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哀永逝文 作者:潘岳

 新用户4541Ay47 2023-08-15 发布于上海

哀永逝文 作者:潘岳

辞赋名篇。西晋潘岳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本文作于元康六年,为亡妻送殡之辞,描写了作者和亲属哭别、送葬、安葬、归来哭祭的一天殡葬活动。清晨,嫂侄慈姑、作者自己及送殡者,“咸惊号兮抚膺”;拆席送葬时,凄切增欷,俯仰挥泪;将灵柩安葬之后,“归反哭兮殡宫,声有止兮哀无终”。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多层面抒写作者自己对亡妻永别的悲痛情感。先是叙事显情,逝日永长,离居遥远,终天不返,以示绝别的悲哀;接着想象亡妻仿佛徘徊故宇不忍离去,以幻觉突现思念深情;再用外部自然悲景来烘托,马回首不前,鱼仰沫失濑,风冷冷入帷,云霏霏承盖,因物写人,悲痛难言;又用“遇目无兆,寤寐弗梦”的希望之破灭,将悼念之情写到极端。全文叙事言情,真实具体,流自肺腑,富有感染力。汉武帝的《李夫人赋》也是用幻觉、悲景、梦幻来写思念之情,本文不能说不受其影响,而凄凉深婉则远过之。

章节列表

《哀永逝文》原文

《哀永逝文》译文

《哀永逝文》原文

启夕兮宵兴,悲绝绪兮莫承。

俄龙轜兮门侧,嗟俟时兮将升。

嫂侄兮慞惶,慈姑兮垂矜。

闻鸣鸡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

逝日长兮生年浅,忧患众兮欢乐鲜。

彼遥思兮离居,叹河广兮宋远。

今奈何兮一举,邈终天兮不反!

 

尽余哀兮祖之晨,扬明燎兮援灵輴。

彻房帷兮席庭筵,举酹觞兮告永迁。

凄切兮增欷,俯仰兮挥泪。

想孤魂兮眷旧宇,视焂忽兮若仿佛。

徒仿佛兮在虑,靡耳目兮一遇。

停驾兮淹留,徘徊兮故处。

周求兮何获?引身兮当去。

 

去华辇兮初迈,马回首兮旋旆。

风泠泠兮入帷,云霏霏兮承盖。

鸟俛翼兮忘林,鱼仰沫兮失濑。

怅怅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

思其人兮已灭,览馀迹兮未夷。

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谓原隰兮无畔,谓川流兮无岸。

望山兮寥廓,临水兮浩汗。

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匪外物兮或改,固欢哀兮情换。

嗟潜隧兮既敞,将送形兮长往。

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中慕叫兮擗摽,之子降兮宅兆。

抚灵榇兮诀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窕。

户阖兮灯灭,夜何时兮复晓?

归反哭兮殡宫,声有止兮哀无终。

是乎非乎何皇?趣一遇兮目中。

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

既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重曰:已矣!此盖新哀之情然耳。渠怀之其几何?庶无愧兮庄子

《哀永逝文》译文

出殡的前夕事务繁多。心中的悲哀几乎无法承受。

在雕绘著龙纹的灵车旁手扶著门。等待著太阳升起就要出殡了。

嫂嫂和侄女心中凄惶。慈祥的母亲心生同情。

在听到鸡叫的那一刻启程。大家都悲伤而捶胸哭号。

死后的日子多么长,而在世的日子又那么短。人生总是忧患的时候多,而欢乐的时候少。

从此生死分离,只有遥遥想念。两人阻隔在遥远的两地,令人叹息。

怎奈何今日一别之后。你就将永远别离,不会回来了。

在这祖祭的时候,我实在极尽悲哀。一手举著火把,一手攀著灵车。

透过帐篷看著陈列著的灵筵。我举起酒杯洒祭,对你说著永久分离的话。

凄惨深切让我抽泣不止。俯身起身之间抹著眼泪。

想念你,想念在一起的旧时光。以前共同生活的情形,彷彿历历在目。

就在这想念你的时刻。看到的影像,听到的声音就像回到了从前。

出殡中,一路上一再地停留。在我们曾经到过的地方徘徊。

找来找去又能找到什么呢?还是起身继续赶路吧。

你嫁到我家好像只是昨天的事。没想到现在已经帮你下葬,马车已是在回家的途中了。

冷冽的强风吹进帷帐裡。天空的乌云覆盖的大地。

现在的我,像忘记林中的巢,垂翅低飞的鸟。像搁浅河滩,仰天吐沫的鱼。

哀伤无法抑制的延续著。本是追求幸福没想到带来的却是不幸。

想念你啊!你的人已经不在了。只有你的足迹还没有完全消逝。

早先同你在一起,现在分属两个世界。回想起旧时的欢乐,反倒增加新的悲痛。

谁说平原没有边际。谁说河流没有岸边。

天空看起来是那么的辽阔。河水看起来是那么的浩瀚。

天空看起来是那么的苍茫。城市看起来是那么的萧索。

这不是外界景象发生了改变。而是我的心情悲哀所致。

墓道又深又广。这躯体将长此以往进入,不再出来了。

当初住在美丽繁华有香气的房子裡。如今住在泉水旁的腐败土壤中。

伤心地捶胸顿足,大声的叫著你的名字。你从此就要住在这裡作为永久的家了。

手抚著棺材与这地下的房间诀别。墓道幽深,层层棺椁藏著你。

这门一关上,那裡面的灯是否会熄灭。那裡面是否能够辨别夜的终止和晨光的到来。

回来后到摆放灵位的房间又哭泣起来。家人沿袭俗礼,要我不再哭泣,但心中的悲哀没法终止。

啊,是不是你的灵魂归来了。真希望你的灵魂能映入我的眼中。

既然想看你看不到。你能否在睡觉的时候出现在我的梦中。

每当经理家中的事的时候,心裡总是想到你而无法专心。

啊!罢了,这应该是新丧造成的哀伤之情。这份思念将持续到何时呢?希望能够像庄子一样,瞭解死生「通乎命」的哲理与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