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相穿插,螺旋前行——《三国演义》导读系列之六十——晨光孟语第1749期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08-16 发布于江西

《三国演义》前后跨度近百年,要描述三大集团的事件,可谓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件巧妙串联起来的呢?如何不致于写了一头,忘了另几头,或者让一些人,一些事有头无尾,自然消失呢?作者运用了互相穿插,螺旋前行的手法。

三国形成之前是以朝廷事统领故事,因为乱自上作,三国的混乱缘于皇帝重用宦官,而宦官专权,祸乱朝政。在天下三分之前,朝廷的变化是中轴线。这些英雄豪杰都是在平黄巾叛乱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第一回就让刘备、曹操、董卓等重要人物悉数登场。然后以朝廷的变化描述了何进之死,朝廷之乱,董卓专权,孟德献刀,诸侯讨逆等故事,在中间又穿插了张飞鞭督邮、刘备为平原令等事件,不至于使刘备没了着落。在诸侯讨逆时让孙坚出场,使三国的首任领导全部登场。

然后又以迁都之后的朝廷为主线,描写了王允用连环计破董卓,又写了李傕、郭汜之乱,马腾父子在此出场;曹操在青州养成气候,接父亲到许都享福,结果在徐州被张恺所杀,他迁怒于陶谦,准备血洗徐州。此举又引出了刘备救徐州,吕布袭兖州,陶谦让徐州等故事,让刘备这边又成为关注重点。然后镜头又回到朝廷,写朝廷东渡,曹操迎驾于许都。回头再写东吴孙策之勇,形成了东吴势力集团。回头再写刘备和袁术之战、曹操与张绣之战、曹操与袁术之战、曹操与吕布之战,中间都没有落下刘备。

然后就是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争斗,中间详写了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直到刘备投奔刘表才告一段落。又详写了曹操与袁绍之战,回过头又虎视荆襄。然后详写了刘备在荆州之事,随后三方势力齐聚荆襄,演出了赤壁之战的大戏。之后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者详写一家之事,或者写两家之斗,牵连第三家,如车轮之战一般,轮番出场,从没有轻慢哪一家。罗贯中在赤壁之战后,详写两家时,一定不会忘掉第三家。比如从五十一回到五十七回,重点写诸葛亮三气周瑜,中间还不忘写“曹操大宴铜雀台”一事。在第六十回到第六十五回主要写刘备取益州之事,中间又插入了赵云截江夺阿斗、曹操加九锡,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大战。一边写曹操与张鲁在汉中大战,一边又写张辽与孙权在逍遥津大战。关公与曹操在襄阳大战时,就被孙权抄了后路,写刘备准备为关公报仇时,就插入了曹操之死、曹丕即位和曹丕难曹植一节。

从八十一回开始,基本是以曹魏和蜀汉两方为主,中间偶尔插入一两笔东吴之事。这样写主要是突出诸葛亮、姜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几个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这路互相穿插,螺旋前行的叙事手法,再加上章回体小说特有的对偶式标题,更容易实现各方之前的关联。比如“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镇逍遥津”一回就写了两场战役;“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一回就写了三方之事。

长篇小说以其宏大的布局而吸引读者,长篇小说的作者一定要有广阔的思维视域,才能总览全局,照顾到各个方面。我们在阅读长篇小说时,也一定要关注作者如何协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