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看两不厌——读夏坚勇的《东京梦寻录》

 淮阴语文 2023-08-17 发布于江苏

相看两不厌

读夏坚勇的《东京梦寻录》

王仁兴


《钟山》2021年第6期,刊发了夏坚勇先生的最新力作《承天门之灾》,2023年译林出版社将其更名为《东京梦寻录》单独出版;并同时与先前出版的《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合为夏坚勇《宋史三部曲》同时发行。《东京梦寻录》这部长篇历史大散文洋洋二十万字,篇幅虽长但读来津津有味,是一部能吸引你一口气读完的佳作。

我是2021年12月8号下午收到《钟山》的,在收到期刊后的数天时间里,我就完全沉浸在这部作品之中。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手不释卷,读得兴趣盎然。或许是出于语文教师的职业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我有边看边用笔圈圈点点、时不时还喜欢写一二句“眉批”的爱好。有时甚至对某一处的用词或标点也会细细辨别,品味其中的微言大义,类似于批阅学生的作文,所以,我看书是比较仔细的,速度自然就比较慢了。老实说,退休之后解脱了教学业务的束博,凭自己的审美情趣与爱好选书、购书、看书,因此,阅读文学作品的眼光是蛮挑剔的:从形式到内容,甚至作家的语言——但凡不喜欢的坚决不看,有些书随意翻看几页就扔在一边了。而《东京梦寻录》这部作品,叙述史实引人入胜;细节描写活色生香;议论点评酣畅淋漓;文本语言妙趣横生……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妙哉,好书

如果你读到这部书,宋朝真宗时期那尘封于历史深处的重大事件,能精细而清晰地得以再现,有温故知新的兴趣;书中既还原了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又精致而丰满地书写了诸多鲜活的生活细节,有那种宏大叙事与小情节交相辉映的情趣;作家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时不时会精心而独到地插入几句快意恩仇的议论,是那种熔叙述议论抒情于一炉的妙趣;至于作者将典雅端庄的文学语言与精准而生动的口语一并呈现,则可谓雅俗共赏相得益彰之意趣。

且说《东京梦寻录》中的史实之趣。历史文化大散文作中所运用的史料是一部作品的骨架,或者称之为主体。《东京梦寻录》的核心事件是赵恒(宋真宗)为了彰显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利用几次“降天书”(首降承天门),然后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南谒太清宫,整个朝野围绕着皇帝(官家)装神弄鬼的意图,从庙堂意志到江湖猜度,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上演了一系列闹剧,天书“降——用——存——毁”的时间跨度有二十多年,即由景德四年冬切入,次年降天书,到天书殉葬永定陵,再到保存刻玉天书的玉清昭应宫烧毁。不得不说宋朝是个有“料”的朝代,赵匡胤(太祖)这个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利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检”了一个大宋江山——史称宋朝。但宋朝始终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后人评论说有宋一朝是缺钙、贫血、肾亏的朝代,对此,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是耳熟能详。《东京梦寻录》一书的史实,大到赵匡胤的突然死亡,迷雾重重的“烛影斧声”;皇位传递顺序,亦真亦幻的“金匮之盟”;“澶渊之盟”与“狸猫换太子”;小至景德镇的得名由来……这些“料”很足。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从汗牛充栋浩繁卷帙的正史、野史中,在烟波浩渺里钩沉打捞、剪辑出近千年前真宗年间的这一幕场景,再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而演绎其中人与事的纠葛,这些都能带给你丰饶的阅读趣味。

