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屯河内:曹操不仅换了大哥而且脱胎换骨,他不再中二、终于成熟(枭雄养成)

 where5 2023-08-16 发布于四川
人总会成熟,但需要时间、需要历练。
所谓历练,就是吃亏。
等亏吃够了,成熟自然水到渠成。而一旦与智商完美匹配,那这个人就是人精。
有些人,或者很多聪明人,为什么到死还是巨婴?
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历事不多、吃亏太少。社会环境越宽松,巨婴就越多。但汉末三国的社会环境显然说不上宽松,所以能活下来的,清一色全是人精。
曹操就是这样。

成熟之前的曹操,基本就下面这个中二样子:
自己,被特权保护,却坚决反对特权阶级。你们是混蛋,不管多疼我,该反就得反。
讨董,最正义的事情,必须勇往直前、当仁不让。他就是个渣,不管多暗黑,该斗就得斗。
诸侯,革命不坚决、斗争不彻底,那就给我滚。你们就是怂,不管多道义,该骂也得骂。
离开酸枣大营的时候,曹操36岁。
按现在算,他是个八零后大叔,但行事风格一直像个莽撞少年。他这种人本来第一集就该死。
但老爹是大宦官,闯多少祸都能平、搞多大事都给钱。所以,曹操硬是活到中原大战这一章。
中原大战,有点儿英雄不问出处的格调。
不管你出身有多高贵,但犯混必挨揍、任性就得死。
董卓乱政、献帝西迁后,老爹曹嵩只能自保,再也没法继续照顾他的宝贝儿子。
以后的路,曹操必须自己走。
所以,说曹操能力以外、资本为零,那绝对在拔高他。
曹操有啥本事?
除了惹祸就是犯二,领导不喜欢他、同事不待见他、生意伙伴都不愿与他这种人合作。
而且,动不动还搞个自闭,官一辞就回家读书。但沽名钓誉得耐得住寂寞。他显然耐不住,然后又要吵着出来当官,而且还真能当官,官当得比之前还大。
36岁之前,曹操活得相当混账。宦官伯伯们,不喜欢他;名士大哥们,也讨厌他。连他自己都说,他把能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而且还得罪得特别苦。
36岁的时候,宦官彻底倒台,曹操自然不再是特权阶级,没了保护伞;追求理想却被理想坑惨,曹操几乎跟兖州名士彻底闹崩,没了大哥也没了朋友。
之后,曹操南下募兵。
但南下募兵还得靠老爹。所以,曹操的老爹曹嵩虽然戏份不多,但非常重要。这家伙是成就奸雄曹操的最硬辅助。

曹操去的地方是扬州。
扬州刺史陈温以及扬州的丹阳太守周昕,与老曹家关系密切。所以,扬州的关系网能够帮到曹操。
关键是扬州的丹阳兵,天下闻名。
乱世征伐,精兵为要。
领教过凉州铁骑后,曹操认识到自己那点儿武艺没用、花钱雇的家乡流氓也没用,要在乱世立足,必须拥有一支打不垮、摧不烂的精兵。
于是,下扬州、找精兵。但招兵容易、带兵难。
老曹家的朋友圈相当给力,老曹家的雄厚资财也相当管用。庐江上甲、丹阳壮士,瞬间就划拉了几千人。
但问题是:曹操怎么把这些人带到中原战场替自己卖命?
刚把两伙扬州兵凑在一起,这些人就搞了一个集体叛变,还差点儿把曹操烧死。最后清点下来也就剩了五百人,其他人全跑了。
拉着这点儿人混迹草莽,没问题;但逐鹿中原,完全不够看。
出门靠朋友。曹操“进屯河内”,带着沿途攒下来的千余人队伍来到了河内郡。
他在洛阳时拜的大哥袁绍,此时就在河内郡。而且,袁绍大哥跟自己立场一致,都要讨董;跟自己想法一致,也去打董卓;当然结果更一致,都被西凉兵摁在地上摩擦。

