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认真听过杰伦的这首歌,但是知道有这首歌,今天这篇小文发端于朋友圈老领导的图和后面的评论文字。 突然想起小时候在鲤鱼大队的夏天,大人们收谷子的事情,恍惚还在昨天,却已经是很久以前了。鲤鱼大队在纸厂沟两边分布有不少水田,当地没有田和土的区别(很多地方成种水稻的为田,不用关水的为地)。不晓得我的解释准确与否,鲤鱼大队把土地分为山田和水田,似乎就从字面意思能理解了它的作用,水稻长在水田。有水田的地方就有大米吃,有米吃的地方和只有旱地的地方是有区别的,也是有鄙视链的。母亲婆家在低山,门口就是河流,水田多旱地少,属于生产资料较为丰富的地方。母亲下嫁到鲤鱼大队,从地域来说是吃了亏的。暑假回家,老爸一脸骄傲的说我妈的选择是英明伟大而又正确的。我说,鲤鱼大队是不及母亲的家乡大半沟的,您之所以觉得我妈选择正确完全是因为您是文化人,虽然待的地方不好,但是有文化又勤奋就有出路,而且我父亲您对家庭极具责任感,所以母亲的选择确实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就是我对出产大米的最初认识。包产到户后,我们家和爷爷奶奶家的水田挨着,现在我都记得走过自家包产地时的心情,绿油油的秧苗似乎在点头微笑,连田里的蚂蚱都那么可爱。到了暑假,收割稻谷的时间到了,家里会请上几位同村的邻居帮忙。天不亮就出门,一边割谷子,一边在田里用拌桶脱粒,用双手抓住稻谷的下部,狠劲的在拌桶里的木头上磕。反复几次,眼看着稻谷从谷草上分离,谷草就放在一边,拌桶里的就是收成,然后背回家或者挑回家晾晒。这种操作后来我在其他地方也见过。拌桶上面围着竹席,防止谷粒乱飞,做到颗粒归仓。收割谷子要穿长袖,防止谷草割伤皮肤,割谷子和鞑谷子以及运谷子都是体力活。我还没有长到能胜任这些农活就离开鲤鱼大队了。只记得有一次在割谷子的时节,大人都忙着割谷子,我和弟弟跟着表哥去河沟里学习游泳,结果游泳没有学会,被爷爷发现打了几下屁股。我以为爷爷后来还会继续追究的,可是后面平安无事。想必与爷爷本来是游泳不错,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教数学闻名乡里的多面手。对于游泳这种事他大约是不在意的。收谷子晒谷子,然后装起来。家里收藏谷子的器具之一是柜子,其二是牛屎囤子。前者是木头做的,后者是篾条编的,敷在外面的是不是牛屎我记不得了,估计不是,否则想想吃米饭时也有点尴尬。也有家里用围席把稻谷圈在墙角的。就像收藏玉米也是,有用柜子的,也有直接把包谷坨直接挂在梁上让它风干的。每每想起这些,故乡的暑假就又浮现在眼前。同时涌起在记忆的还有稻香麦香玉米香瓜香……[图片来自重庆巴南 谭勇,特别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