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如何培养自己的练习习惯?

 宛洛练琴思维 2023-08-16 发布于江苏
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指的是学琴者不借助外力,或借助少量外力,更多则是自己自觉、主动地开始每次的练琴。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自觉的练习习惯呢?宛与洛根据自身的经验与感受,将培养习惯分为了以下4个阶段。

当学琴者可以“熬”过这4个阶段后,自己的练习习惯自然就会形成。

一、带着新鲜感,热情地开始

初学一门乐器时,我们刚开始能够主动地练习,基本是受新鲜感的“驱使”,也就是这件乐器,一直在吸引着我。

在第1阶段中,你会切实体会到“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基本上很少有学琴者,会在第1阶段就放弃的。这一阶段,也会后续的练习,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用方法坚持

仅靠“热情”维持你的练琴,其实是很不稳定的。

因为你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不如刚开始学习乐器时,那么有“激情”了,自己对于乐器的喜爱程度,好像逐渐在减退。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感受。因为你对所学的乐器越了解,越熟悉,你的热情度则会越低。

而且,“兴趣”这种感觉,是需要不断地感官刺激,才能一直维持下去。

否则兴趣一旦耗尽,学琴者便很难再去练习一件,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在第2阶段,我们需要通过一些练习方法与技巧,维持住自己的兴趣。

比如,自己非常喜欢葫芦丝这件乐器,非常喜欢听《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作品,也是因为这首作品而学习了葫芦丝。

当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月光下的凤尾竹》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演奏。

而自己的学习,则是“越过”了那些最基本的演奏技术练习,“直奔”这首好听的作品来的。

由于没有“打底”,基本演奏功力尚未形成,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自然会很吃力。

演奏出来的作品,也是磕磕巴巴,断断续续,不容易保证完整性与流畅度。

这时候的学琴者,便会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

要么果断放弃练琴,忍受不了自己的演奏,从此不再碰乐器。

要么勤于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练习方法,使练习得以持续。

所以在第2阶段,学琴者必须要获得有效的、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才能使演奏出来的效果,达到“可听”的程度。

也才能一直保持对乐器的兴趣,可以说是用方法在坚持了。

以下宛与洛给出两个有效的练习方法,主要分享给那些“因为某首作品而学了某件乐器”的学琴者。

①拉长练习的“战线”,每天只需练这首作品中的其中一小部分就可以,用“以曲代工”的方式,逐渐强化自己的演奏技术。

②果断“倒回去”,倒回最基础的演奏技术那里,从头练起,系统化学习。

这两种方法,最终都可以练出来较扎实的演奏技术。奏出来的作品,也会让自己产生满意感,愿意继续练下去。

三、需要“正反馈”以及奖赏来维持

随着练琴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学琴者想要保证自己的演奏技术,始终处于进步状态,那么所练习的内容,也得逐步加大难度。

因为演奏技术得不到进步,学琴者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慢慢放弃练琴,更别提持续练下去,并养成练习习惯了。

这便是第3阶段的练习,主要和枯燥、更大的困难作“斗争”。

如果说第2阶段所用到的练习方法,属于练习上的“硬方法”,那么第3阶段,则更多地需要动用练习之外的“软方法”。

所谓“软方法”,则是不从演奏技术、不从练习本身出发,而是运用其它的一些手段与技巧,帮助自己更容易地练习下去。

比如留心“正反馈”,哪怕再小的“正反馈”也算数,并以此作为心理寄托与安慰。

还是以上述学习葫芦丝为例。当学琴者成功拿下《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就会向着更高难度的作品出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技术。

当他学到《篝火狂欢夜》时,被难住了,因为这首作品,对手指的灵敏度,有着很高的考验。

学琴者自己也清楚,只要慢慢练习,把练习的时间线“拉长”,不在意进步的速度,终会练好这首作品,收获更为扎实的演奏技术。

但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难免会扛不住压力,会有焦躁与失落感。

这时练习上的“硬方法”就显得单薄了,则需要借助一定的“软方法”。

比如,今天在练习《篝火狂欢夜》的快板乐句时,虽说依旧不连贯,不流畅,老是错音,但与昨天的练习相比,与前几天相比,已经错得算少的了。

说明这就是在进步,这就是宝贵的“正反馈”。

学琴者要及时留意这些“正反馈”,即使再微小,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

为了更好的鼓励效果,可以在发现了“正反馈”之后,配合着自我奖励法一起使用。

比之前演奏得流畅了一些,熟练了一些,错音也少了,那么今天可以奖励自己吃顿好的。

注意,“奖励法”要“循序渐进”地使用,最好是与自己获得“正反馈”的程度相协调。

如果只进步了一小点儿,但是却想奖励自己一辆车,那这之后就很难再用“奖励法”了。

通过这些“软方法”,学琴者逐渐可以“熬”过枯燥且漫长的练琴时光,练琴也不再变得痛苦,慢慢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习惯。

四、习惯已成自然。再练时,轻松愉悦

所以,到了这一阶段,学琴者会发现练琴对于自己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项任务,而是朝夕相处的陪伴。

每次练习时,早已没有了痛苦感与抵触情绪,更多的是不练则不习惯,有了一种不做就难受的“上瘾感”。

当习惯成自然时,也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次的练习,都伴随着轻松、愉悦。虽然依旧会在练习中遇到各种困难与“瓶颈”,但学琴者毫不担心。

因为自己知道,在练习习惯的驱使下,自己总能找到合适的练习方法,逐步把问题解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