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芍药知母汤

 庆哥哥呀 2023-08-16 发布于内蒙古

十八、桂枝芍药知母汤

【主治病证】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五·8)

【方剂组成】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一枚(炮)

【方药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证释义】本方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养阴清热。为桂枝汤去大枣加味而成。文中“桂、麻、防风发表行痹;甘草、生姜和胃调中;芍药、知母和阴清热;而附子用知母之半,行阳除寒;白术合于桂麻,则能祛表里之湿;而生姜多用,以其辛温,又能使诸药宣行也”(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本方证是以历节病日久,正虚风寒湿邪阻痹,化热伤阴,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症见诸肢节疼痛,关节肿大而变形,身体瘦弱,或头眩短气,恶心欲吐,脉弦细弱等。

该方用药较多,说是桂枝汤类方似乎牵强。须知方中有法,故说该方是桂枝汤之法则更切实。

【临床发挥】本方为治类风湿专方 中医对痹证的分类不一,看来宜分活动期与静止期两类。后者再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2种。而风湿性者依淫邪之偏盛分风痹、寒痹、湿痹、热痹4型。类风湿者属中 医之历节、肾痹(骨髂变形)。……近代所谓类风湿关节炎,多谓不治。但历年我曾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愈多人。(《赵锡武医疗经验》5、96页)

本方可加入“虫类药” 对本条方证之病机,据条文所述,必病程较久,正虚邪痹是其基本病机。所谓正虚,为气血阴阳俱不足;所谓邪痹,为风寒湿热诸邪郁痹。杂合之病,则需杂合之方施治,故制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里需要明确,方中知母,并非只是清热,《本经》谓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可见知母具有一药多效的功能。本主适当加入地龙、全蝎、蜈蚣等 虫类药,可增强疗效。(《金匮杂病论治全书》86页)

【医案举例】历节病(类风湿关节炎)杨某,女,40岁。3年前患手足麻木,喜热怕冷,每着风寒后两手足关节即疼痛,同时局部皮肤呈现青紫色,经数日 后色渐消失,疼痛也随之缓解。2年来,虽经治疗,但未见显效。于1962年秋季发展为上下肢关节连续性剧痛。初诊(12月9日):四肢大小关节剧烈疼痛,日 轻夜重,阴雨天尤甚,局部肿胀灼热,汗出,两手足皮肤呈现青紫色,行步艰难,手指不能弯曲。经常头眩,恶心欲呕,胃纳不佳,二便正常。有时耳鸣心悸,日晡潮热,脉短细而数。处方:桂枝、芍药各15克,甘草、麻黄、淡附子各9克,白术、知母各24克,防风9克。上药为细末,分10日 服完。二诊(12月21日 ):服药后疼痛肿胀减轻十之五六,手指伸屈较前灵活,灼热、汗出皆止,头眩、恶心未发作,耳鸣、心悸、潮热皆减轻,手足部皮色仍呈青紫,胃纳仍不佳,原方再时(日 服量稍增加)。三诊(1963年1月17日 ):关节疼痛已减十之八九,其他症状完全消失,胃纳佳,手足部皮色好转,但和其他部分比较仍然有别,行走以及缝衣裳做饭灵活自如。仍予前方,再服1个月。共服药治疗2个月。【赵明镜,《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1):30】

此案主症特点颇似风湿关节炎,即《金匮》所谓“历节病”。本病中、西医治疗都很棘手。本方治之有如此良效,值得效法。原方为汤剂,此案变通为散剂(宜煎煮数分钟),膏肓俞病人,切合实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为病程较久,正虚邪痹是其基本病机。所谓正虚,为气血阴阳俱不足;所谓邪痹,为风寒湿热诸邪郁痹。杂合之病,则需杂合之方施治,故制桂枝芍药知母汤。临证应针对具体病机,灵活增减方药剂量,如治热痹甚者重用知母,可加石膏;治寒痹甚者重用桂、附等。此外,于本方中酌情加入几味虫类药入络搜邪能增加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