再说《东京梦寻录》中的细节之趣。如果说历史文化大散文的上乘之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史实就是这棵大树扎入大地的根基,宏大的场面是大树的身躯。但一棵大树仅仅有挺立的身躯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健壮有力的枝条与生机勃勃的叶片,这枝条和叶片就是生动可信和鲜活丰满的细节。这样的细节在《东京梦寻录》中随处可见。作品第一章中,皇上为了取悅宰相王旦谋求他的配合,雪夜在宫内设宴,邀请宰相与近臣一起关起门来喝酒(请客);使用“解语杯”(暗示):破例将宰相召到面前,连赐三杯(示好);皇上问宰相酒好不好喝(讨好)?宰相当然回答好喝(皇上赐的酒能说不好喝吗),皇上顺势示意內侍捧出一坛酒送给宰相(送礼)。看到这里,皇上巴结讨好宰相,甚至降低身份拍宰相马屁的形象已经非常有趣,但,这还不够,宰相回到家打开酒坛一看,哇塞,里面不是酒而是珠宝(行贿)!这个细节告诉宰相,皇上是何等用心贿赂你了,你还能不领会皇上的意图、不好好配合皇上吗?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这个船撑的方向一定要正确呀。上面说的皇上说讨好宰相,现在说下级讨好皇上的细节,为了体现皇上英明,仁政宽厚,地方形势一片大好,监狱里空空没有犯人,“知河南府冯拯言军巡院自春狱空,有鸩巢其户,生二雏”。监狱里筑了鸟窝,犯人一个也没有吧,社会治安很好吧,这个细节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官员们缝迎圣意之用心,何其良苦。

《东京梦寻录》中的议论之趣,源自作者见微知著的历史洞察力。无可否认,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经议论之“睛”点化,作品之龙即刻腾飞。这“睛”既是作品中思想的闪光点,也是让读者拍案叫绝的兴奋点;它决定了一部作品的艺术品位与思想高度,因为这是作者深思熟虑的思想之光、心灵之光。《东京梦寻录》中的议论,虽然在文本中只有寥寥数语,却是神来之笔。以其犀利而明亮的光辉震撼读者,让作品的内涵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现在不妨抄录一段《东京梦寻录》中的议论:中国古代文人的士风涵养何其艰难,但一旦堕落却有如江河之溃决,一泻而下。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文人士大夫的气节和风骨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话题,其最高境界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气节与风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稀缺资源,孟子这段名言中所有的“不能”,在现实中其实无所“不能”。读到这里,你能不为作者酣畅淋漓的议论感到快意恩仇吗?你能不轻轻掩卷陷入沉思而击节赞叹吗?你能不观照历史与现实而发出一声长叹吗?当然,你一定被作者的思想与才华所折服,觉得读这样的书,有趣也过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之趣,其他所有“之趣”都将行之不远。一部二十余万字的《东京梦寻录》,叙述议论抒情汪洋恣肆,语言绚丽多姿而丰富多彩。书中的语言有的典雅工整端庄秀美;有的俏皮活泼大俗大雅;有的文白相间尽显书卷之气,有的信手拈来尽显幽默本色。古代官场语与现代流行语同屏呈现;标准的书面语与通俗的乡言俚语融为一体。现随手选一段文字以借鉴赏。自五代以来,历代王朝的都城总在洛阳和开封之间迁来迁去,摇摆不定。都洛阳,则开封为东京,为陪都;都开封,则洛阳为西京,为陪都。那座曾做过十三朝帝都的长安现在已韶华不再,帝王们向西眺望的目光几乎很少越过函谷关的城堞。东京西京,首都陪都,帝王的车驾从这条大道上一趟又一趟地辗过。千骑万乘,红尘滚滚,人马倥偬也罢,气定神闲也罢,反正除了阴谋就是阳谋。一百年间,行行重行行,大道如掌平;行行复行行,大道如青天。这让人想起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大路,走的皇帝多了,也就成了大路。就上面这段文字,读者自己去体味吧,这里既有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驾轻就熟的文字功夫。不同的读者你怎么看我不知道,反正我对《东京梦寻录》一书的语言,一如既往地像读夏坚勇的其他作品那样,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于书中那些流行语、土得掉渣的方言、歇后语,甚至当今的网络语言,混杂在一起,同样是妙趣横生,读来让人捧腹。

评判一部书的优劣,或许有好多条标准,各类读者的审美口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我想应该是最基本的:书要让读者读来感到有趣。一位读者静静地捧着二十几万字的作品,犹如“独坐敬亭山”,能“相看两不厌”,这是一种很美好的境界。

《东京梦寻录》能让读者进入这种境界。

夏坚勇,1950年生,江苏海安人。1976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吹皱一池春水》《巴黎女士》等。

安澜文学

图:网络

排版:岁寒善友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安澜文学”以弘扬淮阴本土文化为宗旨,提供文学交流平台。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择优录用。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文章、大中小学生习作等原创作品,在别的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请勿投寄。欢迎原创首发。(作品要求三百字以上,初次投稿请附简介和近照一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