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民间关于“头七”的祭祀习俗

 取经的兵 2023-08-15 发布于湖北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关于人死后的习俗,在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的各处各民族的习惯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记载,早从周代开始,传统的丧葬,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而繁杂的流程。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直到现在,在很多传统丧葬中,不同地区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等习俗。所谓的圆坟就是指从出殡日开始算到第三天,需要到墓地上梁、上香、摆供品、烧纸钱等。

原因是很多地域民间习俗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在祭祀时以“七天”作为计算单位。从人死后开始算,每间隔七天就需要祭奠一次,叫做“做七”,而最早的前7天,则被称为“头七”。

且,在烧七的时候,逝者的家门口大门前需要挂白纸灯笼,以此表示家有要守孝。头七在家里设灵牌,祭拜,其余的六七,都要到逝者的坟地里烧纸钱。

头七的最后一天也叫“回魂夜”。在这一天里,死去的人会回到阳间来看最后一眼。这一天很关键,阳间的家人在这一天里不仅要大吃大喝,还要表现得一团和气,不能争吵。这样,死者就会觉得阳间的家人有吃有喝又快乐,可以放心地离去了。

而,湖北鄂州地区民间丧葬习俗和传统丧葬习俗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鄂州民间传统习俗里,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年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鄂州地区坊间传闻在“头七”回魂夜这天,会有鬼差跟死者一起回家,这个鬼差就是被人熟知的鬼差就是牛头马面了。他们会在子时的时候,从窗户或者是烟囱进入到死者的家里,在亥时的时候,再离去。

当然,为了让死者能够被鬼差善待,因此在回魂夜这天,死者的家人需要犒劳鬼差,准备很多的贡品,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都需要准备,越多越好。但是,在这些贡品里,千千万万不能有牛肉、马肉亦或是狗肉。这三种贡品头七日晚上千万不能吃,牛肉、马肉、狗肉,因为根据头七习俗传说,头七会有鬼牛马面的鬼差。

那么怎么知道逝者回来了呢?“头七”这一天,逝者的家属会把鸡笼里所有的大公鸡放出来,不让其回笼。据说如果逝者真有回来,就会有一只大公鸡进屋,笔者小时候就在爷爷头七的时候,看到一只被放出去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进了堂屋,进了屋的大公鸡得撒些上等好米招待。

同时,家里的直系亲属,如长子长孙还要陪同跪在一旁一边使劲烧金元宝和黄表之类的纸钱(传闻是为了贿赂鬼差),一边虔诚的禀报家里情况,多半是报喜不报忧,目的就是让逝者安心的离开。说来也巧,听懂话大公鸡会在吃饱喝足之后慢悠悠的走大门,像极了亲人离别时念念不舍样子,这便是鄂州民间头七的风俗。

为什么会是大公鸡呢?因为公鸡是纯阳之物,是可以穿越阴阳的动物。逝者无法独自回到人间,只好让家里的公鸡回来替他走一遭。

因为公鸡在天上的神命叫昴日星官,住在光明宫。在民间传说中具有“通吃阴阳”的本领,所以,民间才把公鸡当作了“引魂鸡”。

宋代《太平御览》说:“太阳出,雄鸡啼,因为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所以,公鸡被古人称为“阳精”,一身正气!如果家里有不好的东西,大多是因为阴气太重,可以养一只五彩的大公鸡,能够为家里带来灵气。

公鸡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中国传统的丧礼仪式上,在嫁娶仪式上,有的地方如果男方外出不能及时赶回来,女方也是先和和活公鸡拜堂成亲,代表正式成为这家的媳妇儿。

切记,如果逝者坟地离家比较远,路途又比较复杂的话,那么“头七”这一天就需要在坟头和家门口各点一盏长明灯,避免逝者死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成为孤魂野鬼。鄂州地区的民间习俗大都是在周年点长明灯,道理同上。

而且,头七这一天,如有坐月子或怀孕的人最好回避,否则按照鄂州地区民间的传统说法来说算是对鬼神的不敬,对家庭也不利。

“头七”不管是对死者还是对死者家属都是很重要的,这是逝者家属跟死者彻底分开了。即使是离开了家人,死者家人肯定也是希望死者能够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举办送别仪式不仅是为了好好的送别死者,更是为了安慰家人自己受伤的心灵,能够给自己内心一丝慰藉。很多人觉得安排好死者的身后事,也能让死者了却世间的牵绊,也是古代习俗的一种延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