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常说“阳气不足百病生”。 身体阳气足,抵抗力才强,如果失去了阳气,人就容易生病,从而影响寿命。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基,是生命的“能量源”,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 阳气为什么有这么重要?它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01 阳气状态关乎寿命长短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里的气指的就是“阳气”。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里有阴阳二气。 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可以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防御外邪。 体内阴阳调和,身体才能健康,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使人容易患病,甚至可能减损寿命。 《黄帝内经·素问》写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寿命与自身阳气是否充沛息息相关,阳气就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阳气不足则会影响到人的健康状态。 生命的过程,也是阳气消耗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年递减直至消耗殆尽。 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因此,保护人体阳气,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02 身体出现这4个表现,提醒你可能阳气不足了 阳气不足时,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你要及时补充阳气。 1、反复感冒 阳气不足的人,免疫力会下降,外邪入侵,就会影响健康,导致反复感冒、咳嗽、鼻炎等。 阳气有固表的作用,阳气足的人病了,即使症状看起来严重,但恢复得也较快;而阳气不足的人病了,即便是症状轻微,也好得慢。 2、手脚经常冰凉 手脚冰凉、怕风怕冷是阳气不足的明显表现,尤其是在冬季,手脚难以捂热,比别人更怕冷。 正常情况下,手和脚都有一定温度,是热的。 但阳气不足时,手脚就会感觉冰凉,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3、精神气色差 阳气不足的人,容易精神差,易疲劳犯困,还可能伴随乏力、头晕、面白无华等症状。 4、食欲不振 阳气不足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此人体容易出现出现腹胀、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现象。 03 5个行为会不断耗损体内的阳气,请及时改正 如今,很多人受工作、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阳气衰减。 这5个不良习惯会不断损伤体内的阳气,导致疾病多发,有一个也赶紧改。 行为一:饮食不节 饮食上过度的贪凉饮冷、暴饮暴食、频繁的吃夜宵,不懂节制,容易损伤脏腑阳气,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建议日常尽量少吃生冷寒凉食物。尤其是夏天,不少人天天靠喝冷饮、吃雪糕避暑,这样虽然暂时解渴,但对身体的阳气却是极大的损耗。 行为二:长期熬夜 白天的日常活动,会消耗体内的阳气,睡眠则能补充阳气。如果长期熬夜、晚睡,就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损伤阳气。 高质量的睡眠是补充阳气的重要方式,建议晚上11点前要入睡,充足的睡眠既能帮助恢复体力,又能保持旺盛的阳气。 行为三:爱露脚踝、肚脐 很多追求时尚的人,即使天气寒冷,也喜欢穿一些短袜或九分裤,把脚踝露在外面。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寒凉之气透过脚踝入侵经络及关节,影响健康。 还有不少女性喜欢穿露脐装,露出腰腹部,有些爱健身的男性也喜欢露肚脐和后腰。 人体腹部阳气本就偏少,屏障功能最弱,最怕风寒入侵,如不加以护卫,风寒暑湿易通过肚脐进入人体,损伤肾阳,引发疾病。 行为四:出了汗洗冷水澡 很多人在工作或运动出汗后,喜欢马上去洗个凉水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刚出汗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洗冷水澡,寒气极易入体,导致阳气暗损。 冷水洗澡带走热量的同时,还容易引发感冒、伤风等疾病。建议出汗后,休息一会儿,等汗收了再用温水洗澡。 行为五:滥服清热降火药 生活中,一旦出现“上火”现象,很多人都会自行服用一些清热降火药类中成药。 但中医所说的“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如果药不对症,容易攻伐阳气,导致阳气不足。 清热降火药类中成药大多属于苦寒性质,主要用来治疗实火导致的咽痛、牙痛、头痛、口燥咽干、便秘等,只适合阳证、实证、热证的体质。 但很多人出现在口腔、咽喉、胃肠等处的一些火症并不一定是实火,而是虚火,经常服用治疗实火的清热降火药,就会耗伤阳气。 因此,当身体出现疾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辨证后再服用对症药物,切勿滥用清热解毒类中药。 阳气对于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想要护住阳气,首先就不要做损伤、耗散阳气的事情。 日常要注意保暖,可以通过泡脚、晒太阳,定期做各种有氧运动,来帮助身体补养阳气。 参考文献 【1】徐成文.说说养生中那些损耗阳气的行为[J].家庭医学:上半月,2020:2. 【2】程晓 .4种坏习惯伤阳气[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 【3】李仲文.阳气不足爱生病[J].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9:1.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