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江中孕育播撒美的种子

 黄之中 2023-08-16 发布于上海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1974年8月,我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分配至吴江县中学任美术老师。江中是我的母校,她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质量高,校园环境美。能来到母校担任美术老师,我心里非常高兴,这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图片

江中校园 油画写生(1977年)(徐文江绘)

当时的学校党支部书记滕民力是一位山东南下的老干部,校长是刘公直。报到时,滕书记对我说:“年轻人,要给你压担子。”所以,我承担了初中全部的美术课,每周任教13个课时。此外,我每周还需上4课时的体育课,并担任班主任,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班主任我需要负责每天的班会课、每周两节的劳动课以及每周六下午的下乡支农活动。我当班主任时负责的班级比较特殊,是个体育尖子班,班里的学生是从全县各小学选拔出来的体育尖子、苗子,学生活泼好动,管理难度大,再加上乡镇来的学生还要住校,确实是给我这样一个新教师压了一副重担。

在江中,我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上好美术课。当时没有美术教材,没有参考资料,更没有教学设备,如何上好美术课,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开始我也是画好一幅画,实行“小黑板巡回教学”,让学生临摹描绘。范本内容主要是报头图案、美术字、静物画、风景画等。后来,我又逐步增加了课堂写生教学,结合讲解绘画透视知识,在讲台上摆放茶杯、罐子、书本、盒子等静物,让学生观察写生。有时,我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结合风景画教学在校园里写生。我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每周一课的美术课,是同学们非常期待、非常重视、非常喜欢的一门课。

图片

江中孔庙 水彩写生(1976年)(徐文江绘)


许多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极大增强,课余回家也画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画,他们有的会带到学校给我看,我就认真地给予鼓励和指导。看到喜欢画画的同学们那么多,一个想法涌现在我脑海——成立课外美术兴趣小组。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给了我一间活动用房,场地位于风雨操场南面的一个老房子里。有了这间专用场地,我便从每个班级里挑出1-2名美术好的同学,共计近20名同学,组成了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都会来到这间简易“画室”,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提高自己审美的能力。在我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他们的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同学的美术作品都在苏州市少儿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并获奖。我也经常不定期地将他们的美术作品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展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兴趣班培养了一批往美术科班方向发展的学生们,同学王伟东、钱军考取了常州纺织学校美术专业,同学金庆中、朱振新考取了苏州工艺美校,同学石赟考取了扬州工艺美校,同学朱培华、李湲升入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同学金晖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

图片

孔庙春色 油画写生(1979年4月)(徐文江绘



在江中的教学岁月里,我还承担了许多和美术有关的工作,例如举办展览。每次布置展览会,我会从版面设计、报头标题、插图漫画、文字书写各方面整体安排,师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学校还会抽调一些能写会画的高中学生来协助我,我记得的就有宋文平、平建明、朱蒙等人。江中的黑板报专栏也是我的工作。一进江中校门,西面一排是学校的黑板报专栏,黑板共有四块,长约20米。有关黑板报板块,我负责画报头、标题、装饰等,书写就由高中学生来完成,他们是朱蒙、胥家庆、韩春娥等人。每一期黑板报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深受师生们的欢迎,这也算是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图片

20世纪70年代吴江县中学(作者提供)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我就接到一项任务就是绘制两幅大型的毛泽东、华国锋肖像,供游行庆祝用。我在学校风雨操场的主席台上,整整用了三天时间,用油画绘制了两幅巨幅画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后来,吴江教育局王新生局长来江中找我,又给了我一个任务,要我在暑期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做个美术讲座。这给我出了难题,因为面对的是全县中小学的校长,全县教育界的精英,这得认真对待,精心备课。届时登上讲台,我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从美术的分类、绘画的种类、美术欣赏等角度出发,结合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分析。结束后,我的讲座得到了校长们的一致好评。在讲座的同时,我还精心布置了一个画展——“吴江中学学生美术作品展”,地点就设在教育局一楼大教室内,三面墙壁布满了江中学生的美术作品,有素描、水彩画、中国画等等,五彩缤纷,丰富多彩,这是江中学生美术作品的首次展览,也是我们江中美术教学成果的全面展示。校长们观展后纷纷交口称赞。

图片

吴江盛家厍 油画写生( 1984年10月)(徐文江绘


县教育局教研室周渊良主任聘任我担任教研室兼职美术教研员。这正好使我能了解吴江美术教育的现状,在美术教育建设之路上发挥我的一些作用。我首先发出了问卷调查,调查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设备、专用教室、教学资料等情况,反馈的信息很不乐观,全县仅有五位专职美术教师,其他都是兼职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及设备也都是比较差的。经过思考,我成立了全县美术教育中心组,由我、盛泽中学李骅、震泽中学钱顺柏、盛泽二中张幸亏、实验小学陈宝良五位老师组成。中心组每学年都制定美术教学的各项活动,如公开课、美术讲座、美术展览等,以此推动全县美术教育的发展。



有一次盛泽中学李骅开设公开课,到盛中听课的吴江县专、兼职美术老师,以及苏州市区美术老师共有40多人。李骅老师结合盛泽的丝绸文化,用水彩来描绘丝绸,别具特色,深得听课老师的好评。当时盛泽中学袁一匡校长给予大力支持,这次教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苏州大市中具有一定影响。

1979年夏,松陵镇工会业余学校首次举办职工业余美术班,金蕴正校长邀请我去上美术课。教学地点设在县府街松陵镇工会楼上,我利用星期天上午进行授课。参加美术班的学员大多是曾经的江中学子,教学内容主要以素描静物写生、人物头像写生等为主。学员们认真练习,刻苦钻研,相互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培训,他们的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美术的特殊作用。也有不少培训班学生踏上了美术科班之路,如:马常宏考取了常熟职工美术大学,后来成为吴江报社的美术编辑;朱蒙成为实验小学专职的美术老师,后来担任实小的党总支书记;许建华成了吴江的书画家;谢元明成了装潢公司的老总;石赟考取了扬州美术学校,后成为苏州著名装潢公司的美术设计师;还有许多成为单位美术宣传的骨干……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对学员,因志同道合,后来喜结良缘,一度传为佳话。

图片

松陵镇工会职工业余学校美工班合影留念
(摄于1981年7月)(作者提供)

另外,受松陵中学倪正言校长的邀请,我在松陵中学首届幼师班负责美术授课,也算是为吴江的幼教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湖滨中学幼师班费俊芳同学 素描人像写生 (1984年12月徐文江绘

在教学之余,我还会背起我心爱的油画箱,外出写生风景。校园内、桃园里、垂虹桥畔、东升大队周边,都留下了我的身影,也留下了美的记忆。

图片

垂虹桥遣址 油画写生(1980年6月)(徐文江绘

如今,吴江中学这座拥有110年建校史的学府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百年江中自建校初始就开启了艺术教育之路,老一代美术教育家王家燧、颜文樑等先后在吴江中学担任美术教师,江中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成绩斐然。更为欣喜的是,江中美术教育传统不断传承,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在高中阶段同样开设美术课,不断提升学生艺术素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作为一名曾经的江中美术老师,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无比的欣慰。

图片

“百年学府”吴江中学新校区

回想在江中的美术教学生涯,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在江中孕育播撒美的种子,终将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


徐文江,1974年—1985年吴江县中学任教。1985年—2003年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副校长。2011年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退休。



图片
END


图片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