西月城谭豆花”点了特色小吃,权当午饭。饭毕,穿过此街,左拐,前往位于武侯祠大街231号的目的地“武侯祠”。

可进入大门,迈过二门,眼前出现的并非诸葛武侯的祠堂,而是气势恢宏的“汉昭烈庙”!

昭烈庙正中有蓝底金字的“业绍高光”匾额,下为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劝阻无效,自杀于昭烈庙。

刘备像侧原有后主刘禅像,因其昏庸无能,抛弃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

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义薄云天”“诚贯金石”的匾额分别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性格。

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虽战功卓著,却有“反骨”、最终还是反了的魏延,自然是不在其列的。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

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昭烈庙后,下数级台阶,穿过过厅,迎面才是武侯祠(诸葛亮殿)。由于君臣的关系,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所以,纪念他的祠堂被称作“武侯祠”。

祠堂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塑像。殿内正中是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其上有“静远堂”三个描金大字匾额。“静远”二字,当取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诸葛亮塑像的右边和左边,分别供奉着其子诸葛瞻与其孙诸葛尚的塑像——二人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其陵墓史称惠陵(位于诸葛亮殿的西边)。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

公元234年8月,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归葬于成都。后人建“武侯祠”于此,以祭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

武侯祠建于唐以前,初与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了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

武侯祠后面的建筑是迁建而来的“三义庙”,自然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

整个“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其主建筑由大门、二门、昭烈庙、过厅、武侯祠等五部分构成。它们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高低不等,井然有序。从中,你当然会发现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君臣关系,但你更会明白什么才是历史所需,什么才会被后人铭记。撇开刘备想赓续汉室江山不论,撇开诸葛亮报答“知遇之恩”不说,也撇开文臣武将们想“立身扬名”“封官晋爵”不谈,单就在那样一个纷争、变乱的时代里,他们君臣一体,勠力同心,主观上称王争霸,客观上却为开疆拓土、保境安民,和渐进式的国家统一做出了殊死努力,你就得感佩,并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理当在庙堂里永远地享受“祭祀”!

我是受杜甫《蜀相》的感召而前往成都拜谒武侯祠的。在大雨如注、游人如织的武侯祠内,我找到了数片虽不“森森”但却遒劲的柏树,也找到了历史和人民所需要的东西。

7月28日上午,直接从住处乘坐公交,前往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博物馆位于青羊区草堂街道青华路37号。

我走了后门——从北门进入博物馆内草堂旧址景区。最先去了“少陵草堂”碑亭。碑亭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竖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

在“少陵草堂”碑亭的北面,就是著名的“茅屋故居”。故居主体建筑五开间,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为茅草遮苫;故居内陈设简朴。现故居遗址,是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所考证得出的;而故居也是几经毁损、几经修复而成的。参观当日,天气晴热,游客摩肩接踵,但抵近茅屋故居,却让人顿生凉意,如饮冰雪。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称作 “成都草堂”。

杜甫在草堂内居住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公元760-765年)。这五年,他生活相对安定,留下诗作240多首——几乎占杜甫全部存世诗歌的六分之一!这些诗歌有格调清新、充满生活情趣的《春夜喜雨》《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江村》和《客至》等,也有最能体现杜甫民本思想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管自己的草堂在公元761年8月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里被掀翻了顶,但诗人却依然呼唤对更为贫苦的“寒士”的关注,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又是何等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杜甫流寓成都时,虽经严武的举荐,担任过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的闲散官职),终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官。但这些并不影响他对国家和时局的关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既伤感诸葛亮统一大业未就而不幸去世,也伤感广大英雄人物乃至自己未能在“安史之乱”中竭忠尽智地报效国家;“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恨别》)则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

作于公元763年春天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则被后世诗评家称作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762年冬季,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杜甫当时正寓居于草堂,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走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传达出人们普遍的思安、思归之情。

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在草堂及以后的时间里,杜甫近乎一介草民。然而,就是这样的“草民”,身上却沸腾着忧国忧民的血液。这是底层人民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体现。

在草堂旧址景区,我流连时间最长的景点除掉“茅屋旧居”外,还有正对着南门的“大雅堂”和与其临近的“浣花祠”。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前者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而后者则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往深处看,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十二位中国诗歌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与杜甫一样,都是以“诗人”而非“能臣干吏”的身份享誉后世的;他们“相聚”一堂,更形象地昭示着:中国古代杰出诗人骨子里都有着一种精神品质,那就是“向真向善向美好”和“忧国忧民忧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探索者、践行者、倡导者和弘扬者,他们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沃土与源泉。

整个景区,溪流萦绕,绿树掩映,古木参天。大雅堂旁,有杜甫刚来成都时寄居过的草堂寺。寺内,两棵高达三十多米、树龄超过千年的银杏树,成为游客驻足和仰望良久的对象。

出大雅堂,向西,穿过草堂影壁,越过红墙夹道的花径,进入浣花祠。祠内有浣花女任氏的塑像。

关于任氏与“浣花”,有一个美妙的传说:浣花夫人本是浣花溪畔一贫家女,其未嫁时,一日有僧过其家门,满身疮疹,衣衫褴褛,见者无不恶心,唯任氏敬之;僧持衣求浣,任氏欣然濯之,溪边每一浣衣,莲花应手而出,顷刻花漂满潭,再视其僧,不知所往。众人惊异,因识其浣衣处为“百花潭”。

大历三年(768年,距杜甫离开成都仅三年),泸州刺史杨子琳发动叛乱,率精兵数千攻入成都,占据了城池。值此形势危急之际,已成为西川节度使崔宁夫人的“魁伟果干”的任氏,散财募勇,披挂上阵,“手自麾兵”,击败了杨子琳。任氏因保卫成都有功而成为巾帼英雄,并被后人立祠供奉。

不仅如此,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旧俗,成都人每年都会在任氏生日这一天(四月十九日)举行“浣花日”。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卷八中记载:“四月十九日,成都……倾城皆出,锦绣夹道。”

杜甫来成都时,筑茅屋于浣花溪畔;离开成都后,崔宁一度拥有了杜甫故居,但任氏笃信佛教,“舍宅为寺”——是为浣花寺(即扩建了的草堂寺)。

虽然浣花女与杜甫没有多大关系,但浣花祠却也是景区内一个人头攒动的地方。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继续西行,踏上了景区的中轴线。自东北向西南,“工部祠”“诗史堂”“大廨”三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均坐落于其上。工部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宋代黄庭坚、陆游配祀于其像两侧。诗史堂被誉为杜甫的诗歌集成之堂,堂内悬挂有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人的题词,堂前一片梅林,两株硕大的罗汉松,枝繁叶茂,更烘托出高堂素壁的雅洁。大廨为杜甫办公场所,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

出“大廨”,过溪桥,也就到了西门(即正门)。

迈出景区,回望正门,门匾的“草堂”二字,已幻化为景区内的各大小景点,具象为命运多舛、风骨俊秀的杜甫们。

是啊,华夏历史上,有以“文治武功”留传千古的帝王,有以“伊周功业”垂范于世的能臣贤相,也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士子,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庶民。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跨越,是令人景仰的“庙堂”与让人流连的“草堂”携手并行、协力推进的结果。

就在我离开成都的当天晚上,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多国首脑、政要和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出席了开幕式。至于其他参与者和观众,当数以千万计!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