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女儿做一桌菜却惨遭妈妈数落:她的最新回应,让多少孩子噩梦重演?

 阿呆爸育儿 2023-08-15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842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及人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江西一个14岁的小姑娘,趁假期在家里做了一顿午饭等妈妈下班。

她不仅做了三菜一汤,还细心地切好水果放在妈妈的位置上。

但妈妈回来后,看到桌上色香味俱全的午餐,第一反应不是惊喜,也不是感动,而是冷冷地责备——

“我是要表扬你吗?”

“你给我整这么多菜,中午,啊?怎么吃啊我们俩?”


视频曝光后网友在评论区炸锅了,都觉得这位妈妈的表现让人窒息,简直“不配当妈”。

“有这个妈真压抑”

“如果我女儿做了这么多菜,我做梦都要笑醒。”

“应该表扬10086次”


看了网友的评论,这位妈妈当即就录了一个视频回应。

新视频里的她,不但毫无反思悔过之意,还变本加厉地向女儿输出情绪。

这样的场景,让无数人看见了自己的童年噩梦。


01.

快乐消失,烦恼加倍

录视频回应的时候,这位妈妈明显情绪上头,很不冷静。

她举起手机对着女儿,一边冷笑一边质问:

“网上好多人有意见,说我这个妈妈不配,你觉得我配不配做你妈?”


被撒气的女儿不知所措地立在门边,握紧门把手,支吾了一会儿才弱弱开口:

“这不是我说了算的……”

说完后就转身离开,不想再面对妈妈的镜头。


妈妈不依不饶继续发问:“你就说我这个妈当得好不好?”

女儿犹豫道:“还好。”


家长强势输出,孩子妥协躲避,这样的一幕,让很多网友看见了自己的童年。

在很多人的成长历程中,无论自己做得好与不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永远都是挑刺、扫兴、泼冷水,更严重的,就是贬低、打击甚至辱骂。

网上流行的一个热帖里,这样评价中国式父母:

“向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江苏南通,一个细心的男孩注意到妈妈的手机用了很久,屏幕都碎了却舍不得换。

于是悄悄拿出自己攒了很久的压岁钱,送了妈妈一个新手机。


本以为妈妈会开心的他,一拿出礼物就遭到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


妈妈指责他乱花钱,逼他去把手机退了。

男孩理解了妈妈当家的难处,委屈地解释手机并不贵。

但妈妈态度强势不为所动,最后还是拉着儿子回到店里,把手机退了。

这件事发酵以后,妈妈的举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是儿子忍下难过后,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妈妈:

“她很爱我,只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才会责怪乱花钱。”

没错,我们理解妈妈和儿子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才做出了不同的取舍。

但大家真正不满的是,这件事明明可以用更柔和、更温暖的方式解决。

在孩子表达感恩的时刻,家长即便不认可孩子的举动,也可以在接受和鼓励之
后,再商量着做出最终决定,而不是一上来就给孩子泼冷水。

因为被这一盆盆冷水浇灭的,不只是孩子的热情,还有亲子之间的温情。


02.

错的不是孩子

说回文章开头的那位母亲。

在质问女儿的视频里,她对女儿躲避的态度很不满意,似乎想逼着女儿承认自己是个好妈妈。

她强调自己的付出:“我丢了工作,带你跟你姐姐,把你从小带到大,你说我对你好不好,说实话。”

被这样逼问着,女儿还是犹豫着说:“还好。”


带着两个孩子,里里外外操持一个家,我们很能理解这位母亲的压力和难处。

她的女儿,也是比所有人都更加懂得妈妈的辛苦。

所以她才会用心地做了一桌菜,想犒劳一下妈妈,让她也轻松一点。

可孩子体谅了妈妈的付出,妈妈却看不到孩子的懂事和委屈。

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网友都在评论区说出了自己耿耿于怀很多年的“小事”。

一位网友说,之前有家新奶茶店买一送一,兴致勃勃带妈妈去喝,妈妈一边喝一边疯狂输出:乱花钱,香精味,喝水一样……

喝着甜甜的奶茶,回忆起来却都是苦涩的。


另一位网友至今记得,小学时给妈妈精心准备了一个妇女节贺卡,妈妈却当着邻居的面说:“这什么破纸,我才不要呢,扔了扔了!”

