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宴词》写在河北省的涉县吗?

 爱旅游的寒江 2023-08-16 发布于河北

王之涣传世的诗仅6首辑入《全唐诗》中,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还有一首,也很叫我们涉县人怦然心动,那就是《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一见“漳河”二字,涉县人就不禁眼前一亮:莫不是王之涣曾来过我涉县万山丛中,在桃城村外的清漳河边上宴饯并声声催去棹,“走了”,“走了”的?依依不舍,真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的情形!

有的涉县人也许太多情了,见名人就上,无关的,拉也拉不来!虽说王之涣祖籍并州晋阳(今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心理上好象离涉县也不太远,可是,硬实实六、七百里呢!何况,王之涣属小官儿“官二代”、“官三代”、“官四代”,祖坟都在浴阳邙山了,还算山西人吗?怕早成洛阳“城市户口”了!就这么个“城市户口”、“商品粮”,“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35岁了,才以门荫入的仕,仅授衡水主簿,就是文书簿记这样的佐吏。毕竟有才华,虽不屑于参加“高考”——科举,但,时常与豪侠子弟往来,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好象也还有两下子,于是在主簿任上,开元十年(722),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成家了。你别说,没成大事,却成小家,没什么远大理想和高大上的追求,混几个朋友,宴饮终日,乐哉悠哉,也无可厚非。他的《宴词》、《送别》等名诗,就是这个时期弄的。这个时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王之涣上过太行山到过我们涉县。

《宴词》这么首七绝,以宴乐写离愁,“长堤春水绿悠悠”,“悠悠”,久长连绵。田地里的渠水都还能漂着桃花花瓣汇入漳河一起悠悠远去,而我们呢,“西出阳关无故人”,摆船的一直催上船,别理他,多呆一会儿算一会儿!溪水太浅,上了船,离愁别绪太沉重了,船会承受不了,会抛锚搁浅的!!!王之涣反衬手法用得炉火纯青,其间又有移情、夸张等手法,绝对的文字高手!

对,最主要的还是,王之涣人太潇洒,免不了受人诬陷毁谤,这不,开元十四年(726),没法就辞职了。茌这几年,宴饮饯送,在衡水任上,怎么会跑六、七百里到太行山里涉县来呢?山雨怀疑,这里的“漳河”,怕不是涉县境内的清漳河,更不是桃城村附近的那一段清漳河。那是哪里呢?磁县吗?临漳吗?魏县吗?大名吗?馆陶吗?都不应该是,山雨直觉印象,就是如今的“衡水”本地!原来,衡水地区因水而得名。那“衡水”是哪一道河水呢?作为河流名字,她是旧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域的漳河后一段的别称;漳河,本来就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徙无常,散漫而不可制约。西汉末年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以后因黄河南徙,才纳入的海河水系。曾经,漳河顺故道北去经衡水达天津入海的。这样,如清漳河到涉县曾叫“涉水”一样,漳河也曾到了冀州市境域叫“衡水”的,其实,不过是漳河的后一段,本来就是“漳河”嘛!

清楚了吧,人家王之涣在衡水任上宴饮饯别诗友,在当时当地的“漳河”边上,春天,弄得乐而愁,一河春水向北流,载不动,许多愁;人家的愁,与涉县没有什么关系!涉县人就别多想了吧?!!

山雨      癸卯遁月之末

       于古沙阳分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