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酒 翟占杰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有了酒这个玩意。书上说杜康造的;另有说是仪狄所造;还有说是黄帝所造。曹操喝醉酒了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把杜康推崇的很高。比曹操更早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少康作秫酒】,还说【古有杜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指的是高粱,秫酒就是高粱酒。杜康是周朝人。他的墓在山西运城市。很有幸,我在山西芮城县待过,翻过中条山便是运城盐湖区,并不很远。那有个叫作老渡村的村子,又叫杜庄,墓在村南侧,我去时只看到20多米长;宽15多;高3米多的封土,早先墓前有石兽,有杜康寺,当地人说都被日本人破坏掉了。’ 仪狄据说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官员,战国策上记载【夏禹的女儿或是女人命令仪狄去监制酿酒,仪狄总结三黄五帝时就留传下来的方法,造出美酒进现给夏禹。】仪狄的年代早于杜康,他又总结三黄五帝的方法造酒。三黄五帝是上古时代的人物,没有具体文字记载,由此来说,我们酒的历史可是够长的啊! 古人喝酒的酒具有很多,爵,觚,角,卮等等,配合不同的身份【贵族用爵】;不同的用处【罚酒用觚】,不同的场合【野外用卮】。这些酒具都有一个特点:很大。最小的是爵,可以装5两酒的样子。最大的卮可以装4到5斤酒。而古书上记载的饮酒十觚;吃酒三卮;比比皆是。武松也以连饮十八碗酒,还能打死老虎而出名!看到这里,千万别以为古人的酒量有多大,看看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的唐酒制法,你马上就发现,那和我们今天的醪糟做法差不多,酒度数自然低的可怜,属于酿造酒。稍有酒量,七八斤下肚没啥问题。 喝酒时,要把酒从酒壶里倾倒到酒杯里,这个过程叫【筛酒】,所谓的筛就是过滤的意思。酒里有浮起的酒酿,所以要过滤一下。酒具【爵】中间那两根小柱子据说就是用来顶起滤布的。 高度的酒,是通过蒸馏得到的,这一技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是从元代开始有的。酒经过蒸馏,酒精含量提高,慢慢的酒杯也变小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常见的大小。 我喝酒的记忆好像是始于幼时喝醪糟喝多了,晕晕的睡了一天。长大了喝过葡萄酒,啤酒白酒等。父亲是个很开明的人·,自己爱喝两口,也并不禁我喝酒。在外打工近二十年,喝过的酒种类不胜枚举。最快乐的数在山西太原喝酒的日子。那儿的杏花村汾酒是高粱酒,独特的香味直到今天都难以忘记。竹叶青酒是另一种风味,有股淡淡的药味。中德啤酒的度数很高,记得有20多度,三瓶啤酒放倒我是常事。浙江的老酒是黄酒,甜甜的,入口绵软,很有香味,后味微苦。度数不高,但是喝多了却不易醒。老酒等级很多,从几块一斤到几百一斤都有,以满足不同等级的人。在内蒙额济纳旗,喝过马奶酒,纯白色,有股淡淡的膻味,浓郁的奶香和入口如丝滑的感觉真的很让人难以用文字来描述那种奇妙的感觉。特别是由那些丰满的蒙族女子载歌载舞端到嘴边的马奶酒更是种无法拒绝的诱惑。福建的松溪据说铸剑师欧冶子的家乡,那儿的东平镇出的东平特曲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也是最贵的散酒:五十元一斤。2010年的五十元可真不便宜啊!东北的工友请我喝俄罗斯的五星伏特加,那种纯纯的酒精味虽很凌冽爽口,我却不喜欢,浅尝辄止。还有湖南朋友请我喝的肥酒,那是用肥肉泡在酒里做的,酒色碧绿,有股很怪的味道,但并不让人讨厌。酒味醇厚异常,很好喝。 我喝酒那么多年,最值得自夸的有两点:从未喝得烂醉如泥,不醒人事。喝酒后便躺倒睡觉,决不借酒发疯闹事。可惜后来,也许如民间传说,人的衣食福禄都有个定数,享用完额度便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有些高了,只好戒掉了这一爱好。 ![]() |
|
来自: 新用户1534Bpi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