自那之后,网友再也没动过给妈妈准备礼物的念头。


还有的父母,把自己吃过的苦,酿成了孩子的愧疚感。

孩子在外面吃火锅给家里分享,妈妈却反手发了一张吃辣椒酱拌饭的照片,还说“三块钱吃得饱饱的”。


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本是亲子间增进感情、拉近距离的好机会,却被父母带针似的一句句话,越推越远。

久而久之,孩子的分享欲会渐渐消失,想逃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可父母总不理解,他们既不能共情子女的喜怒哀乐,也不愿倾听孩子真正的心里话。

都说现在的孩子脆弱、精神内耗严重,殊不知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父母身上。

还记得papi酱对父母说过一段话:

“我知道父母说这些话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但是作为子女,我听完之后不是感动,心里面只有一种负罪感。

我会觉得,我父母的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小时候,父母把所有不幸都归因给孩子,长大后,孩子便在受到委屈后下意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学不会爱自己,总想着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最后在自我厌恶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走向崩溃。


03.

夸一句,没那么难

与扫兴父母的新闻评论区里大量地哭诉和宣泄不同的是,在一些暖心父母的新闻下面,全都是羡慕的声音。

“到底是谁在过这种好日子?”

“有这样的爸妈真的太幸福了吧!”

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爱玩的游戏人物立牌和横幅,来迎接孩子大考结束。


还有一位妈妈,面对孩子“烤地瓜”的远大理想时,说出一段洋溢着满满爱意的话:

“烤上了地瓜?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也会为你骄傲的!”

“恭喜许果果有了新的愿望!”


这样的父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用爱和惊喜陪伴着孩子度过成长所有的关隘。

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孩子又怎么会不幸福?

同样是面对孩子做菜这件事,无锡的一个家庭就给出了教科书般的答案。

无锡一位10岁的小姑娘,在厨师爸爸的耳濡目染之下,早早就燃起了做饭的兴趣。

有一年母亲节,她给妈妈做了一桌大餐。

妈妈看到后特别惊喜,满足地笑着表扬道:“比你爸爸做得还好吃。”


在家人的鼓励下,这位小女孩在10岁的年纪,就有了大厨风范,单手起锅、360°转锅、颠勺……高难度动作统统手到擒来。

现在的她,已经在个人社交平台收获了大量粉丝。


除了感叹别人家孩子的十八般武艺,更多人是被小姑娘沉浸其中的热情和自信感染。

当有人问她的父母,孩子这样“不务正业”没关系吗?

孩子爸爸轻松地说:“上学回来吃饭然后学习,学习结束一般孩子都是玩手机,我不让她玩儿,过来学学炒菜不好吗?”

况且,大家都看得出来,姑娘是真心喜欢炒菜。

每次做成一道新菜式,她都会很开心地跟父母分享,父母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当然,也许孩子长大后会有其他选择,但在当下这一刻,她已经从自己的爱好和父母的鼓励中,获得了满满的能量。

这种能量,将让她未来拥有迎击风雨的力量。


04.

给孩子鼓掌

沈奕斐老师曾在文章中提到教育家蒙特梭利的一个观点:

成人的逻辑和孩子的逻辑是很不一样的。

成人逻辑注重实用性,看一个事情,往往是看他实际以及未来产生什么效果,可是孩子的逻辑体系常常是当下的。

这句话点明了大部分亲子矛盾的起源。

家长在看待孩子的行为时,总是会想得更多,考虑到更多层面。

但孩子需要的,却是当下最直接的一个反馈。

现实往往是,父母期待着孩子长大后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却不知道早在自己把冷水泼向孩子的那一刻,就已经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与之相对的,父母恰如其分的捧场,会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动力。

就像孩子炒菜炒多了这件事,这位妈妈完全可以换个说法:

“宝贝太棒了,一个人做了这么多菜,手艺真赞!”

“但是咱们只有两个人,一顿饭吃不完会浪费,所以下次可以少做一点,好吗?”

同样的需求换一种表达,就可以让孩子得到妈妈捧场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哪。

更重要的是,母女之间不会再有芥蒂和隔阂,只有互相理解的温暖和舒心。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任何时刻,都做第一个“捧场王”!

点亮【赞】+【在看】,祝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夸奖中长大。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今日视频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