曹操在酸枣大营一通叫嚣,号召天下诸侯进兵洛阳,其中一项“安排”就是: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
而渤海太守袁绍恰是这么打的,举兵向孟津。虽然被董卓打得损兵折将,但起码能证明袁绍大哥不是懦夫,敢为理想搏一搏。
就冲这一点暗合,曹操就得高看袁绍一眼。而且,曹操也一直仰慕袁绍。相比袁绍的早熟,曹操完全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儿。
所以,曹操南下归来后,没去兖州找张邈,而是去了河内找袁绍。
袁绍的长期战略是“南据大河、北阻燕代”,直接说就是占冀州。但占冀州的军事前提,是“据大河”。他得首先保证自己的后背没事儿。不能自己在冀州搞事情,袁术就过了黄河搞自己。
所以,袁绍集团正值用人之际,他太需要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帮手。
这时候,曹操这个最强小弟前来报效。于是,向北争夺冀州,与向南据守大河,就可以同步实施。
在“进屯河内”期间,曹操为袁绍主要干了两件事:
一是派夏侯惇屯兵白马津。这是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守住这里,袁绍才不用担心后方出事,然后全力抢夺冀州。

二是替袁绍截杀王匡。王匡打了败仗后,就去泰山招了几千军队。但招完兵后,他却改投陈留太守张邈。于是,曹操替袁绍清理门户。
董卓西归、诸侯分崩后,没有根据地的小军阀们,要么投靠袁绍、要么投靠张邈。捏着王炸陈留郡的张邈,大有成为州级诸侯之势。
而袁绍却要多惨有多惨,很多小弟倒戈了、很多盟友背叛了。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抢下冀州,唯一可依靠的小弟只有曹操。
曹操截杀王匡这个操作,相当于直接跟前任主公张邈翻脸。后期,这两个人还会在兖州继续合作,但已无法交心,最后反目成仇也就不算稀奇。
同时,曹操还与袁绍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拥立刘虞为帝。
见打不死董卓、弄不废朝廷,袁绍就操作另立一个皇帝、另建一个朝廷。他选择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当皇帝。
这步棋,说不上高明,也说不上愚蠢。反正继续打,大家肯定打不动。那就索性不打了,然后重新立个皇帝、建个朝廷,在名义上把董卓政府取消。
而且,非但袁绍一个人这么想,山东诸侯也都同意。后来之所以没能操作成功,是因为幽州牧刘虞不答应、不配合。

在这件事上,曹操没有脑子发热,既没有明确支持,又没有激烈反对。
你可以说曹操从这时候就开始成熟了,而且一成熟就熟透。
他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这为以后迎献帝东归奠定了基础,他比袁绍他多了一个选择。袁绍之所以没法走这步棋,主要就是之前干了太多对不起汉献帝的事。
当然,曹操也肯定没有激烈反对,于是也就可以继续得到袁绍的支持,直接闹翻连眼前的选择都不会有。
至于《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内心活动多、实际行动少。所以,可以不用管它。关键的证据是:如果曹操继续中二,看不惯就骂街,激烈反对加怒怼袁绍,那之后,他就不可能得到袁绍的支持。
曹操成为一世枭雄,前半程是老爹曹嵩保他不死;后半程则是大哥袁绍助他能赢。
另一件事是大战在即论天下。
在抢夺冀州前,袁绍与曹操做了一次深刻的交谈。在这次交谈中,袁绍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即“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袁绍的战略很清晰,但曹操的回答很模糊。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其实,这句话等于啥也没说。你换成孟子说的“得道多助”,所以我要得道;或换成刘邦说的“贤人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所以我学刘邦。这都没区别。

曹操这么回答,实际就两种可能:要么他还在懵着,对于如何逐鹿中原,毫无主张;要么刘备附体,青梅煮酒论英雄而“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你让刘备咋回答?没法回答,刘备借了老天帮忙,而曹操直接打官腔、唱高调。
初入社会的励志少年,看不起、也不屑,更不会打官腔、唱高调。而一旦他突然学会了、做到了,那说明他也就成熟了。
所以,到这个时候,老爹曹嵩应该不用担心他这个捣蛋儿子了。从“进屯河内”开始,曹操换了一副面孔,不再中二、已然奸雄。
接下来,这个奸雄将会变成恶魔。曹操要再入兖州,让天下名士和东部诸侯见识一下什么才叫“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