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来聊聊因材施教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3-08-17 发布于甘肃

再来聊聊因材施教

刘鹰老师在开办杰尔特基础英语教育国际论坛(Glocal ELT Forum),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英语教育的国际传播,殚精竭虑,寻求突破,令人感佩。

说到推动中国英语教育的国际传播,我忍不住插话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譬如,因材施教,如果后世有思想家,继续深入研究,并生发出新的学问,会成为中国语言教学的独特体系。但千百年来,没人做个这个事。譬如,因材施教的因,进行全面的论述,因材施教的材,进行全面的论述,因材施教的施,进行全面的研究论述,因材施教的教,进行全面的研究论述。一直缺这个。实际上,孔老夫子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点,后世的思想家和学者,应该从这个基点出发,生发出具有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实证可验的一套东西来,肯定能够和西方教育思想媲美。

实际上,孔子确实提供了一个很精彩的思想基点。虽然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因材施教的话,而是朱熹后来用八个字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但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这个故事《论语》里有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Zi Lu asked: ”Should he carry it out the moment one has heard something righteous?”

Confucius responded to it: ”With his father and brother alive, how can he do it immediately without asking them?”

Ran You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and Confucius gave him such a reply: “Do it he moment you have heard it.”

Gongxi Hua frowned: “They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but you gave them answers completely different which made me puzzled. May I be enlightened?”

Confucius remarked: “Zi Lu is too bold, so I tried to hold him back while Ran You holds himself back, so I tried to urge him on.”

*文中英语翻译取自王国己译作《论语英译135则·唐诗英译40首》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面对同样的问题,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极佳的案例。

按我们知道,才具不同,不仅仅体现在性格特点上。如何在孔子的思想基点上生发出新的思想,方法,是值得研究的。如人的天赋有所不同,那么这种天赋怎么进行判断、测量、考查,就可以形成教育测量学;针对不同的天赋,如何使用不同的培养模式来进行教育,就可以生发出差异化教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人的性格、家庭环境、生长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这些不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如何的,就可以形成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这就是把孔子所讲的材有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很多就是围绕这个来做文章,包括智商、情商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在解决“材”以及针对不同的“材”开展教育的问题。但很遗憾地说,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是有很大的欠缺。重传承,轻创新;重人伦,轻物理;重秩序,轻科学等等的社会特征使得整个社会在科学研究、实证研究、;逻辑研究、哲学思辨等方面有极大的缺陷,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以来迅速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开放的问题。西方也并不是因为开放才发展出科学技术的,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西方有颅相学、占星术等,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颅相学、手相学和占星术的阶段,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科学的教育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如果说,颅相学、手相学和占星术还停留在原始巫术思维阶段的话,那么,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的现代教育测量学之类的东西,就把西方教育带入进了科学思维阶段。

中国不是没有绝好的思想基点,而是说,在这个思想基点上,没有生发出新的学问和思想来。如果我们一味地认为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领先于西方思想,那就够了的话,就会很吃亏,因为同样的思想基点也在西方思想中产生过,但他们运用逻辑学等强大的思想工具,把因材施教思想生发开来,有了差异化教学等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东西。

我们应该把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当宝贝,但一定要是在他是一个绝好的思想基点这个意义上来当宝贝,而不是认为到孔子这个阶段就够了,应该说,后世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应该从这个思想基点出发,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生发出更具理性、逻辑、体系、实践性的学问,才是更好地传承。包括老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等等,如果只是停留在老子、庄子阶段,则是对这种思想基点最大的浪费,浪费就是不尊重,就是丢弃。

创造是最好的传承。今天,我们谈复兴,不是要回到孔子,回到老子,回到庄子,而是要在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基点上进行全面的创造,生发出能够与西方思想比肩的新学问,老树新芽,老树新花,这,才是对得起古圣先贤的做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