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成瘾反映的是【真实的需求】

 星晨炼 2023-08-16 发布于浙江

【游戏成瘾】
反映的是【真实的需求】。

一个人的生活中
如果【重复性发生某一类事件】,
这样的事对其而言【一定是有意义的】,
或是帮助其【获得了什么】,
或是帮助其【回避了什么】,
或是【以上两种可能性的叠加】。

当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
他们爱的【往往并不是游戏本身】,
而是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
但【在游戏里】获得的感受:
【被关爱】的感受,
【自由】的感受,
【愉快】的感受,
【有力量】的感受。

孩子们还能在游戏中【维护一些虚幻的关系】,
营造一些【虚拟的感情】
甚至【极致的爱】。

但是游戏【创造不了实际的价值】,
也没有办法提供
【真正的生存需要】和【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游戏成瘾】的背后,
往往潜藏着各种问题。

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天生更容易产生成瘾行为,
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
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关系不和谐问题】。

有的家庭关系【紧张】,
父母频频爆发争吵,
孩子无所适从,
产生【无助感】。

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过于繁忙】,
孩子缺乏陪伴,
会产生【孤独感】。

有的父母【比较强势】,
家庭氛围【压抑】,
孩子想【逃离家庭的高压】。

这些都更容易让孩子沉迷游戏。
|
对【游戏障碍儿童】进行的相关社会研究发现,
与【健康儿童相比】,
【游戏成瘾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明显较差。

而这一情况的形成
往往与家长【过度宠爱】,
没能对孩子相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有关。

同时,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在【学业】或【人际关系上】受到挫折,
又难以从【学校】【家长】或【其他方面】获得【尊严感】和【荣誉感】,
也容易陷入【游戏成瘾问题】。

孩子沉迷游戏
其实可能是在向家长们发出呼救,
“请给我有温度的爱”。

当【人的本能需求】没办法被满足时,
作为一种【自救性行为】,
可能就会去【网络世界里寻求刺激】。

这不是病理现象,
而是一种【代偿行为】和【方式】。

但是,
随着在网络世界中【所处的时间越来越久】,
孩子会越来越漠视
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连接】,
最后会逐渐用一种【解离】的方式来处理外在世界。

这时,
【外在世界】对孩子而言像是【梦】一样,
【网络世界】才像是真正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