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意难平

 汐止水 2023-08-16 发布于湖北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失  利

我是个生长在极普通家庭里的孩子,如今早过了而立之年,依然和爸爸相依为命住在奶奶的房子里。爸爸这辈子唯一一次离买房最近的机会,也因为我的不争气泡汤了——考了个三本大学,他把辛辛苦苦存下来买房的钱全用来供我读书了。

可是,大学四年我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还大病了一场,没有交到一个朋友,更别说拐个男朋友回家,体重也从100飙升到了124,唯一学到的大概是自学的能力。

后来工作了,见过更多的人和事,听闻别人家孩子高考失利的、不愿读书的,仍然能被送出国读名校,我可怜的自尊心第一次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心底深处的自卑感让我无地自容,恨不得地下有个洞钻进去,谁也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谁。一想到等别人家孩子名校毕业,那见过的世面、得体的谈吐、独特的气质,岂是我这种三流大学毕业的人可以比拟的?一瞬间所有的底气都被抽走了。

可,当我回首看看自己身后的书墙,想到自己泡在书店里的这么多年,那么多寒来暑往里的倔强,那种对自我的全盘否定里缓缓生出了一些光,大概就是腐草为萤的模样。或许我没有出国读书的资本,没有傲人的成绩,没有可以攀比的家世,不是生长在清华园里从小耳濡目染、近水楼台,可我也是一整座书店培养出来的孩子啊,为什么要被世俗的光环吓退?

现在回想起来,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儿了,是生命第一次被世俗恫吓又自我治愈的过程。后来,读书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什么都读到读想读的再到读有缘的,历经了层层叠叠的迷雾,好像终于有一点点明白读书的意义。不是为了打败谁不是为了达到什么巅峰,只是与有趣的灵魂跨越时空共鸣,而这些共鸣,击碎了成长中所有的迷惘与挫败,也带来了喜悦和收获。

和  解

我以为自己已经能全盘接受“平凡”,却在今天听闻一位母亲讲自己女儿读书的故事后,生出了艳羡。她提起女儿时,眉眼含春,虽然埋怨着女儿读那样多的书,买那么多的书,硕士毕业了还想读哲学类的博士,成天窝在家读书、写书评、做视频分享,心里担心女儿还不找份稳定工作、不组建家庭,等她百年之后女儿该怎么活?

她一面抱怨自己思想太传统,一面又说自己应该跟随时代的改变;一面埋怨女儿不结婚却从不催促,一面又担心女儿未来的生活。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没有哪位父母不担心儿女的一辈子,她们想要的“稳定”不过是怕自己不在了之后儿女无人照顾,她们想要的“长远”只是想在自己百年之后儿女还有依靠。

我其实很感动,感动父母之心,也很羡慕,羡慕她的女儿能在这样优渥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不断试错,因为有父母兜底。他们爱她也顺从她的人生,愿意让她去追寻个体生命的意义,哪怕他们不能理解,却尝试着学习和接受。当然,女儿也争气,本身的优秀是毋庸置疑了,是对得起这样的教育和培养的。

十年前,我懂得的是家庭的参差,我原谅了自己的失误;十年后,我懂得的是个体的良莠,我宽宥了自己的愚钝。

追  逐

我羡慕,但我不埋怨,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也无法选择基因,我们从不是天赋异禀,甚至不是那个聪明的孩子,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一样广阔无垠。

父母毫无保留地爱了我十四年,给了我不富裕但无忧无虑的童年,能拥有童年本就是生命中丰盈的财富。妈妈走后,爸爸一个人将我拉扯大,上班赚钱,洗衣做饭,面对青春期的叛逆,轻不得重不得,承担生活中的艰难,言不得语不得。我从来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他们已经倾尽所有来爱我了,让我在爱里长大,懂得爱,能够爱,拥有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从未缺失过。

可我还是在世俗面前生出了羡慕,忽而能懂那句“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不是不好,是还有更想要的。

可我的心里从未因此生出怨怼,因为那样的羡慕是人性使然,可我所拥有的毫无保留的爱,我读过的书,遇到的穿越古今的灵魂,还有草木山川的温润美好,一切都在将我的心灵治愈,在文字里回溯,恍然生命的修行本就迂回。

以前,我会自责,会嗔怪自己德行的不完美,会隐藏这些瑕疵。可现在我不会了,我会看见它们,知道它们存在,允许他们存在,但不干扰他们的存在,而是继续朝着心之所向前行。生命本就是致良知,臻于至善的过程。

我们都在成长,起起伏伏间,难免有意难平,可它并不是深陷泥沼、自我放逐的理由。只要生命还鲜活,就能追逐太阳与月亮,就能在星河里做梦,在山川间纵歌,能与有趣的灵魂相遇,能让这颗心脏强而有力地跳动,充盈着热情与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