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尚昆: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到八大路线的形成 4

 兰州家长 2023-08-16 发布于甘肃

八大路线的形成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9月,过渡时期总路线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从1953年12月起,我们党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群众把这条总路线通俗地概括为“一化三改造”,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极大地调动起全民族的政治积极性。那时确实出现了万众一心跟着党奔社会主义的大好形势。

1955年7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批判“小脚女人”,农业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了。到1955年底,全国已有65%的农户加入了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底,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西安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都实现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说:“党中央委员会原来预计,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将需要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证明,为了完成国家的工业化,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必要的,或者还需要更多一点时间。但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基本完成,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除个别地区以外,就可以全部完成。”

党的八大决议指出:“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确定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继续和发展。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硬是有人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是背着毛泽东搞的。

杨尚昆说:“这实在太荒唐了。编造谎言的人连起码的常识也没有。”准备召开八大是1955年3月毛泽东首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宣布的。同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为了开好这次大会,12月5日,刘少奇主持召开有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传达毛泽东关于八大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保证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的指示。

刘少奇提出全党准备八大,迎接八大,八大的准备工作要和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两天以后,从12月7日开始,刘少奇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听取工作汇报,直到1956年3月。毛泽东从1956年2月14日起,也开始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听取工作汇报。在系统地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汇报的基础上,形成了那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的主题也就成为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八大是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规模最大、并邀请了外国兄弟党派代表团参加的一次盛会。毛泽东自始至终出席了大会,并致了一个很好的开幕词。刘少奇代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八大作政治报告。这个报告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多,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讨论和修改。杨尚昆说:“毛泽东没有参加过报告稿的讨论。因为那时中央政治局会议照例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不参加这些会议,但是会议情况要及时地向他汇报,八大政治报告的历次修改稿都送给他看过。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把建国以后毛泽东手稿整理出版了,你们把1956年那一本找来看看,毛泽东对八大政治报告稿的修改有几十处之多。在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毛泽东关于批印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草案)》给我的信,这是中共中央档案,'白纸黑字’嘛!”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